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诊改研究

2018-08-28涂瑛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诊改会计教学高职院校

涂瑛辉

[摘 要]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工作已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对当前有关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诊改研究,有利于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诊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与完善其提升机制和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内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确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教学;诊改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92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1- 0210- 02

1 教学诊改定义

2015年教职成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教职成司函正式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序幕正式开启,教学诊改工作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教学诊改定义是:以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目标,以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汇聚高职院校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帮助高职院校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重点、凝练发展特色,以问题为导向制订科学发展规划,促进高职院校实现自主性发展、多样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过程。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诊改的必要性

2.1 提升高职会计教学质量的要求。

高职院校生源状况不佳,会计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生源劣势以及教学监控与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当前高职教学存在随意性大、要求标准低、评价形式化等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生源不足,会计专业又不是高职院校主打或品牌专业,有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随市场或学生家长要求学会计或是招生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师资现状也不是很理想。在教学上,会计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帮助学生考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特别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论指导下,许多会计教育教学都是考证教育。而一旦考证政策改革或取消,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就变得无所适从。还有一些高职院校为追求会计专业招生效果,用比赛模式来培养学生,不断要求学生参加各类会计教学比赛,国赛、省赛、市赛和校赛。用参赛成绩排名来证明会计教学效果有合理性也存在较大弊端,毕竟愿意和能够去参赛的学生不多,把许多会计教学资源过度集中到参赛学生那里,这会导致会计教学教育的不公平,甚至会扭曲会计学生及其教师的心理。

2.2 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不佳,缺乏诊改的信息平台

会计教学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会计电算化、手工记账仿真会计实训、ERP教学、报税业务等等都需要专业会计软件和教学场所,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教学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许多高职院校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会计教学。虽然按照要求,每年多要求高职院校进行数据平台采集填报,但是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及其表征数据,特别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陈述教学过程观测与评价模式,从初始条件、过程维系、目标分析三个维度对会计教学行为与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的平台是没有的,学校对会计教师教学情况和学习者学习情况,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仅仅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听课,检查教案和期末抽考工作,再加上一个学生网上评教,其效果是一般。因为财力不足和领导重视不够等等原因,很少有高职院校会引进第三方数据平台来评价和诊改会计教学工作。

2.3 会计教学诊改标准不确定

高职会计课堂教学诊改是从反面寻找科学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目前高职会计教学课堂教学诊改进体系存在诊断标准缺失,具体实践性案例缺乏,“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改”相混淆等问题。以高职课堂教学为载体,对教学评价和教学诊改进行比较研究,从课题互动、项目呈现、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和课堂目标视角对其进行诊断,设计出可操作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诊断量表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实践改进,以达成有效的会计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诊改建议

教学诊改是高职院校推动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从行政管理走向内部治理,从关注迎评达标转向潜心自主保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专业发展的过程,其诊改落脚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诊改必须出台相关措施保证诊改见成效。

3.1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诊改标准

以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为载体,对高职会计教学评价和教学诊改进行比较研究,从课堂互动、项目呈现、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和课堂目标等方面对其进行诊断,设计出可操作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诊改标准表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实践改进,让会计教学诊改工作有章可循。在学生层面,建立会计专业学生发展标准,基于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 个维度学生发展标准总框架,编制会计专业學生发展自我测量表,建立会计专业的学生发展诊断自测系统,让会计专业学生及时自我调整与改进,同时协助指导教师实时监测学生发展态势,及时发现问题、剖析成因,指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2 建立对高职会计教学诊改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 个层面与各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建立质量提升办,指导会计专业教师制定会计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负责对会计专业教学诊改考核工作,同时制定会计专业“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 个维度的教师发展标准,并和会计专业教师职称体系关联,鼓励会计专业教师不断自我改进提升。二级学院生成会计课程教学,会计教师和会计专业学生的质量数据,形成权责清晰,主体明确,角色定位,组织有效,目标一致,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

3.3 建设服务诊改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制约教学诊改工作开展的瓶颈,高职院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开展诊改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化自主研发能力弱,财力也投入不足现状,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引进企业来以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应学校诊改工作需要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如会计教学诊改信息化建设可以引进用友公司网中网教学平台,税务系统金税三报税业务平台和蓝墨云班课等会计电算化教学平台,形成“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4 结 论

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进行诊改,是建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切实发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持续提高会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切实履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Z].2015.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Z].2015.

[3]冯胜清.学校自我诊断的根本是为了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6-09-20(5).

[4]吴一鸣.“教学诊改”内生动力何以形成[N].中国教育报,2017-02-20(10).

[5]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41-46.

猜你喜欢

诊改会计教学高职院校
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