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研究

2018-08-28张安祺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诗史现实主义杜甫

张安祺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基于此,文章拟分为三个部分:从杜甫的个人经历出发,追溯其诗史性质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诗作,分析作为杜诗最重要的性质,“诗史”如何影响或者说是贯穿了杜甫的诗歌生涯。

关键词:杜甫;诗歌;诗史;现实主义

一、杜甫诗歌诗史性质形成的原因

(一)心有壮志却不得重用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他曾自豪地宣称:“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不难看出,年轻时便已表露出了自己的才华和为国为民做贡献的决心。

于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青年杜甫开始“壮游”。开元二十三年他被推荐到京城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虽然未考上,仍壮心不减,又到齐、赵之间漫游。天宝三载,他在洛阳遇见辞官离京的大诗人李白,结交相知,共游齐鲁。次年秋,在兖州分别,再也没有重逢。李、杜之游,是杜甫壮游生涯的终曲。此后,他西往长安,谋官求职。

天宝五载到十四载,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四个年头,原是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登上仕途,一展宏图。但事与愿违,多次被罢免之后,最终在白帝城下度过了凄惨的晚年生活。

(二)身在江湖心系家国

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携家眷乘舟东下,结束了成都客居生涯。永泰元年九月,杜甫在云安病倒,住了半年。次年前往夔州,在白帝城下,居住了近两年。这时他已年老多病,愈加挂念亲朋故友,关心穷苦人民,忧虑国家前途。其间,杜甫抒情写怀,咏古讽今,感慨激扬,所作诗篇,约占今存作品总数三分之一。例如《秋兴八首》:

闻到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诗人身居偏远的夔州,遥念长安,慨叹当时唐朝的政治动乱,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

(三)国家动荡和人民疾苦

诗人杜甫生活在大唐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转折年代,历经唐玄宗、肃宗及代宗三朝。开元盛世在他青少年的心中灌铸了政治开明、国强民富的帝国伟大形象,使他怀有治国济民的远大抱负,更是培养了执著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天宝以后,战乱起,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更是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与天下寒士一样备受压抑沉沦,饱尝屈辱辛酸;跟广大人民一起经受战乱苦难,忍饥挨饿,逃难流亡。但他始终怀念开元盛世,希望国家中兴,慷慨陈述自己的辛酸,人民的苦难;沉痛讽喻皇帝的失误,大臣的失职;愤怒揭露政治腐朽,无情鞭挞奸佞权贵。

随着国家战乱动荡,政治恶性发展,他对皇帝失望,对朝廷无望,却又更深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仕途坎坷,生活贫穷,使他更走向下层,因而更热忱地关心人民。

二、杜诗诗史性质对其诗作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影响下贯穿杜诗创作的两条线索

在杜甫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国家命运国家命运和时代变化,另一条是个人遭遇和思想发展。杜甫的思想起点与盛唐其他人士大抵相同,李白等精神前辈对他的影响尤为明显。他经历了壮游、纵酒、求仙访道等,为求进身也不得不投赠干谒。但重要的是,杜甫的思想并未止步于此。个人生活挫折使他比其他人更深切地观察到唐玄宗后期的政治黑暗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在困守長安时期写作了《兵车行》等揭露现实的作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当时,杜甫在长安目睹送别的悲惨场景,这是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在泸南大败的真实写照。

(二)儒家思想影响下杜诗的政治理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杜甫终其一生,想要追求的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理想,但他最终的希望所在不是皇帝和朝廷,他的心在半生的游历中深深的和天下寒士、各族劳苦人民联系在一起。他以全部身心来记录国家的危难、人民的苦难和讴歌美好的山川风物、史事古迹和习俗人情。

创作于安禄山叛乱前后的著名政治抒情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袒露胸襟,剖析自己;指陈事实,针砭时政;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忠心耿耿,忧心忡忡;因而真知灼见,证验历史,卓立千古。在抒写经过骊山脚下,感慨唐玄宗荒淫作乐的一段,指出: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直言道尽封建剥夺的残酷事实。

儒家仁政爱民,由己及人,由严酷的生活体验引导到被剥削所迫的平民百姓,反过来又更深切地感到人心不安,国家不稳。因而杜甫敏锐感觉到、预见到国家动乱即将来临,虽然他不知道事实上已经发生。

一部杜诗,就是一部用诗歌写成的有笑有颦、有血有泪的历史。他的诗,是时代的实录,历史的见证。我们因此称他的诗为“诗史”,称他为“诗圣”!

参考文献:

[1]谭安琼,代安明.浅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J].湘潮(下半月)刊.2010,10,25.

[2]杜甫著.杜诗详注(一册)[M].仇兆鳌译.中华书局出版,1979.

[3]《杜甫——当代著名学者诠释古代经典名作》.杨义、郭晓鸿选注、译评.岳麓书社出版,2005.

猜你喜欢

诗史现实主义杜甫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新法律现实主义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诗“诗史”说检讨
杜甫的维稳观
试论杜甫“诗史”在宋代的接受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