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茭两鸭”生态种养模式绿色生产技术

2018-08-25朱凌宇毕建花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韩光明王桂良徐荣吴雷鸣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

朱凌宇 毕建花 张家宏 王守红 寇祥明 韩光明 王桂良 徐荣 吴雷鸣

摘要: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茭两鸭”生态种养模式中的田间配套设施,“一茭两鸭”种养及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和水位调控技术,旨在为发展江苏里下河地区水域一体化生态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一茭两鸭”;生态种养模式;绿色种养;绿色施肥;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645.2;S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0-001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0.004

Green Production Techniques for Zizania-Duck Mutual Ecosystem

ZHU Ling-yu1,BI Jian-hua2,ZHANG Jia-hong1,WANG Shou-hong1,KOU Xiang-ming2,

HAN Guang-ming2,WANG Gui-liang2,XU Rong2,WU Lei-ming2

(1.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Lixiahe Area in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7,Jiangsu,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Eco-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8,Jiangsu,China)

Abstract: Techniques such as field supporting facilities,spatiotemporal coupling,green fertilizer,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water level control for Zizania-Duck mutual ecosystem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water integration ecosystem in Lixiahe area and to realize green production of zizania-duck mutual ecosystem.

Key words: zizania-duck mutual ecosystem;ecological farming mode;green cropping;green fertilizer;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江蘇省里下河地区地处长江下游的江淮平原,江、河、湖、沟水系纵横交错,因水而兴的“四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种养业异常发达[1]。但传统的、单一的种植或养殖生产方式,已造成严重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和农牧渔产品质量安全危机。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近年来开展了绿色种养、绿色施肥、绿色防控的“三绿”于一体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稻田生态种养的“三绿”技术[2]等。“一茭两鸭”模式,是在研究茭鸭共作绿色施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绿色种养创新模式[2-4],在茭白田边搭建简易鸭棚,田间合理套养一定数量的鸭,一季茭白田养殖两批鸭,实行茭白与鸭互利共生,实现“田面种茭、茭间养鸭、鸭除杂草、鸭食害虫、鸭粪肥田”的综合效果,旨在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种养一体化双赢的目的。

1 田间配套设施

1.1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田块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较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保水性强、无污染、腐殖质丰富、地势平坦的茭白田,田块面积在2 hm2以上。

1.2 田埂修整

“一茭两鸭”共作田块应充分犁耙,做到埂固(田埂夯实并高出田面50 cm以上、埂宽1.5 m以上、保水性好)、田平。

1.3 搭建鸭舍

在共作田头空地按5~6只/m2搭建鸭舍。鸭舍一般四周用竹、木围筑,石棉瓦盖顶,外围再用致密尼龙网或塑料薄膜围起。

1.4 设置围网

共作田埂四周设置围网:每隔1~2 m打一根桩,尼龙网上下纲用尼龙绳作纲绳,将网拉直,围网下纲埋入土中,地上网高50 cm左右。

2 “一茭两鸭”种养及时空耦合技术

2.1 茭白种植

茭白种苗选择当地广泛种植的耐肥、抗病、优质、高产的短日照单季茭六安茭品种。以45°斜插入土移栽茭白苗,确保根茎和分蘖基部在土表以下,分蘖苗芽稍露出水面;行距和株距为90 cm×40 cm,每穴1棵苗,基本苗为1 857株/667 m2。

2.2 鸭的放养

2.2.1 鸭品种的选择 放养鸭品种选择当地高邮麻鸭,其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嗜食野性生物、能生产出高品质鸭肉和蛋品、繁殖力强。分别于茭白分蘖初期和分蘖末期施放,每667 m2放10日龄雏鸭30只,苗鸭重约100 g/只。

2.2.2 雏鸭驯水 雏鸭施放共作田之前应先驯水。驯水宜在晴天进行,水深15~20 cm,在鸭苗上下坡的一面做成30 cm左右斜面。第一次驯水最好在上午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0.5 h左右,然后再将苗鸭全部赶上岸,在太阳光下让其梳理羽毛休息。下午3:00左右进行第二次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至苗鸭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

