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科技=转型、创新、可持续发展

2018-08-27李明敬

金融理财 2018年5期
关键词:银行金融科技

李明敬

目前,银行充满危机感,也饱含激情,银行业进军金融科技的冲锋号已经奏响。是敌是友,取决于利益。

那么,未来银行和科技公司将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又将如何更好的发展呢?

走别人的路,让大家的路越走越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上站稳了脚跟,银行巨头开始发力金融科技,个别银行开始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让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也归金融。可以说,银行早已告别了“高枕无忧”的时代,进入了一个“不破不立”的关键时期。传统银行也开始从原来的被动防御,走向主动进攻。

在硬件领域,很多时候非此即彼,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但客户只吃一个苹果,结果便是你死我活;在软件领域,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客户就有两种思想可以借鉴,分享是有价值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金融科技更多地仍在软件领域,属于典型的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分享才能带来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区块链,区块链之于金融业,意在消除机构间缺乏信任带来的交易摩擦,提升跨机构合作的效率。如果大家都针锋相对、不合作了,探索区块链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呢?比如大数据,数据大而多元才有意义,不同的机构进行数据共享,才能发挥出1+1>N的效果。如果大家都得少为足,大门紧闭,贫瘠数据土壤中造出来的模型,又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呢?比如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领域,其他产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探索,金融巨头还有必要自己造轮子吗?

金融科技需要砸钱,但有钱不能任性,钱买不到优质场景、买不到核心数据、更买不到创新的机制与文化。巨头们纷纷发力金融科技,不是要争个你死活我,大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就像我国研发核武器,不是要掀起核战争,我们的目的,是以核止战。开放与合作,是一贯的主张与选择。

无独有偶,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也表示,银行业的变革者并非将凭借科技优势进入金融领域的技术公司视为敌人,这是一场赛跑,而不是一场拳击,拳击是有人要倒下,而赛跑是你追我赶,但是我们都在赛场上,将金融科技带来的竞争压力转变为变革的紧迫感和可执行的具体方案。

尝试跨界合作新模式

既然合作仍是主旋律,那么该如何合作呢?

普华永道在其发布的《银行业快讯:2017年上半年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中指出,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与金融科技行业的跨界合作,强强联手将是发展趋势。而如今事实证明趋势已变为现实。

从全球来看,银行业与金融科技行业之间的合作,主要有三类模式:

第一,银行投资或并购与其业务模式互补的金融科技公司,从而拥有最新科技产品及科技创新人才,例如摩根大通收购在线支付服务商WePay,巴黎银行收购法国新兴科技公司Compte Nickel等。

第二,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各自数据、技术、渠道优势,共同研发符合互联网特色的科技金融产品,共同提升银行金融的内在价值。这类合作案例很多,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均与科技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关系。

第三,银行与科技公司共同组建科技创新实验室或联合创新基地等机构,进行创新技术储备,例如浦发银行联合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等公司成立创新实验室。

金融行业与其它行业有所不同,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并不断完善该生态体系,与此同时这种良好的生态体系也是支持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并非仅靠某一家企业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整体金融生态圈内的各类机构共同参与配合。

通过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各类持牌机构以及投资机构和政府、社会相关团体组织的共同努力,促进科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银行业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开展同各类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深化金融领域领先科学技术的运用,从而轻松应对转型中面临的痛点和挑战。

推进“跨界合作+场景应用”模式

注重体验式消费,实现金融服务和消费场景的融合将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优化消费金融用户体验。

在这方面,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各自优势也在做一些尝试,包括电商平台、直销银行、互联网交易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开放式金融平台等5大不同路径。不过商业银行做电商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战略。此前,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在一场公开论坛上表示,事实证明,目前银行做电商不但没有形成对BATJ的突围,一些中小银行连“自保”都做不到。例如此前兴业银行信用卡商城关闭,给银行进军电商破了一盆冷水。

毫无疑问,在消费拉动经济的互联网时代,BATJ牢牢把握着流量的入口。“首先是能够分享到腾讯的流量和数据。”对于华夏银行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王汉明表示。他称,与腾讯结盟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能够分享到腾讯的流量和数据,二是希望华夏银行的产品能够嵌入到腾讯的一些场景中。此外,银行希望能够利用到腾讯最新的技术和成果,来快速提升金融科技的服务和支撑能力。

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除了觊觎互联网公司不可比拟的渠道、流量优势,降低成本挖数据也是主要动机之一。在腾讯与华夏银行签署的战略合作中,双方表示将在公有云平台、大数据智能精准营销、金融反欺诈等领域展开合作。

传统商业银行资金充沛,品牌度和信誉度高,但是线上获客渠道单一,运营效率偏低,而金融科技公司擅长线上获客,科技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合作优势互补,而此前四大行与BATJ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至今仍没有亮眼的应用落地。

看来,大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巨头的合作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二者核心优势、核心数据进行互换并不容易,所以二者之间互补差异的程度也没有我们预想当中那么高。而在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中,合作主体的变化或许是二者互补有效性的关键。

未来行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客户行为与产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核心,在适应新业态或新的客户行为变化过程中,金融产品外部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和细致。无论是互联网企业分离出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是传统银行分离出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会对金融科技领域新产业与新行业分工的发展产生一定作用。但在这个产业重构的过程中,究竟是什么类型的金融科技企业占主导地位,仍需要时间来印证。

掌握核心技术是领跑的关键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企业崛起带来的客户流失、存款搬家、技术迭代等一系列问题。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以金融科技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创新才能金融科技浪潮中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真正受技术驱动,以云计算为底层运行平台、以大数据为创新引擎的全新金融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以往,传统金融机构聚焦于通过平台搭建自建入口、场景嵌入共建入口,试图通过跨界合作共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未来,传统金融机构将聚焦于数据治理、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构建跨部门、跨条线的分布式云平台。从全国范围看,跨地域、跨机构、跨行业间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数据共享云平台亦正在形成。

世界在变化,金融必须变化。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能因自身已经取得的金融科技成就而形成路径依赖,只有因需而变、因势而变,适应消费者需求才能生存。任何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将成为竞争的失利者。

结合上市银行披露的2017年年报信息,预计2018年,只有牢牢掌握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银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服务体系,才能实现云平台建设、大数据治理、区块链应用、智能投顾等多点技术突破。未来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竞争力,高度取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实力。在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银行机构迫切需要将底层的技术、数据与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

与此同时,银行技术团队所面临的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体制挑战与日俱增。市场要求銀行新技术迭代的学习应用速度要快,而传统银行的薪酬体制难以吸引高精尖技术人才;市场要求需求整合效用要高,而传统银行的运营流程难以有效整合多部门间的开发需求;市场要求基于客户洞察的产品创新要准,而传统银行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释放员工的创新能力。只有技术部门市场化运作,才能量本利通盘考虑,合理决定开发数量,才能主动迎合客户需求,让开发产品真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金融业不是一个场所的概念,但一定会是服务需要。唯有适应新环境,持续转型、进化和创新的金融机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非持牌金融机构将面临更严峻的监管形势和经营压力,而合规经营的持牌机构将迎来有序竞争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更好时期。

猜你喜欢

银行金融科技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科技在线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