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

2018-08-27马方慧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大学

马方慧

摘 要:高中与大学巨大变化,使初入大学的学生感到对现阶段的茫然和未来的无措,心理矛盾加剧,从而产生厌学、不合群、不思进取等消极情绪。这种现象真实存在并具有普遍性,只有充分了解衔接现状,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后才能解决此問题,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河南省高中、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围绕高中与大学教学思想、内容、方法、高中生和大学生对衔接现状看法方面开展,以期为我国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改革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教育衔接;高中;大学

一、教育衔接现状

(一)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由教育思想指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中国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近年来虽稍有缓和,但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所以高考仍是现在教育的主流思想,应试教育思想指导着高中教学活动的开展。81%学生意识到各种技能对未来生活、学习的必要性,但为应付高考,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学校只重视高考科目而忽视实践、鉴赏、生活能力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导致48%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思想扼杀了孩子的个性,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具有基础性和先进性。基础性是指教学内容要体现本门学科的最新成就和水平,不能把陈旧落后的内容教给学生。其次,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性,既不能滞后也不能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水平。86%的高中、大学生认为高中与大学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调查反映出:高中课程单一化,目的性强,不考就不教。大学课程丰富,较因材施教。要创建“双一流”、“特色学科”大学,针对性培养人才,高中开设的课程应与大学内容对接。所谓术业有专攻,统一化的教育淹没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的挖掘学生的专业潜力。高中语数外、物化生或政史地的课程设置是宽泛的。因为要考这些,所以不管实用性多大必须学而且要得高分。于是很多高中将原本的音体美课改为自习课。大学更系统、专业的学习某一领域,实用性强、针对性强,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周至少会有三天有计算机课。还会有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的体育选修课、博雅课等。教学内容的不衔接造成进入大学后,相关知识重新深入学习,教学资源投入得不到最大化利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方法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又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高中教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忽视能力的培养,把教学内容讲解得十分详细,反复交代解题技巧。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始终围绕着高考题型,很少使用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调查或独立进行实验等富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学习方法。即使老师给机会讨论,学生们表示不愿甚至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中即使有疑问也不会主动提问的比例高达93%。这使得学生初入大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教学进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

(四)衔接现状。50%高中老师没有做高中与大学学生发展的引导工作,造成学生因不了解大学,在高考后的三个月碌碌无为度过,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快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96%学生渴望了解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但现阶段高中和大学在衔接方面做得不充分,高中没有做好进入大学的引导,大学没有做好从高中升入大学的过渡。

二、总结与反思

教育阶段衔接问题,早在80年代就被提出来了。但迄今,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方面可查询的书籍极为稀少,有关论文报告也是零星散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比如,大学生人文知识基础差,实践动手能力弱。无时间补救,也不能速成,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应在基础教育阶段解决,但高中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依托于大学,高中一心顾高考、刷高分;大学应是深入探究学术的阶段却被不适应延误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与大学衔接方面,我们要学习外国。比如:从高中到大学一年级,美国高校的衔接措施紧密的贯穿始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服务对象全面,从高中先修计划、到大学入学前的教育补偿项目和学前预备项目、再到大学入学后的指导项目、新生体验课程以及新生发展课程,实现了高中与大学的紧密耦合。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和各高校单独组织的考试。统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标准,第二次考试根据各校的专业特点和要求,考专业学术性问题,主要考中学的选修课。

我国高中与大学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中与大学转变之间衔接不足。还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高中与大学的教育衔接。但高中与大学衔接极其必要,影响学生个人发展,人才培养和输出。高中与大学的教育衔接不是几个人或一个学校可以完成的,希望教育者们能够对此深入研究,为国家教育部制定有关方案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希望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能尽早被解决。

参考文献:

[1]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

[2]葛伟.《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高中—大学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研究》.

[3]孙志华.《高中物理教育与大学物理教育的衔接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