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眼动追踪的自助挂号机界面可用性设计研究

2018-08-28李晓英周大涛孙淑娴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8年8期
关键词:被试者可用性眼动

李晓英,周大涛,黄 楚,孙淑娴

1 引言

科技的发展使自助服务终端(Self-serviceterminal)在银行、交通、医疗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交互式的界面操作替代了机械按钮成为用户与产品交流之间的桥梁[1]。针对交互界面进行可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产品系统可用性低的问题:文献[2-3]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分别对平板电脑和手机APP的界面可用性进行定量研究,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但忽略了人的感性因素,不能反映不同群体的交互需求。文献[4]综合各学科知识,设计了交互性较强的自助挂号界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文献[5]基于人机环境提出了医疗软件界面设计方法,并对骨科医学器械软件交互界面进行指导,该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比,其结果缺乏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的界面评估模型,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保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

2 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的评估模型

视觉是用户和界面交互的直接途径,基于视觉认知的生理指标测量是非常有效的界面交互优劣评估方法[6]。眼动在人体视觉生理指标中可以客观、实时的反映用户的认知处理过程,通过眼动追踪系统记录首次注视兴趣区[7](Area of interest,AOI)时间和眼球运动轨迹等过程,对用户视觉认知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利用定量的数据来评估界面的优劣,发现界面中的可用性问题。同时,眼动追踪的实验环境可控,在不干扰被试者的前提下,主动获得数据,相对于启发式评估法、绩效测试法[8]等传统界面评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可用性评估中主观情感对实验数据造成的误差。根据国际定义,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9]。可用性评估较视觉信息层级评估更为复杂,包含了认知层、行为层与反思层的反应。眼动追踪实验探究的是认知层与行为层的信息处理,而在反思层面,眼动追踪实验相较于主观问答并没用优势,需要通过自我报告式的度量来评估。文献[10]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综合SUS系统可用性量表的用户满意度和相关问题的反馈频率,输出可用性问题量表,对可用性问题严重等级进行定性评估,如表1所示。

表1 可用性问题严重等级评估Tab.1 Severity Assessment of Usability Problems

表中:弱(+)—会让被试者心烦或者沮丧但不会导致任务失败的可用性问题;中(++)—这类问题会与任务的失败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会直接导致任务的失败;强(+++)—直接导致任务失败的问题。

构建了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评估模型,利用眼动追踪实验定量分析界面可用性的有效性和效率,结合可用性问题量表定性分析界面可用性的用户主观满意度。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综合评估界面可用性。

3 实例研究

3.1 眼动追踪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1.1 实验资源准备

根据某医院自助挂号机实际操作流程,采用Axure7.0制作了14张高保真界面原型(分辨率1920×1080)。每张图片都对应某一步骤,并在每张图片上设有1个兴趣区,对应实际任务中主要认知加工区,如表2所示。

表2 任务步骤和基于认知活动的AOITab.2 Task Steps and AOI Based on Cognitive Activity

实验使用采样频率为120Hz的TobiiX3-120屏幕式眼动仪,可以稳定记录被试者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项眼动指标数据,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1.2 实验任务设计

实验采用的可用性测试指标,如表3所示。总访问时间体现了被试者操作自助挂号机的效率,时间越长,说明被试者对于整个交互界面流程的搜索、认知和加工存在障碍。首次注视时间反映了各界面AOI被捕获注意的难易程度,时间越长,说明界面元素越难以被捕获,视觉搜索效率越低。视线路径扫描轨迹图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搜索时的扫描路径,扫描路径越长,搜索行为的效率越低。

表3 可用性测试指标内容和眼动数据Tab.3 Usability Test Index Content and Eye Tracking Data

3.1.3 实验样本人群

根据前期调研分析,对就医患者进行了分类。根据分类结果选取15人作为被试样本,如表4所示。实验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任务步骤(S1-S14),如表2所示。在被试者了解实验流程和操作后,根据实验任务用鼠标点击原型界面中的操作按钮来实现界面切换,眼动追踪系统会自动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

表4 被试者分类及特征描述Tab.4 Subject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3.1.4 实验结果分析

在有效率上,如表5所示。老年人和低学历者均未能全部完成实验任务,说明交互界面易用性存在问题,不能保证不同群体的使用成功率。在总访问时间上,普通患者(男、女)明显低于其他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教育背景的降低,被试者的总访问时间延长,操作效率降低,说明界面易学性上存在问题。

表5 不同类型患者的有效率和总访问时间Tab.5 Efficiency and Total Access Tim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atients

认知心理学发现,人的无意识加工阶段可在(200~250)ms内快速完成视觉信息搜索,这个过程不受意识控制。而首次注视时间被认为是测量无意识加工最有效的指标[11]。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各界面AOI首次注视时间和无意识加工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被试者搜索过程不符合无意识搜索标准,视觉信息搜索效率不高,界面即时吸引性存在问题,如表6所示。

