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18-08-27王医复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王医复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分析在互联网影响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由于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究增强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发挥互联网的正面导向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教育、社会需求的目标和大学生的特点,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高校应该正确的运用互联网的资源,积极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形成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

互联网拥有新的技术支撑,是在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的媒体后又出现的“第五媒体”。互联网的独特的特性为当前大学生的求新、求异、追求独立的心理特征不谋而合,存在着密切的、的关系,所以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通过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能够使大学生不出校园就“走出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二、互联网视域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关因素分析

(一)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危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了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应有的关注,从而使高校和大学生之间产生了一些的矛盾,学校对大学生缺乏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育理念上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急功近利,缺乏对大学生的深入的关怀。解决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矛盾非常关键。

(二)在互联网作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之间的差异。互联网所具备的特点快捷方便,随时互动,且声像兼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单一,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下大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低效封闭的,而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却是开放的、便捷的和多元化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更丰富,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便利。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由于有时网络的空间不能确定,具有虚拟性,也会给大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很多带有价值观的信息会让大学生变的迷茫,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也有诱惑性、隐蔽性的特点,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舆论导向工作的难度。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互联网对大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交互式的沟通交流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很有帮助,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打突破的社会、地域、文化、的障碍,让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加广泛。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

(五)高校运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状。目前有很多的高校都开发了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表达诉求的平台。虽然很多高校都搭建了应用平台,但是大学生对这个参与活动的新渠道知道的并不多,还有一些大学生已经参与了,但是对高校开发的互联网平台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争议。高校对互联网的重视、研究和探索的力度还有待增强,建立引导大学生的新渠道以及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通还需加强研究和探索。

三、基于“生态位”理论增强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良好有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要以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把教育的目标定为方向,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载体,把教育环境作为中介,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多样化的需求,努力创建适合大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

(一)正确把握互联网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用网络育人工作新空间,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融合达成全媒体体系,更大程度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的正面导向功能,抑制和消除负面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通过互联网的互联网让大学生不断受到社会多元化文化的侵袭。大学生目前对价值论有些迷茫,思维的方向不稳定,价值观也会容易受到影响,互联网网络信息容易诱导大学生价值观偏离。传递社会正能量,屏蔽对大学生产生危害的信息传播。提高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信息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

(三)高校要利用互联网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不能只依靠网络页面的吸引力,还需要通过丰富的传播形式和工作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化,矫正不好的道德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该通过互联网传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共同点,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价值观方向。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创新性研究。由于大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要从不同的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出发,尊重每一位大学生的要求,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性需求,打造出适合大学生自身成长的环境,从而提高每个大学生能力。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