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问答

2018-08-28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时代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

这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供了根本依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含义和重大意义,要抓住4个方面。

第一,什么是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含义很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长期和短期之别。有的从社会制度来划分,比如原始时代、奴隶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有的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划分,比如石器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等;还有的从对一个时期社会运动主题的认识来划分,比如大革命时代、大建设时代、改革开放时代等。时代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积累的结果,同时又开启新的量变。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都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判断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

第二,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是什么。作出这样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四个必然”表明,我们党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实践和历史依据的。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党的执政方式和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三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第一个百年迈向第二个百年。四是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要更加注重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第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科学概括,从几个维度上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讲的是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讲的是新时代的实践主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讲的是新时代的人民性;“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讲的是新时代的民族性;“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讲的是新时代的世界性。简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三个意味着”: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

2.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从1956年党的八大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比如,我国经济总量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总额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工业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如粗钢、煤、发电量、水泥、化肥等和谷物、肉类、花生、茶叶等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和棉花、大豆、菜籽油、甘蔗等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大量过剩。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4%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2016年达到4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5年达到76.3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极大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其他很多方面的民生保障都显著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表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

判断新表述,必须找准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问题造成或派生的。

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这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既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体现,但不是全部。只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城乡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它们,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来看,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我们就必须下功夫去解决它。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相关链接

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与民族复兴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何谋?策略、路径、办法很多,关键是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进入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社会风雨如晦、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作过精辟分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发生新变化。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迫切需要经济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党的八大对此作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解决相应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断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的主要标志。社会主要矛盾的每一次变化,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求索、奋斗、奉献与牺牲。新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团结奋斗、苦干实干,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吕亚娟)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