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曲《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歌》看旋律创作的“破”与“立”及创作手法分析

2018-08-27胡俊杰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发展

摘 要:校歌,通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及宣传。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在不同时代,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也在与时俱进,所以一首校歌则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征!“破”是时代的发展、事物的成长,有“新”产生。“立”则是对“新”的塑造,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创作上有“立”则“破”!文中对两个不同时代的写作背景,歌曲调式调性的异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文章后部分详细阐述了新曲创作手法更是对“立则破”的追述。

关键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歌;调式调性;写作手法;发展;开阔明亮;歌甜花香

一、两首旋律的创作背景分析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06年的岳池县立“岳秀女学”,2004年成立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期间,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如著名作家王富强、黎杰、徐君、邓映辉、著名藏书家、诗人陈树棠。作家、著名文学翻译家罗玉君。著名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人物的陈联诗、邓惠中均等!所以,在那个阶段,广职从中职步入高职,从一穷二白开始创业,200多教职员工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奋勇向前、一路高歌!所以周鹏老师的歌,刚好能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当时那艰辛岁月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精神风貌!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和号召感染力!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院歌作品!

学院又历经2009年人才培养和水平评估,2015年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到2018年,通过14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的广职校园可谓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处处繁花簇拥,处处歌甜花香!一首好的歌曲,必须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以物抒情、以情感人。新曲作者胡俊杰2003年来到学校,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历经这一切,见证了广职一一这所拥有11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从中等师范步入普通高校,又见证了学院高职建设中质的飞跃,可以说是一路凯歌。学院在与时俱进中,于2016年成立以学院原副书记赵军同志为领头人的文化建设统筹小组。对原院歌歌词进行改编,将新时期学院凝练的顶层设计又融入歌词,赋予新的内涵,让歌词更具时代性、前瞻性、更充满人性化的色彩。

二、原曲与新曲的分析

(一)调式调性不变,节拍变化。歌曲的性格发生变化。原曲与新曲均采用的是F大调,调式调性一致。原曲是一首以行进为步伐、豪迈、明亮、积极向上的音乐表情。原曲结合2/4节拍!使曲风更显铿锵激昂、坚定豪迈、步伐整齐划一,是一首典型的进行曲风格作品!

新曲《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歌》是一首以抒情、流畅、亲切、又充满人文色彩为音乐表情的广职院歌新曲。歌曲采用大调式的调性性格,其音乐风格明亮、开阔大气、又积极向上。体现了广职人积极追求进步、开放包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决心。新曲中圆舞风格的6/8拍贯穿始终,旋律采用大条与小跳、级进与平行相结合的手法,旋律婉转悠扬、抒情流畅、亲切又充满人文色彩。体现新时期广职校园文明和谐、处处歌甜花香、处处充满青春气息,展现了学子们在校园载歌载舞、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

(二)原曲与新曲曲式结构分析。原曲与新曲均采用A、B 、B1的形式。原曲共三个乐段,每个乐段又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词曲对位整齐!

新曲则在三个乐段基础上,又多增写了一个前奏。而每个乐段亦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略有变化,词曲对位整齐!

三、新曲内容及旋律创作手法

(一)A段分析。A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张弛有度、抒情流动。四句旋律结合歌词呈a、b、c、d形式。这四句旋律采用“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

在起句“蜀水碧”拟以大调的主和弦三音“索、哆、咪”为谐音!很好地为全曲立下“开阔明亮、积极上进”的乐思。结合歌词,第一、三乐句由两个短小的乐汇构成第一、三乐句。当然,二、四句是两个完整的句子,就顺势发展、一气呵成!并在第四句(即A段的“合”句)采用节奏拉宽、放缓的写作手法,为B段的旋律发展及隐性转调打下伏笔。

(二)B段分析。B段亦为四个乐句,乐句整齐划一、结构严谨、对位工整。

B段在开始处采用隐性转调、节奏型发生变化等写作手法,较A段形成一定的反差。推动着B段旋律的继续向前发展。并在该段结尾处设置小高潮,形成半终止式。娓娓并生动的讲述着百年广职悠久、深厚的历史及文化沉淀。

特别是在第四乐句处,采用了“鱼咬尾”这一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旋律创作手法。配合松紧有度的节奏型及旋律连续不断地级进上行,巧妙地与歌词“小平宏愿、思源追寻、追寻致远”“理想风帆、明德致用、致用图强”相结合。有力地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并再次赋予旋律发展以推动力,体现了广职学子“追寻小平足跡,求学伟人故里”的远大抱负和志向。同时更展现了新时期广职人的“思源、追寻、致远”的校园文化精神。

(三)B1段分析。B1段歌词是上段歌词的再现,这里就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旋律写作手法!此处,旋律上的变化重复,已经不再是对上段主题的第一次陈述。而是音乐经过上段呈示、发展之后:一是起强调和巩固的作用。二是再次推动音乐的向前发展,为旋律发展达到高潮注入新的动力。三是已经具有结论性的意义。因此,此处的B段再现对于乐曲结构的完整和内容的统一,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在结束句设置为本曲的最高潮部分。一是再现广职新时期“思源、追寻、致远”的校园文化精神及情怀!更是体现广大师生在该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昂首阔步、携手向前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周鹏.《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歌》2009年作曲

[2]胡俊杰.《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院歌》2017年新曲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的分析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
浅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高中写作教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