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

2018-08-28谢丽娜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

谢丽娜

摘要:“汉代文学专业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中以汉语文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专业,主要在中文系或者文学系,不包含大学语文这类的公共素质教育。汉语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我国文化的塑造与延续提供了相应的途径。然而,在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汉语文学的地位不断下降,从原来的核心地位到如今的专门教育,并变化为具备现代体系特征的学科。

关键词:汉语文学专业;学科体制化;教育研究

汉语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在早些年,汉语文化是教育体制的核心,随着现代话工程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也进行了学科的规划,汉语文学的核心地位被消弱,成为一门专门的教育学科。汉语文学在学科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现代化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文化的功能化减弱,就业适应性差,导致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遇到了各种问题,本文就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构建科学的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学科体制的策略,从而来提高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价值。

一、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进程

1920年至1951年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学科体制化的发展期,1912年教育部颁布相关的规定,但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直到1929年《大学组织法》的颁布,明确教育宗旨,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成为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到了20年代末期,英美大学体制不断引入中国,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性工程的起步。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分类,也是参照英美大学,按照西方现代人文学术的规范来进行,同时汉语文化也丧失了核心地位,成为专业学科化教育。

二、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现代性体制现状分析

(一)汉语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机构组成方式引起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汉语文学专业教育是以中文系或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的文学教育,这就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一直以来,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便混为一谈,中文系或者汉语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语言课程所占的比重也大。在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前期,受到传统的观念影响较大,认为文学就是文章之学,在语文学教育中语言类课程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等相互联系,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其次在进行文学研究的时候,都体现了语言教育为文学基础的思想。这种教育混溶的现象,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文学的艺术性,忽略汉语文学的应用性。

(二)社会功能泛化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然而我国古代实行的是文官管理体制,到了民国时代,开启明智,唤醒民众,起目的是为了培养爱国志士,课程内容也是以中国传统经学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中文系的教学是以文学基础与理论为主,不过那个年代,分工不精,是计划经济时代,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为主,课程设置也比较广泛,涉及到文学、管理、新闻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三)就业适应性缩减

目前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遇冷,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对于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增加,工学、管理学、医学等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文学、哲学等学科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远远低于全国就业率的平均值。这是由于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工具理念侵入中国,以最佳手段获取最高效率成为国人的追求,这种理性主义造成了中国大学的追利行为。其次,社会“世俗化”现象严重,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学科专业不能带来显而易见的物质利益,从而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

三、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学科体制发展对策设计

(一)重新定位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社会学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文学专业中的实用性部分从中进行分离,因此文学专业教育应该从社会学功能入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文学领域的知识,提升审美意识,还要讲授文学技能,从而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汉语文学具备多种功能,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的更新它自身的价格,充分发挥汉语文学的社会的复合功能。

(二)完善汉语文学专业的知识结构

在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完善知识结构,要将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汉语文学专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文学知识分子,还要深谙文学道理的系统性与论证性。一般来说高校的汉语文学专业讲授文学、艺术、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没有相关的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

(三)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学方法设计

汉语文学从塑造艺术上说是语言艺术,语言可以直接实现文学,同时也是文学创造的载体。因此对于汉语文学专业的教育应该从文学开始,在语言的游戏中提升审美意识;在语言文本的理解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四、总结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承载,涉及面较广,因此汉语文学专业教育要从实际进行处罚,对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相应对策来完善汉语文学专业教育,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文学专业的实用性,促进汉语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刘颖.除旧布新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娄立志.社会转型与教育代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
建设学习型特色学校教育研究
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后进生也对你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