注视点较多且分散,扫描路径复杂交错,选项之间相互干扰,增加了用户的认知负担,如图1所示。表明被试者搜索行为存在障碍,搜索效率低,界面即时操作性存在问题。在其他界面中也存在类似问题。

表6 各界面AOI首次注视时间Tab.6 AOI First Fixation Duration at Each Interface

图1 视觉路径扫描轨迹图Fig.1 Visual Scanpath Map

3.2 可用性问题量表统计分析

眼动追踪实验结束后填写SUS系统可用性量表,根据实验输出的数据结果,结合视频记录,对被试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详细询问被试者遇到操作障碍时存在的疑虑,并记录可用性问题反馈频率。根据被试者的主观满意度和反馈问题的频率,输出可用性问题量表,其结果,如表7所示。

选择严重等级为强(+++)的可用性问题进行分析:在信息内容上,挂号机界面存在科室分类混乱、信息描述不明和描述过于专业的问题;在信息架构上,文字信息和页面选项显示过多导致被试者搜索目标时存在障碍。

表7 可用性问题量表(无0、弱+、中++、强+++)Tab.7 Usability Problems Scale(No 0,Weak+,Middle++,Strong+++)

3.3 医院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综合评估

基于眼动追踪实验数据和可用性问题量表,对现有医院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进行可用性评估,结果如下:(1)对象可用性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教育背景的降低,完成任务的有效率降低,总访问时间延长,使用效率降低,界面易用性和易学性不足。(2)操作可用性问题:各AOI首次注视时间不符合无意识搜索标准,界面可见注视点较多且分散,搜索效率不高,界面即时吸引性和即时操作性不足。(3)内容可用性问题:信息内容分类混乱和描述过于专业化,信息架构繁冗。

3.4 医院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改良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综合评估结果,界面设计改良可以从对象可用性、操作可用性、内容可用性三个维度考虑。限于篇幅,只列举部分设计改良方案。

(1)针对对象可用性问题改良设计:不同年龄、认知和背景的用户对交互内容了解程度不同,通过文本释义或语音提示辅助操作,吸引用户学习使用。界面的布局整体上分为时间提示栏、菜单栏、信息显示栏和导航栏,如图2所示。导航栏的位置在右下角固定不变,通过一致性的布局、规范化的导航来引导用户行为动作,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保证界面具有良好的易学性和易用性。

图2 主界面改良方案Fig.2 Interface Improvement Designfor Main Interface

(2)针对操作可用性问题改良设计:使用模块化的网格布局,在页面不同区域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使元素的位置更加规则,用户可以迅速搜索到AOI元素。各功能元素按照网格比例布局,一致的间距和定位可以辅助用户的无意识视觉搜索机制,提高搜索效率,如图3所示;利用色块来区分不同使用频率的元素,使用频率最高的当日挂号,用深色突出显示;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不饱和色彩或中性色,增加颜色对比,强调重要信息,最小化视觉工作量。

图3 科室选择界面改良方案Fig.3 Interface Improvement Design for Department Selection

(3)针对内容可用性问题改良设计:根据常见认知语言对现有科室进行分类,使用简单、明确、精练的语言,简化界面文本标签和信息内容,便于用户的搜索和认知,如图4所示。同时对二级科室进行排序,对挂号已满的科室和无专家号的科室,按钮图标灰色显示并禁用此按钮,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

图4 医生信息界面改良方案Fig.4 Interface Improvement Designfor Doctor Information

3.5 改良方案评估

(1)操作有效率和总访问时间,如表8所示。改良方案界面的操作有效率高于现有界面,改良方案界面的总访问时间明显小于现有界面。

表8 操作有效率和总访问时间Tab.8 Operation Success Rate and Total Access Time

(2)SUS系统可用性量表。填写SUS系统可用性量表。被试者对于改良界面的满意度较现有界面的满意度有显著提升,但是,老年人对于两种界面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别,且老年人的满意度平均分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患者。给出了15个被试者对两种界面的满意度评分,如表9所示。

表9 SUS系统可用性量表Tab.9 Sus System Availability Scale

综合以上评估数据,改良方案的交互界面可用性高于现有自助挂号机的界面方案,验证了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4 结论

在交互界面可用性设计研究中,为保证设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构建基于眼动追踪和可用性问题量表的评估模型,以此来指导现有医院自助挂号机交互界面的改良设计,对其进行可用性评估,结果表明:改良方案符合用户的使用行为和认知理解,提高了交互界面在对象、操作和内容三个维度的可用性,以及不同年龄、认知、背景的用户对界面的适应性。可为相关产品的交互界面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被试者可用性眼动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GOCI晨昏时段数据的可用性分析
德西效应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德西效应
从可用性角度分析精密空调的配电形式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医疗器械的可用性工程浅析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