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遵义故事”系列报道之一在红色传承中讲好遵义故事

2018-08-28文丨

遵义 2018年15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红色

文丨 全媒体记者 杨 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青海省海东市检察机关党员理想教育培训班在遵义会议会址现场教学合影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北京的城墙,上海的弄堂,天津的狗不理。而遵义,除了醇香久远的茅台,就是那深入骨髓的红。

有人说,遵义人很骄傲。刚接触的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么多年来总算明白了,其实那不是骄傲,而是一种精气神,遵义本来是一个包容而开放的城市。

说到遵义人的精气神,很多贵阳人都有感触,遵义人不喜欢他们说话带尾音,觉得太嗲,遵义人也不喜欢他们说“支个”“阿个”,他们觉得来自省会城市的优越感在遵义这块红色的圣土上丢得一干二净。

可遵义人说不是,没有不喜欢,我们尊重每一个地域的文化和习俗,是这块土地养成了我们坚毅、果断、不屈、豪爽的性格。

不管你来自哪里,你准备好烤串,我备上茅台,喝一场,醉一次,就是弟兄伙。

遵义人历来乐观。

时间往回一拨,1935年。一次炮火之后,这座小小的城市突然之间多出了许多面色和蔼的军人。在这个冬雨绵绵的清晨,他们穿着草鞋,裹着绑腿,背着长枪,缓步走过老城街道,满带倦容却仍然和老百姓亲切的打招呼。

不远处的铺子,挂着“溃兵抢劫暂停营业”牌子在风中摇曳,显得尤其冷清。

关于这些远来的陌生人,老百姓们之前也有所耳闻,知道他们不会欺负穷人,是一支穷人的军队。于是,店家们又在思量,是否可以重新开张了。

不一会儿,一条大街上炊烟四起,又充满了锅碗瓢盆的声音,在那个年代,奢侈而祥和的声音。

“每一次来遵义都要看看这些红色景点,不只是为了传说中的转运,更想进一步探索一下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你看遵义的老百姓,他们究竟和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样,浑身上下都诠释着长征精神,传承着长征精神。1935的年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这一点,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他们身上,这也许就是遵义人与生俱来的骄傲。”来自北京的退休学者张庆说。

正如周恩来所言,“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而被红色文化深深浸染和熏陶的遵义人,就是在这些树和根上新长起来的枝叶,茂盛而浓密,光辉而热烈。

从地图上看遵义,正好处于红军长征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夹角地带。

历史上,这个地方向北,没有巴蜀地区的富庶,向南没有沿海地区的商贸;向东没有两湖的地理优势,向西却差了云南的历史人文。

从江西瑞金到陕北,从最初的八万多人最后只剩下数千人。其中绝大多数红军战士的生命和鲜血洒在了江河湖泊、高山平原。像极了一颗颗饱满而鲜艳的种子,在几十年过后开始生根发芽,长出精神的参天大树。

而红军长征之所以被称为是一次伟大的迁徙,不仅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中国的命运,还改变了所到之处,每个地域的命运。

在长征这样一个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命题面前,不仅仅要缅怀过去,更应该探索现实社会那些不朽的传承。

遵义作为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冲”,历史文化深厚、山水秀美,包括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因国酒茅台而享誉世界的酒文化,荣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赤水丹霞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龙屯等。

红花岗区作为遵义的老城区,在“一栋楼”上大做文章,如今的老城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又有现代社会的商贸繁荣。而汇川区除了娄山关上一代伟人的吟唱,三线建设的神秘,新兴形成的商圈成为了托起遵义城市品位的核心力量……

陆羽说,遵义的茶不错。徐霞客说,遵义的山水不错。梁启超说,遵义的志修得不错。这些还不够。

于是,红军来了。

娄山关大捷,两占遵义城,四渡赤水,强渡乌江……茅台酒不仅能为红军战士疗伤之痛,还鼓舞了他们战场杀敌的勇气。

这是一座充满英雄气质的城市,让一代伟人写下了“得意之笔”。这是一座红入骨髓的城市,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仍然燃烧着革命的火种。又或许,这是一座宿命的城市,命中注定要承载中国革命的重量。

红色是遵义不变的底色。坚持红色是基调,贯穿文化灵魂,突出旅游载体,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崇高、升华境界,在参与中怡情养志、益德益智,使红色旅游成为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

遵义,是中国革命的坐标,是长征精神的坐标,更是西部内陆城市的坐标。

遵义法院街,因为曾经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此处而得名,离会址不过百米的一条小街道,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遵义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就坐落在这里,走进红培中心,办公人员往来穿梭,一栋老楼正焕发着无限生机。

最近他们很忙,在中国共产党遵义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市委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为把遵义建成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加快构建红色引领的文化体系。坚持以红色传承为引领,做靓红色文化名片,做响黔北文化品牌,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魅力,增强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功能。

红色文化培训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红色文化传播结合教育产业,深入推动遵义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文化教育,让红色文化不止浸润这一座城市,而要走向黔川渝,走向西南,进而全国。

在遵义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从海南岛远道而来,参加培训的郎苹感慨地说道:“经过这次培训,我去看过遵义会议纪念馆、红一军团纪念馆、耿飚将军纪念馆,知道这里是个充满红色情怀的地方。但没有想到这里的人,也一直传承着这种红色精神。尤其是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件事,更让我发现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老百姓们也好,都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互帮互助,不得不感慨信仰的力量,十分难得。”

而类似的情况在遵义比比皆是,不管是群众还是干部,他们都秉持着对长征精神的延续和传递,自觉地把这种优良的品德纳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没有规定,没有强制力,发端于民间,运转于民间。

在遵义的大地上,有一种精神,有一种气质,一直在闪耀,温暖而感动,永恒而不朽。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红色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追忆红色浪漫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