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很+N”与“太+N”对比研究

2018-08-28王玉莹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薄情新潮语体

王玉莹

摘要:“程度副词+N”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使用频率逐步上升。在“程度副词+N”这一大的范围之下,作者发现“很+N”与“太+N”之间的相似性极大,但又彼此各有特点。本文将“很+N”与“太+N”进行对比研究,重在让语言使用者能更好的使用语言,并赋予语言生动性。

关键词:“很+N”;“太+N”;异同点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家对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就颇为关注。例如:“很+N”、“非常+N”、“十分+N”等。作者发现“很+N”与“太+N”这两种结构在运用中很是相似,但是又有很明显的区别,因此,本文旨在说明“很+N”与“太+N”这两种结构的异同。本文中的语料来源于BCC语料库。

一、相同点

(一)结构相同且都是一种形式上的省略

刘顺在《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中提到,“‘程度副词+有+N的形式可能演变成后来的‘程度副词+N的形式。”这也就是说,“程度副词+N”是“程度副词+有+N”形式上的省略。

“很+N”与“太+N”从表面上看,都是“程度副词+N”的结构样式,说明它们在结构上是相同的。根据上一段所述,这两种构式也都是一种形式上的省略。作者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它们都是“程度副词+N+化”和“程度副词+有+N+特点”这两种结构的省略。例子如下:

[1]很中国→很中国化→很有中国的特点

太中国→太中国化→太有中国的特点

[2]很现代→很现代化→很有现代的特点

太现代→太现代化→太有现代的特点

(二)皆为经济性原则的产物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性原则也充斥在大众的语言使用中,并受到疯狂追崇。“很+N”和“太+N”结构就很好的体现了经济性原则。如:“很垃圾”、“太奇葩”等。

当想表明一个人很无用或人品极差时,可以用“很垃圾”三个字来概括。虽然只有三个字,却比由许多修饰词组成的句子更生动,更易于理解。

“太奇葩”是对非常规现象的具体概括。虽然没有具体说明哪里“与众不同”,但是却表达出其“不同寻常”的特点。

上述的这些例子都凸显出经济原则,即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语义。

(三)“很”“太”除表示程度量以外,还凸显了N潜藏的语义

由于“很”和“太”都是程度副词,所以它们都能表示程度量,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不必多加解释。

当“很”、“太”与N结合使用时,作者发现“很”、“太”会凸显出名词潜藏的语义,即“很+N”和“太+N”中的名词凸显的并不是N的本质义,而是该N身上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如:

[3]讲的就是犯罪,非要弄得很正义。

[4]你也太速度了!

“正义”在这里突显的是能够“辨别是非”的性质义,“速度”在句中突显的性质义是“快”。

(四)“很”、“太”对与之搭配使用的N具有选择性

并不是所有的N都能适用于“很+N”和“太+N”之中。前人已经把能运用于“程度副词+N”构式中的N做了分类,本文不再赘述。由于“很”、“太”都属于程度副词,因此它们对于N的选择也应符合“程度副词+N”构式中N的类型。所以说,“很”、“太”对与之搭配使用的N具有选择性。

(五)几乎不用于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

“很+N”和“太+N”这两种结构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出现,但是它们却几乎不用于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这是因为这两种构式具有随意、趣味等特点,这与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严肃、用词严谨的风格相差悬殊。

“很+N”和“太+N”由于受到语用条件的影响,所以几乎不用于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可以适用于其他语体。

二、不同点

(一)语气及情感上的强弱

通过对语料的收集,作者发现:当“很+N”和“太+N”用于口语中时,“太+N”的语气及情感较强,相较之下,“很+N”较弱。如:

[5]这个男人很薄情。这个男人太薄情了。

[6]这种穿法很新潮。这种穿法太新潮了。

例[5]中,“很薄情”给人的感觉是平静的,语气不是那么强硬。而“太薄情”能够体现说话人的愤怒,语气强硬。

例[6]中,“很新潮”凸显出说话人本身的客观看法,语气稍显平缓。而后一种说法则突出了说话人对某种穿衣风格的喜爱之情,语气略显激动。所以,“太新潮”比“很新潮”有更强的语气。

(二)语用倾向不同

通过对BCC语料库中“很+N”和“太+N”语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很+N”的使用频率大概有15000次左右,“太+N”的使用频率大概有12500次左右。从使用频率的高低上来看,人们对于“很+N”的语用倾向更大,相比较之下,对“太+N”的语用倾向较小。

(三)當N由本质义转为性质义时,“很+N”后面可接宾语,“太+N”后面不可接宾语

当N后面接宾语时,这个短语中的N凸显的是它的本质义。当N用于“很+N”模式中(N凸显其性质义)时,短语中的宾语也可以成为“很+N”后面的宾语。但当N用于“太+N”时,情况就有所不同,“太+N”后面就不可接原来短语中的宾语。例如:

[7]淑女的裙子 很淑女的裙子*太淑女的裙子

[8]中国的建筑 很中国的建筑*太中国的建筑

所以说,当N由本质义转为性质义时,“很+N”后面可接宾语,“太+N”后面不可接宾语是这两种构式之间的不同点。

(四)语体选择上的不同

根据上述的比较及语料的整理,发现“太+N”倾向于口语的使用。与之相反,“很+N”更适用于书面语中。

通过对“很+N”与“太+N”之间异同的分析可以让我们运用正确的构式来表达语义,也能让语言使用者们更加规范的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刘顺.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2]王军健.“很N”的语用学思考[J].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

猜你喜欢

薄情新潮语体
“新潮”的旧刷子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释怀
新潮婚纱秀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