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委一行两会”框架下金融监管的“痛点”在哪里?

2018-08-27李明敬

金融理财 2018年5期
关键词:痛点监管金融

李明敬

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至此,“一委—行两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式形成。

那么,在新监管架构下,金融监管有哪些新要求?金融监管的“痛点”和“切入口”在哪里?

金融监管要“忠、专、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银保监会揭牌仪式时强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队伍要努力做到“忠、专、实”的要求。这对于“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刘鹤指出:

“忠”,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把监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勉尽责,努力保护消费者利益。

“专”,就是要崇尚专业主义精神,拥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保持高水平专业水准。要把握全球经济金融格局,认清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深刻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转周期,了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最新变化,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专业、精细、可预期的审慎监管政策,提升专业执法水平,处理好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的关系。

“实”,就是了解情况要实,甄别问题要准,防范化解风险要出实招、见实效,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担当奉献,守土有责。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分析人士认为,此番将银行业和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有助于剥离金融监管部门的行业发展职责,使其专心负责监管,将“监管姓监”真正落到实处,有助于央行从宏观审慎的视角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制,并加快金融业综合统计的实施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割裂的现状也有望得到改善。

新时代金融监管的痛点

目前形成的“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是新时代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第一步,但是未来金融监管仍然存在不少痛点、难点,包括如何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地方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也将成为下一步的监管重点。

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针对未来的金融监管列出了“十二大痛点”:

第一,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私人控制的“金融全牌照”公司,和保险公司控股众多其他金融机构;

第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都纳入表内;

第三,信托公司的定位与监管;

第四,保险公司的破产机制;

第五,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

第六,大量无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如何处置;

第七,大量网络支付性存款业务如何处置;

第八,大量网络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问题;

第九,金融科技发展而产生的许多类金融业务如何监管;

第十,小贷公司与互联网金融的混合;

第十一,政策性银行的商业行为、国家信用、道德风险和监管;

第十二,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能化等。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未来一是需要解决如何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的问题。一方面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加强监管有助于消除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不当,可能会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阻碍了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依然处于割裂状态。新成立“一委一行两会”后,依然存在分业保护消费者问题;三是分业监管、机构监管痕迹犹存。

未来金融监管切入口

当然,新的监管框架未来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有分析指出,预计下一步监管统筹协调工作重点将围绕加强中央监管和地方监管统筹协调,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影子银行等方面监管展开,相关监管规则有望加速落地。

新监管格局下,最先对谁动刀?

机构改革尘埃落定后,监管机构会将重心放在一些箭在弦上的新规,尤其是资管新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等有望加快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风险,比如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

平衡创新与风控的“杀手锏”?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滨看来,随着“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的确立,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面设立金融创新中心,负责“监管沙盒”运作、推动金融创新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通过这个中心来统筹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其他监管部门和部委之间的监管协调,为金融创新形成整体的监管环境,从而避免“多头治水”给金融跨界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胡滨认为,要从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提高中国金融竞争力的角度,未雨绸缪,设计“监管沙盒”,推动金融创新,避免出现境内市场和监管环境不成熟造成创新企业到境外发展的局面。具体来看,可以考虑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监管沙盒”的限制性授权、监管豁免、免强制执行函等具体措施,从单个金融科技创新开始先行试用,再逐步实现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完整的“监管沙盒”体系。

接下来的监管强化改革方向?

不少专家认为,未来我国的机构分业监管模式将发生转变,强化行为监管必然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而针对强化行为监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建议:

第一、需推进立法建设,完善顶层设计。

第二、重塑监管理念,坚持双峰并重。今后必须坚持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理念,寻求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机平衡,实现双峰的平行发展。

第三、完善协调机制,促进监管协同。金稳委可牵头建立行为监管及金融消费者保护日常协作机制,加强各方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并在规制建设、日常监管、风险处置等方面加强分工协作,推动统一行为监管标准的制定,消除套利空间,填补监管空白。

第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能力。应尽快建立标准化的行为监管流程,对于扰乱市场秩序或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市场乱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等。

影子银行、交叉金融等是未来监管重点

实际上,对于合并后银保监会的使命,此前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便有说明。

对于合并后监管关注的重点,银保监会近期也曾正式表态。银保监会4月3日下午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要求,积极稳妥做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工作。“在稳定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重点把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杠杆率降下来,有效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趋势。坚定不移地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积极推动银行资产‘回表,同时充分考虑市场反应,合理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

3月29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序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拆解影子银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配合整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被提及,郭树清称“要深化银行保险体系改革开放。引导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健全公司治理,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全力推动银行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研究落实对外开放新举措,以开放促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形成银行保险业全面开放新格局。”

可以预见的是,银保监会会延续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在整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打击各种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行为方面仍将有“重拳”落地。

对于进一步提高现代化金融治理能力,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東建议: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金融双向开放,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竞争力;建立现代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猜你喜欢

痛点监管金融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解决食材配送痛点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