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
——站桩

2018-08-26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18年8期
关键词:技击意念胳膊

文/李照山

站桩包括养生桩和技击桩。顾名思义,养生桩为养生而设立,技击桩为技击所属。这两种桩法虽然较多,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桩法只有两种。其中浑元桩是养生桩的根本桩法,矛盾桩是技击桩的灵魂之桩。站好了浑元桩,其他养生桩法如抱球桩、扶按桩、养气桩等可轻易掌握;练好了矛盾桩,稍加衍变即可过渡至其他技击桩,如抓球桩、鸟难飞桩、托婴桩等。对于体弱多病或以养生为目的者,以练浑元桩为主;对于练技击者,开始也应从浑元桩入手,其原因是浑元桩既是矛盾桩的基础桩法,又可作为技击桩修炼过程中的休整性桩法。

一、浑元桩练法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呈平行或接近平行状态,两腿自然弯曲,立身中正;两手向上抬起,与肩同宽或略高于肩,两肘略低于肩部或两手,两臂在身前呈横向的椭圆环抱状,以形成外撑内抱的内量;十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内,与自身约30厘米距离,整体放松(图1)。

图1 养生桩:浑元桩

特别说明:不少人在站浑元桩时,刻意追求某些书籍在文字方面的描述,或者说困扰于某些身法要点的叙述,比如对腿部的要求,有些人非要在意到底应弯曲多少度。如果是这样那还是自然弯曲吗?所谓自然弯曲就是平时站立的自然状态。有的人看到其他大成拳书籍(包括王芗斋先生和王选杰的论著)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时,总是要问如何做到头悬顶、目要正、项要竖等,还有如何才能似笑非笑等。事实上,浑元桩并非高难度的动作。各种书刊对站桩要点描述固然正确,但在实际的站桩中却没有必要对号入座。如果站桩时一味地想着头部如何、肩部怎样、咋样才能肩撑肘横、如何才能舌舔上腭等诸多要领,必然会造成肢体上和心理上的负担。这样又如何站好桩呢?又如何能保持放松和入静呢?正确的做法是:按照简单易学的站法,自然而然地进入站桩所描述的状态,而不是苛求诸多的要领来束缚站桩。

站浑元桩的目的是培养锻炼“内气”。“内气”充盈时,生命力就旺盛,免疫力就强,身体就健康;“内气”不足时,就会无精打采,免疫力下降,就会体弱多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少气无力”的字眼来形容某人的精神面貌。这里所说“少气”,指的就是“内气不足”。当“内气”产生时就会有种种练功效应。刚开始时,两手可出现或热或胀或麻的感觉,尤其是掌心的劳宫穴部位更为明显。随着站桩时间的延长,这种效应会逐渐向身体其他部位蔓延。有时,皮肤会出现蚁走感,肌肉有跳动感,周身有温热感,继之可出现整体的充实感、重力感等。

图2 桩式的调整

对于“内气”的产生与变化不可强求,让其自然产生、自然变化,俗话说得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成拳的养生桩显然是采用气机自然变化的原则,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使气感迅速、均匀、强烈。而有的气功虽然一开始就讲究守穴行经,但却无气感变化,甚至练功很长时间也没有使疾病好转。

要达到浑元桩培养锻炼“内气”的目的,必须遵循养生桩的原则要求,即“舒适自然”的要领。王芗斋先生指出:“站桩时既愉快又甜蜜,省力得力增力而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这正是对舒适自然的具体描述。

“舒适自然”的含义是:站桩时如果感到自身放松、舒适或很得劲儿,一切不必管它。此时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听音乐也可听音乐,但不是主张一练功就必须看电视或听音乐。当身体不“舒适自然”时,可进行肢体调整法和意感调整法。

肢体调整法:此法是对肢体的随意调整。站桩时,如果胳膊累了,可把胳膊放低一些;当腿部有不适之感时,可将一只腿迈出变为稍息式;站着练不行就坐着练甚至躺着练,或者干脆不练了(图2)。

意感调整法:就是通过意念诱导的方法调整。所采取的意念诱导要若即若离,似有似无。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图3 技击桩:矛盾桩

水浴法:好似自身站在温水中,体会在水中泡浴的感觉。

挂棉法:意感自身肌肉挂在骨骼的树干上,体会肌肉的松软与轻柔。

放松法:有意放松自身的身体各部。

呼吸的状态有三种:自然态呼吸、过渡态呼吸和功态呼吸。

眼睛的状态也有三种:自然睁开、微微闭合与半睁半闭。前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半睁半闭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

二、矛盾桩练法

以左式为例。左脚抓球桩站成丁八步,上身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后胯内裹;两臂抬起呈斜向的椭圆状,两肘与肩同高或略低,左臂在前,掌心向内,右手略低于左手,两手食指相距约24~30厘米距离(图3)。右式的站法与左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左右两式均要练习。

站矛盾桩的目的是培养锻炼“内劲”。所谓“内劲”即来自体内的、不显于体表的一种劲力形式,说白了就是不用劲之劲、不用力之力。

欲达到培养锻炼“内劲”的目的,必须遵循矛盾桩的原则要求,即“肌松力掤”。“肌松”是指肌肉放松,“力掤”指的是肢体在空间的支撑作用。整体若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可提高自身的稳固性;当两臂的支撑性加强后,可提高实作中的穿透性。

欲达到“肌松力掤”的效果,可进行“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的意念诱导训练。操作方法为: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意感有人推我胳膊,我不让其推动,或有人拉我胳膊,我不让其拉开;也可体认有很大的力量砸我胳膊,我不让其砸下,或有力量向上挑我胳膊,我不让其挑起。此时意念仍然不要太强,时间2~3分钟即可。

如此训练可使“骨重建”和“肌通连”。

所谓“骨重建”就是骨骼通过改变大小、形状和结构以适应力学需要的功能。重建可增加骨的密度,从而也就增加了骨的强度和硬度。所谓“肌通连”就是要使身体各部肌肉产生若一的通连,从而增加力的质量源。在此基础上,即可形成以胯部为鞭根、躯干为鞭体、臂手为鞭梢的劲力传导链。

猜你喜欢

技击意念胳膊
长个不停的胳膊(西瓜版)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意念修复功法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