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疗效观察

2018-08-27陆海燕

交通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预见性脑梗死康复

陆海燕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226002)

脑卒中目前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其中70%为脑梗死,而60%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1]。患者常表现出与其处境不对称的情绪低落,从闷闷不乐逐步进展为自卑、悲观、痛苦、厌世,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2-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66例新发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观察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发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0.2±1.5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12例,高中3例,大学2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 17例,年龄 45~84岁,平均 61.1±1.4岁;文化程度:小学16例,初中14例,高中3例,大学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 50~85岁;(2)符合2014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72小时;(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排除标准:(1)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2)精神疾病者。(3)脑梗死后失语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药物治疗,包括抗栓、调脂稳定斑块、脑保护等。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方案:(1)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及早识别抑郁症状;(2)心理干预护理;(3)安全护理;(4)早期体位摆放及康复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HAMD评分和NIHSS评分。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组时、治疗后15天和30天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有相同的2名中级职称以上护士交叉进行量表评定。HAMD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NIHSS评分各项可认为与治疗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AMD评分及减分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15天、30天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治疗后 15天、30 天 HAMD评分减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HAMD评分减分有效率比较 例(%)

2.2 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两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对NIHSS评分的影响 分

3 讨 论

目前我国脑梗死致残患者至少700万,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经济负担巨大[6]。因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劳动能力丧失,不能回归社会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导致患者产生情绪低落、自卑、悲观、痛苦、厌世等抑郁状态[7]。脑梗死后10%~30%患者发生轻度抑郁,表现为无精打采、失眠、易激惹;25%以下患者发生中重度抑郁,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体重急剧减轻、拒绝进食、自杀倾向等[8]。脑梗死后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偏瘫加重患者的恐惧,易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使急性期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加大,患者回归社会的难度增加[9]。如果不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能错过最佳康复时机,不利于患者预后[10]。

预见性护理包括及早识别抑郁症状、及早心理干预、早期安全护理、偏瘫的体位摆放以及康复护理。利用汉密尔顿评分及早筛选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并给以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正视疾病,积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11]。给予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发生患肢拉伤及患肩脱落等并发症[12]。患肢的正确摆放可防止患者偏瘫侧的错误模式发生[12]。康复护理包括康复时间、频率、强度的宣教,能有效提高康复效率[13]。因此,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尤其重要,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情绪和康复训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及重返社会。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后30天,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5d和30d观察组HAMD评分减分程度及减分有效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抑郁程度,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