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匆匆》教学例谈

2018-08-27毕小玉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匆匆情感体验小学

毕小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阶段,学生除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之外,還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匆匆》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课文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阅读这篇文章,除了欣赏语言美,还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情感体验

一、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语言之美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之美。比如,在教学“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学生通过反复地读这个句子,很容易理解了,这句话是用排比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时间是最珍贵的,它也是最公平的,对每个人来说它给我们的都是同样的多,看你怎么去运用它。

再比如在反复读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后,我们就懂得了,原来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飞快流逝而感到无奈,留下的只是残年。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日子的无奈和惋惜,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地领悟,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

二、以读为中心,品味语言之美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读,潜心读,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比如,在品读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之后,我与学生一起共同交流、探讨品读的体会。当你用心倾听和朗读了作者的话语之后,再和作者一起思考,你会突然发现,你就能听到作者在和你一起对话。我让学生再用这些方法,通过读,用倾听、思考和作者对话,继续品读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在品读中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

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其优美的语言。课堂上,我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从听读录音读准字音,到朗读课文读懂文意;从静心默读到个性品读。这些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读中思考,以读感悟。比如:“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在朗读后,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把不易觉察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通过读,学生初步掌握了本文在结构精巧,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情景交融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老师再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真正领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叹息。在教学中通过加强对重点语段的品读、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并从中品味课文语言之美。

三、在仿写练笔中,欣赏语言之美

教学中,我注重凭借课文,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进行模仿课文说、写训练,读写结合。比如,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后,进行仿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上课的时候,时间从老师朗朗的讲述声中过去;奔跑的时间,时间从我们的脚步声中溜走。再如,结合课后思考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让学生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把握时间,不虚度光阴。

在教学课文“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时,通过让学生对惜时名言警句的交流分享,让学生感悟到了时间的重要,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以读引练,联系生活实际用“你在……的时候,……从……过去”写话。在练笔中发现,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如,一学生写道:“看书时,日子从书页上跳过;玩电脑时,日子从鼠标上滑过。”在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练习说话,既创新了课堂,又提升了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的独特感受,进而欣赏课文语言之美。

通过《匆匆》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除了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去认真感受课文中语言词句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仔细品读欣赏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林燕.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第163页.

[2]人民教育出版社[M]..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下册,2006年第1版,第9——18页.

猜你喜欢

匆匆情感体验小学
从汉英语法差异赏析文学作品的翻译
何去何从的“匆匆”姻缘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张培基译文《匆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