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为幼儿健康教育创造什么样的心理环境

2018-08-27卢云燕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环境

卢云燕

摘 要:做好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是培育儿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即“身心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为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现代人的生命现象和人体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研究,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到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每天开展赞美一刻的活动,鼓励幼儿之间互相赞美,发现别人的优点,夸夸自己的好伙伴,好朋友,比如?某某画画好,某某爱帮助别人,某某有礼貌。开展故事活动《爱的魔力》《有魔法的一分钟》《爱心小天使》等相关活动,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的语言深入挖掘同伴的长处,让幼儿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中释放心灵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获得友谊,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成长。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說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例如大班的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渴望像大人一样工作、生活、学习,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希望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自试一试,想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角色游戏则为幼儿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爸爸、妈妈、老师、司机、医生,可以自己配菜、化装,可以做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哈里波特,还可以拥有阿拉丁的神灯。在游戏中,幼儿是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可以尽情地想象、创造,可以任意摆弄物体,表现人物形象,艺术性地再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溶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人物的情感,同时也获得了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橫向比较。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去获得成功体验。例如,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幼儿为家长表演学过的诗文、歌曲、舞蹈等,激发幼儿成功表现自己的愿望。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县市级艺术活动,为幼儿编排各类舞蹈等节目,进一步愉悦幼儿身心。在和幼儿一起学习表演“感恩的心”手语过程中,我认为小朋友们充分的感受到了集体观念,也初步了解到感恩的意义,势必有助于他们心智的健全和发展。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猜你喜欢

幼儿心理健康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幼儿园色彩创设与幼儿心理引导探究
动画“情结”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由半朵小红花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