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2018-08-28符霄婷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一带一路

符霄婷

摘要:《布洛陀史诗》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民族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本文通过研究《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主体、译介方法,并分析其译介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文化;《布洛陀史诗》;译介模式

广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然而,如此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却鲜为人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文化甚至处于濒临失传的危险。“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借助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这样的发展契机下,广西民族文化走出去正当其时。壮族《布洛陀史诗》作为壮族文化经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布洛陀史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以《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为例,研究其译介主体,译介方法,分析其译介效果。

一、《布洛陀史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

关于《布洛陀史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探索上。陆莲枝通过分析《布洛陀史诗》的英译本,“提出了英译的两大原则,即理解原作,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4]黄中习对《布洛陀》英译版中的文化特色词汇进行研究,“认为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有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四种译法。”[3]但是还没有研究提出如何提出提升《布洛陀》译介效果的方法。《布洛陀》是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的歌谣,对壮族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布洛陀史诗》的译介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壮族文学的研究打开局面,有助于促进壮族文学的对外传播。

二、《布洛陀史诗》译介的可行性

《布洛陀史诗》有着丰富的壮族特色词汇,这些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形式。巴斯奈特认为“语言就像文化躯体内的心脏,译者处理文本时不能将文本孤立于文化之外,就像外科医生做心脏手术时不能无视它周围的肌体一样。”[1]2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1]360 可见,“翻译不仅仅是文本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文本与文本、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协商的过程”。[1]6根据巴斯奈特的观点,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和促进文化交流,译者应使译语和原语在文化功能上等值。巴斯奈特所提出的文化翻译观为《布洛陀史诗》的英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壮族文化的外宣翻译开辟了一条途径。

三、《布洛陀史诗》译介的行为主体

民族文化译介主体的确定对于民族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寻求外国翻译家翻译,还是选择自己翻译或者合作翻译?《布洛陀史诗》英译本的诞生与其获得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分不开的。这一英译本是我们少数民族文化典籍国家层面立顶的首个研究成果。可见,壮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还要靠本土学者主要由本地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承担,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布洛陀史诗》译介的策略

(一)深度翻译的补偿策略

《布洛陀史诗》中的壮族文化特色词汇,如宗教文化词汇英译便是采用了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保留壮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减少壮族文化在翻译过程的缺失。

例1.请求祖公做缴仪,该聚拢的就聚拢。

The headman begs Baeqloxdoh to do Aeugvej for him.[2]P256

“aeu gveuj”是壮族独特的宗教活动仪式。由于中英宗教信仰的差异,外国读者难以理解我们的宗教文化,同时,在英译中也无法找到对等的词汇。因此,译者采取了壮语音译加上注释的方法,将“缴仪”译为“Aeugvej”,并加以注释“Aeugvej,a synbol of pronunciation in the Zhuang language,is a rite for the Mo priest to redeem the lost souls.”即保持民族宗教文化特色,也使外国读者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文化。

(二)异化翻译策略

《布洛陀经诗》表现手法多样,复叠主要表现在词和句的重叠和反复。史诗中经常更换一些字词和说法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因此,在英译中,如何展现复叠的表现手法,对壮族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2:用船去接接不到,用筏去接接不来。

叫出长老来商议,请来长者共合计。

folks try to fetch the rice with boat but fail,

They attend to take them back with raft but in vain.

The elders are called to consult together,

The seniors are invited to seek for a solution.[2](P61-62)

在史诗中存在大量这样的叠复句式,用类似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壮族人复式思维的特點。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译者并没有将史诗中意思重复的句子合并简化,而顺应中文的表达习惯,在句式上,字数整齐对称,用英文的不同表达将原文的意思译出,再现了史诗中复叠的表现手法。

(三)模糊化处理策略

在《布洛陀史诗》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不影响全文信息传达的情况下,对于一些重复冗余的信息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以完整地再现原文的诗歌形式,保留原文诗歌的形式艺术之美。

例3:我在祖龛做禳解,向娘家冤怪赔罪,向父母冤怪祈求。

I plead with ghosts and gods for warding off disasters,I apologize to all the ghosts from my parental family,and give prayers to the spirits from my parents.[2]179

此句出自史诗中《解冤》,描述了女儿对父母将其嫁出去换得鱼肉怀恨在心,并恶语相向,最后女儿遭到父母的诅咒,得到了报应。最后女儿做在祖龛做禳解向父母赔罪。“祖龛”是敬拜祖宗的香炉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特有词汇。“禳解”是向佛祖祈祷、礼拜,求神佛解除灾祸,避开凶险,求得平安。译者将“祖龛”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将这句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即传达了原文的民族文化信息,也保持了诗歌的形式美。

五、总结

民族文化传播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布洛陀史诗》为例,探讨了其译介主体、译介方法,并分析了其译介效果,发现《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主要是本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再加上国家层面的支持。目前《布洛陀史诗》的译介主要采用了深度翻译、异化翻译策略、模糊化策略,即保存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又照顾了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布洛陀史诗》的英译打开了壮族文化走出去的新局面,该史诗还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证明了这样的译介方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下,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播可以打开新的局面,并借用这样的发展契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Bassne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2.

[2]韩家权等.布罗陀史诗(壮汉英对照)[M].南宁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黄中习.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1-154.

[4]陆莲枝.《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解读及英译原则[J].百色学院学报,2010(5):23-26.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一带一路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