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为驱动,轻松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2018-08-27李贵生

新一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李贵生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衔接大、中、小德育课程的关键环节。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感悟以任务教学入手,从情境导入、相互合作、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任务教学;高效课堂

初中时期,学生的生理得到快速发展但心理上还处于较不成熟的状态,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很容易产生逃避、说谎、暴力等不良行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适应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关于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上课效率,指引学生走出困惑,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以下,笔者根据教学实践,采用任务教学的模式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在情境导入中确立任务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都是些和生活比较贴近的道理,因此用生活中的例子切入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明确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一课中,笔者给他们观看了一段视频新闻“男子偷车被抓,竟称看守所比家好”。在视频中,该男子因为盗窃电动车被警方抓获,记者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该男子身强体壮,又比较年轻,找份正经的工作,足够养活自己了。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该男子认为打工没有前途,一再强调自己这辈子不可能打工,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该男子表示看守所给他带来了一种亲切感,里面人才济济,环境很不错。

看完视频之后,学生哄然大笑,气氛甚是活跃,笔者趁机在黑板上列出几个问题:1、如果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2、视频中的男子犯了什么罪?应该受到什么处罚?3、如果你被该男子偷了电动车,你该怎样依法求助?学生们踊跃发言:“没有法律,我们的社会就会一片混乱,人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生活毫无秩序可言。”笔者点头示意学生继续说。学生:“视频中的人犯了盗窃罪,盗窃属于刑事案件。这个人多次盗窃电动车,数额不大,根据《刑法》规定,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笔者又提问:“假如你被偷了电动车或者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你该怎么办呢?”学生:“要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公安局报案,还可以提起法律诉讼。”笔者根据生活实际设立的问题,让学生快速了解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以及善用法律”的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在相互合作中完成任务

新课标提倡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于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利用任务教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以此培养学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第一组负责寻找中外历史名人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或者诚实守信的例子,越多越好;第二组负责查找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做法;第三組负责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道德的现象,并一一列举出来;第四组负责在班级后面绘制有关讲道德的黑板报。分配完任务之后,学生们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各自的任务。随后,笔者又对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学们完成的都非常好,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很多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例子,这非常好,但是道德的要求不止这两点,还有人知道别的例子吗?”学生:“美国前总统哈里斯在和家人乘坐马车出游时,路上遇到一个奴隶。奴隶站直身体,摘下头上的帽子向他们行礼,总统立刻让人停下马车,也摘掉帽子向他还礼。哈里斯家人看到之后非常不理解,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份高贵,怎么能向奴隶行礼呢!哈里斯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怎么能让一个奴隶都比你有礼貌呢?听完这话,家人羞愧的低下了头。”笔者:“这个例子举的很好,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重,总统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我们要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将心比心。”笔者还对相应的组进行了点评,组员相互配合,每个组都认真完成了任务,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在学习效果中评价任务

任务的确立和完成都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判断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对学生有实际的帮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完成任务教学之后,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以此来作为评判任务是否合理、改进教学方式的依据。

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一天之后,人的记忆只有33.7%,两天之后,人的记忆量只剩27.8%。因此,在每节课的任务完成之后的两天之内,笔者会利用碎片花的时间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试,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并做好实时记录,为下次教学任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实践证明,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不仅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改进,而且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是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这才叫做意义 。

总之,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任务为驱动,探索建设高效课堂的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2]刘建德.道德与法治:课程定位与演绎-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8(02).

猜你喜欢

任务教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任务引导三段式在中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