APP下载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8-08-2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癫痫病发型癫痫

脑卒中后癫痫(PSE)是指脑卒中前无癫痫病史,脑卒中后排除脑部和其他代谢性病变,在一定时间内发作的癫痫病变[1 -2]。一般脑电图能监测到痫性放电与脑卒中部位具有一致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不仅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目前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脑血管疾病与癫痫的关系密切,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脑卒中是癫痫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3]。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概况、规律、临床特点及预后的探讨,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病人继发癫痫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卒中病人878例,其中脑梗死620例,脑出血258例。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将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病人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8岁~86岁(55.68岁±16.89岁);脑出血35例,脑梗死45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癫痫发作的脑卒中病人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9岁~87岁(56.37岁±15.69岁)。所有病人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 -5],且经头颅CT或头颅MRI证实为脑卒中。2周内发作的癫痫为早发型癫痫,2周后发作的癫痫为迟发型癫痫。本次研究在病人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及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878例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病案资料,观察并记录癫痫发作类型、时间、不同出血及梗死部位癫痫发生率,总结分析两组治疗及预后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和临床疗效,住院治疗1个月(疗程),疗程结束评定临床疗效和NFD程度,出院随访1年。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外加其他如通脉扩管药物、神经细胞营养药和神经康复疗法等治疗。其中早发型癫痫病人首先采用安定针10 mg静脉注射,然后口服卡马西平0.1 g~0.2 g,每日3次,1个月后逐渐停药;迟发型癫痫病人采用丙戊酸钠片0.2 g~0.4 g或卡马西平0.1 g~0.2 g口服治疗,每日3次,嘱服用2年以上。

1.4 疗效判定标准 NFD评分参照文献标准[6 -7],轻度:NFD≤10.0;中度:NFD10.1~20.0;重度:NFD≥20.1;疗效评定标准为计算减分率(治疗前后NFD评分差值除以治疗前NFD的评分,乘以100%),显著进步:减分率46%~88%;进步:减分率18%~45%;无变化:减分率<18%;恶化:第14天和第30天评分>治疗前或死亡。癫痫发作类型判定标准[8]:依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 分类法进行判定,病人脑卒中后2周内发作的癫痫为早发型癫痫,2周后发作的癫痫为迟发型癫痫。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 观察组8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人中,早发型癫痫病人37例,其中脑卒中后第1周发生17例,脑卒中后第2周发生20例;迟发性癫痫病人43例,其中脑卒中后1个月~6个月发生32例,脑卒中后6个月以上发生11例。

2.2 脑卒中后不同梗死及出血部位癫痫发生率比较 878例脑卒中病人中,脑出血病人癫痫的发生率为13.57%(35/258),不同出血部位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病人癫痫的发生率为7.26%(45/620),脑卒中后不同梗死部位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脑卒中后不同梗死及出血部位癫痫 发生率比较 例(%)

2.3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 观察组8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病人中,全面发作8例(10%),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2例;单纯部分发作6例(7.5%),其中脑出血2例,脑梗死4例;复杂部分发作21例(26.25%),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12例;部分发作扩展为全面发作45例(56.25%),其中脑出血18例,脑梗死27例。

2.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F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NF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F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FD评分比较 例(%)

2.5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病人2周内病死5例(6.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6 预后随访 1年后随访,80例病人中早发型癫痫病人37例,其中死亡5例,其余病人服药治疗期间未再发作;迟发型癫痫病人43例,其中10例次偶再发作,均为未规律用药或停药所致,继续规律用药治疗后得到良好控制。

3 讨 论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较易诊断,通常依据病人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做出诊断,但须排除其他原因(如高血糖症、低血糖症、酸碱平衡及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癫痫发作严重者还需进行去脑强直、去皮质强直相鉴别,发作时间短暂者需与心源性抽搐相鉴别。因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接诊癫痫发作病人应第一时间查血糖、心电图及血生化指标等,以避免漏诊、误诊,延误救治时机[9]。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高发疾病,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已受到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为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能直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伤,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目前,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7%[10],国内报道为5%~15%[11],本研究的发生率为9.11%(80/878),分析其主要原因为脑卒中研究对象、类型及观察时间不同。国外有研究显示,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1年内的癫痫发作率为3%,10年后则上升到8%[12]。在各类脑血管疾病病人中,癫痫发作率最高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其次为脑梗死、脑出血,但因我院近几年均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转入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故此类病人未纳入本次研究。本研究显示,脑出血病人的癫痫发生率高于脑梗死病人,脑出血病人癫痫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脑叶出血、基底核区内侧出血、基底核区外侧出血;脑梗死病人癫痫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脑皮质梗死、内囊/基底核区梗死、脑干梗死;脑卒中后不同出血及梗死部位癫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脑卒中后癫痫发生与出血、梗死部位关系密切,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3]。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无明显局灶性发作的全身强直阵挛发生率约为5.8%[14]。本研究癫痫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扩展至全面发作为主。全面发作是指一开始即为临床症状与脑电图改变的双侧对称癫痫发作,全面发作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临床上很难观察到病人开始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有关[15]。因此,接诊此类病人应仔细询问病史,多进行临床观察,以便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及选择相应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对病人的预后具有不良影响[16 -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周内病死5例,均为早发型癫痫病人,对照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后观察组的NF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呈现出双峰状,其分别出现于脑卒中后2周内和6个月~12个月内[18]。本研究80例脑卒中后癫痫病人中,早发型癫痫37例,迟发型癫痫43例。目前对于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早发型癫痫及迟发型癫痫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早发型癫痫发病机制主要与脑卒中早期缺血、缺氧、脑水肿及代谢紊乱有关;而迟发型癫痫发病机制主要与逐渐发生的神经细胞变性和胶质增生有关,胶质增生,疤痕形成、萎缩、粘连、移位,囊腔形成和小血管增生,形成癫痫灶引起,由于癫痫病灶很难消除,所以迟发型癫痫一般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皮层病灶易发生癫痫,迟发型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早发型癫痫以全面发作为主,且与脑卒中类型及出血、梗死部位关系密切,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较差,严重影响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猜你喜欢

癫痫病发型癫痫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癫痫发作紧急处理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好别致的发型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
与癫痫病患者谈生活起居
治疗癫痫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