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8-08-28马丽荣张振云张国梅龚雅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经济统计蓝墨云班课教学改革

马丽荣 张振云 张国梅 龚雅洁

[摘 要] 经济统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学生数据管理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文章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经济统计课程为例,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为高职院校经济统计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统计;教学改革;蓝墨云班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9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1- 0218- 02

0 前 言

经济统计是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准备工作、统计调查实施、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七个模块,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但由于该课程内容多、公式繁以及高职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等特点,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从2016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统计课程组开始研讨课程教学改革并不断进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

1 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

一是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让学生具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能力,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社会或经济现象特征的信息,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指标和体系,反映所研究某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或效益等特征;二是让学生在掌握统计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未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分析社会和经济问题、从事相关工作,奠定数量分析的基础;三是能够读懂各类统计资料,制作简单统计图表,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输入和整理简单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四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意识和统计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性,能够养成日后生活和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统计工具的习惯,利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解决工作实践和社会经济现象中的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因材施教”式的教学内容选取

经济统计课程内容会设计高等数学、概率论等相关知识,公式较多、难度较大,但是高职院校学生通常数学基础薄弱,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又受课时量的限制(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通常为48课时),因此在教学中会因材施教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技能,而弱化统计原理。另一方面,对于每一模块,本课程组共同研讨确定了针对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经济统计对专业学习的支撑作用,感受到“统计就在我们身边”。

2.2 “任务驱动”式的经典案例教学

本课程组在教学之前的课程改革研讨时发现,以前的案例多是七八年前的数据,案例陈旧,且案例内容多是适合经管类所有的专业,与专业脱节,为保证案例的现实前沿性以及与专业的紧密契合度,本课程组重新构建了案例库。具体做法:一方面既要维护好一批代表性强、经久不衰的经典案例,也要跟随社会发展,新增时效性强、学生感兴趣的新鲜案例,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和选取与会计专业关联性较强的财务数据或是邮电行业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先进行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是从实际例子和具体任务出发,让学生做出东西来,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适当讲解,以达到由案例到理论、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2.3 “知行合一”式的统计调研实战

以统计工作流程为主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调研实战,包括:确定统计调查项目,制订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组织调查、整理调查问卷和汇总、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将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整门课的内容。经过统计调研实战不仅能强化课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自身的统计工作能力。

2.4 “翻转课堂”式的助教平台使用

鉴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课堂教学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本课程组经过前期的不断尝试和实践,最终选用蓝墨云班课APP作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助教平台。该平台的使用不仅能够开展混合式教学,还能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上课集中度与参与度。具体做法: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课件、微课视频、案例库、习题库等多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通过APP开展一键式签到、头脑风暴、知识点现场测试等多种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课后开展答疑讨论、问卷调查等教学活动,再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APP可以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并根据其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经验值,经验值的高低又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2.5 “三位一体”式的考核机制构建

传统的考核模式培养的学生经常会出现“高分低能”、“理论一套、实践空白”、“死读书、读死书”、“考前一星期、胜过一学期”等情况,时代在变,学情在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本课程组采用“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即:过程学习考核、实践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如表1所示。

通过“三位一体”式的考核机制构建,能够把考核过程延伸到教学全过程上,把考核重点转移到能力素质考核上,实现学考的有机融合。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课程组在对经济统计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后,通过设置调查问卷以及与部分学生深度交谈的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3.1 收获感

关于学生收获感方面,问卷设置诸如“学了一学期的经济统计课程,您的收获大吗?”、“您觉得您现在能否独立开展一份统计调研工作并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等问题,67.33%的学生表示收获非常大,27.61%的学生认为收获比较大,仅有6.06%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80.09%的学生表示可以独立开展一份统计调研工作并生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本问卷还设置了“您最大的收获在哪些方面”的开放性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严谨有逻辑,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知识点运用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均有所提高。通过统计调研实战还培养了自身用统计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研创新能力。可见,经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收获颇丰。

3.2 满意度

针对经济统计课程改革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本课程组利用蓝墨云班课的问卷投票功能进行了统计。

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对课程改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比较高,均在80% 以上,特别是对蓝墨云班课APP的使用,满意程度高达95.66%,证明处在“手机不离身”时代的当代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授课方式。

3.3 考核成绩

在课程考核成绩方面,学生的平均成绩由改革前的70.9 分上升至83.2 分;体现为“两降低、两提高”,“两降低”是指处在及格档(60~70 分)的学生比例大幅度降低,不及格档(60分以下)学生比例大幅度降低;“两提高”是优秀档(90 分以上)的学生比例大幅度提高,良好档(80~90 分)的学生比例大幅度提高。总之,通过成绩对比、期末调查结果以及任课教师平时的掌握情况,该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实现了教学相长。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爱香. 高职统计课程全方面改革探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7(18):76-77.

[2]郇潇. 高职院校商务与经济统计课程改革探究——以蘇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6(19):416.

猜你喜欢

经济统计蓝墨云班课教学改革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应用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
论提高农村经济统计准确性及科学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也谈“翻转课堂”
数量经济统计中常见的几种偏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