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源代码鉴别公链质量

2018-08-29李琳

信息化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贡献者源代码浙大

● 本刊特约编辑 李琳 /文

在全球区块链社区,有1000多条公链,这些公链背后不乏有代币身影,如何有效甄别公链的质量?日前记者采访浙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小虎时获悉,从技术层面可以从源代码分析鉴别公链的质量。

今年6月份,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成立,工程院院士陈纯出任主任,是专注于区块链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区块链应用和成果转化的校级科研机构。

杨小虎介绍,目前全球有1000多条公链,但公链的质量参差不齐,具体如何甄别,可通过在开源社区里公布的区块链软件源代码进行分析,如源代码的原创性等对比分析,评判链的质量。

互联网的开源社区,就如互联网的江湖一般,是互联网软件开发者发布或称之为贡献的各类软件源代码汇聚地,在这公开的社区里,由全球各国的专业人士参与,发起者除IT界资深人士外,也有各大企业的IT工程师,他们既是贡献者,同时也是从中吸取养分的软件开发知识的使用者,一般拥有社区最高发言权的是技术委员会成员,通常是社区里资深人士或对社区做出巨大贡献者而被选入,担任着对在开源社区里贡献者软件代码的鉴定和价值判断等。

图为浙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小虎

五六年前,在杨小虎的团队中,曾有一名研究生因在容器云社区里提供了一百多万行的代码,经技术委员会评测后选为技术委员会成员。此后,他的团队也成为各大企业争相挖掘人才之处。为支撑区块链产业发展储备人才,浙大将于今年冬季,首次设置区块链专业课程,截至目前,已有89名学生报名。

通常区块链的公链在开源社区开放代码后,开源社区的资深人士会来审定对此认不认可,比如比特币在社区里开放后,经业内人士一致评价,非常具有创新的设计,通过技术跨越了国家地区行政区域以及中心化机构的束缚,因其出色的技术架构设计,一出现即被业内认同;当然如果发布代码没有获得主流社区认可,但还有一部分人认可并追随,这就形成分流,即分叉,自成一派,其实质是应用场景的转化,或者是技术上的路线不同。在开源社区里,需要不断有人在里面贡献,这意味着有共识,继续往前走,一旦没有人做贡献,这个门派或分叉就会消失或淘汰。

杨小虎还说,浙大区块链研究中心成立后,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对网上一些主流公链,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评测其质量,适当的时候将发布测评结果。届时本刊将继续跟踪报道。

猜你喜欢

贡献者源代码浙大
人工智能下复杂软件源代码缺陷精准校正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现当代文化贡献者——布赫贺希格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软件源代码非公知性司法鉴定方法探析
一种交互式事件常识知识的获取方法
揭秘龙湖产品“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