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2018-08-27邵春霞

文理导航 2018年14期
关键词:圈点咬文嚼字

邵春霞

【摘 要】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准确,培养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地分析问题。

【关键词】咬文嚼字;辨析概念;规范语言;圈点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听进去的内容不尽相同;同一道题目,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实捕捉到的信息量也是不同的。层次高的学生能快速领悟题意,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而有的学生,或理解错题意,或丢三落四。我们常说的理解题意,实质上就是要解读好一些关键的词句,也就是要“咬文嚼字”。

一、“咬文嚼字”辨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有很多学生之所以概念混淆不清,就是对物理学中一些概念、定理难以理解。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物理教师严谨按教材来阐述物理定义、定理、定律和定则等。所有规律的遣词造句都是经过几代人反复推敲和不断论证确定下来的,内容的表述都已十分精确,往往是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不行,前后颠倒也是不行的。

比如,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针对所有物体的普适规律,这个时候“一切物体”就不能说成“一般物体”;“或”也不能说成“和”。对“和与或、大小与快慢、一切与一般、相同与相等、相等与就是、阻碍与阻止、增加了与增加到……”等这些词语的讲解必须抠字眼,不能含糊其辞。否则对于今后的学习,必定会留下隐患。

再比如“楞次定律”中的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能不能解读好这些字句,决定着能否正确理解规律,正确解题。为了准确描述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原磁场变化的关系,关键的就是把“阻碍”这个词的意思嚼透。它表示使事物不能顺利发展,但又无法阻挡事物发展的方向,贴切地描述了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的关系。同时,可以把它与其他一些近意词:阻止、妨碍等进行比较。

二、规范课堂语言,简化学习难点

物理教学语言要反映物理学科特点,准确描述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对于“惯性”这个知识点的把握上,学生常常说成是“受到惯性作用,惯性力”,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这样的错误说法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使得学生对于以后知识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在受力分析时,就可能给它添加一个向前的“惯性力”来维持它的运动。

在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用语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注重细节,规范自己的语言,绝对不能信口开河。因为学生的学习首先是从模仿老师开始的,如何能做到语言精准,就对我们的课堂用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对于知识要理解透彻,掌握牢固,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比如,导体两端的电压,不能一时心急说成“导体的电压”;再如,而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也不能随意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然,科学准确的语言是要以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实际依据,一些空洞而有深奥的词汇也需要我们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如课本上对于电容器的定义是这样的“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这个定义虽然也把电容器的构造融入其中了,但同时又显的比较抽象和空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记忆这种新的电学元件。我在课堂上这样来讲解的:“电容器,其实就是一个容器,容纳什么呢?”于是,学生集体回答说“电荷”。讲到容器,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杯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也就比较形象的记住了电容器的作用。

三、审题仔细,圈出关键字眼

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到位,对于题目的把握要全面,在掌握了概念以后,如何能恰到准确的把握住题目的意思呢?我对学生提倡的是“读题慢,拿支笔,慢慢圈”。“圈”,就是把题目中一些关键的字眼,一些有用的信息圈出来,这些信息的提取,对于题目的把握,以及正确解题,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的试卷上总是圈圈画画写的满满的。

洛伦兹力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滑环套在水平且足够长的粗糙的绝缘杆上,滑环口径略大于绝缘杆直径,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B中。现给滑环施以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其运动,滑环在杆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始终作匀速运动

B.始终作减速运动,最后静止于杆上

C.先作加速运动,最后作匀速运动

D.先作减速运动,最后作匀速运动

在讲解的时候,读到“带负电的”,让学生圈出来,并问学生: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学生说由于是负电荷,判断洛伦兹力方向时,四指要与运动相反。用同样的方法,我和学生一起读出了这样的信息:“水平且足够长”意味着不需要担心滑环运动到头;“粗糙”说明要考虑到摩擦力;“绝缘杆”说明滑环上的电荷量不变,不会传递给杆子。在读完第一句后,学生几乎是集体“哇”了一下,这样的感叹背后,是因为他们没想到短短的一句话里面隐含了题目的大量信息,同时他们也真真实實的体会到审题仔细的关键了。在接下来的分析过程中兼顾这些条件,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仔细又是正确解题关键。仔细审题,尽量一遍就能得到最大量的信息,能从很大程度上节省我们的答题时间。当然这就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的扫过,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读到一些关键字,一些有用的条件,就要及时把它圈出来。特别是在一些信息题中,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又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隐藏其中,这个时候“咬文嚼字”的去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建国.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9-9-1

[2]房红涛.青春岁月,2011-2

猜你喜欢

圈点咬文嚼字
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催债与还钱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圈点批注法: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教师成长,从“圈点批注”开始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书痴”黄侃:读书读到吐血
治学要严谨,《咬文嚼字》发布2015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