2.2.3 鸭的饲喂 采用自制青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兼顾的形式饲喂,每天分早、中、晚喂食3次,每日投喂量占鸭体重的7%~10%。通过信号把鸭子唤进鸭舍饲喂,之后让其在鸭舍休息1 h左右,再打开鸭舍让其自由活动。

2.3 时空耦合

“一茭两鸭”时空耦合(图1):茭白苗4月上中旬移栽,9月底10月初开始采摘,全生育期190 d左右,而经育雏10 d的鸭一般饲养70~80 d即可养成成鸭。因为成鸭对露白肉茭有啃食作用,茭鸭共作期间必须做到“成鸭不留结茭田”。因此一季茭白田养两批鸭时,第一批苗鸭一般在5月下旬茭白分蘖初期施放,第二批苗鴨一般在8月下旬施放,在鸭子养成前陆续收获茭白,至11月前后茭白采收完毕后,鸭已养成。

3 绿色施肥技术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应执行“六位一体”的绿色施肥技术体系[2]。主要由平衡施肥、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灌溉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饲(套)养动物施肥和冬季休耕或种植绿肥植物等6种施肥技术组成。由于“一茭两鸭”绿色种养中茭白秸秆收割作了青饲料,以及冬季茭白在田越冬,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无法实施,其具体绿色施肥实施方案如下。

基施有机肥和套养鸭排泄施肥:基肥施腐熟干鸭粪500 kg/667 m2;茭白田套养鸭平均实收60只/667 m2(2批鸭),相当于为茭白田持续提供鲜鸭粪约936 kg/667 m2,折合施入茭白田养分为:17.9 kg N/667 m2、13.9 kg P2O5/667 m2 和8.4 kg K2O/667 m2。

灌溉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灌溉量为300 t/667 m2,经测定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中平均TN为9.73 mg/L、TP为0.77 mg/L、TK为4.53 mg/L,输入N、P、K养分分别为2.92、0.23和1.36 kg/667 m2,折合施入茭白田养分为:N 2.92 kg /667 m2、P2O5 0.53 kg /667 m2、K2O 1.64 kg /667 m2。

以上共计施入共作茭白田养分为:20.9 kg N/667 m2、14.4 kg P2O5/667 m2和10.0 kg K2O/667 m2。

平衡施肥要求:根据茭白养分需求特征,生产1 500 kg/667 m2的肉茭,需N 25 kg/667 m2、P2O5 12 kg /667 m2和 K2O 15 kg/667 m2 的大量营养元素需求量。

对照平衡施肥要求,该绿色施肥方案中,磷养分已满足需求,尚需补施N 4.1 kg/667 m2的氮素,相当于9.0 kg尿素;补施K2O 5.0 kg /667 m2 的钾素,相当于9.9 kg硫酸钾。于是在分蘖末期施尿素3.9 kg/667 m2和硫酸钾4.0 kg/667 m2,孕穗前施尿素5.1 kg/667 m2和硫酸钾6.0 kg/667 m2。该绿色施肥方案可节省施用化学肥料60%以上。

4 水位管理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水位管理以“浅-深-浅”为原则,用周边养殖池塘肥水灌溉。移栽茭白前需浅水泡田,移栽茭白苗至分蘖前保持3~5 cm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分蘖开始后水位保持在5~7 cm,促进分蘖;分蘖后期,保持10~15 cm的较深水位,控制无效分蘖;进入孕茭期,水位加深至20~25 cm,促进茭白增大;孕茭后期至收获,水位逐渐下降至2~5 cm,便于采收。

5 绿色防控技术

5.1 茭白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因套养鸭,采用了“四位一体”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2]。主要关键技术措施有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具体绿色防控方案如下。

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产、多抗的六安茭品种;冬季清洁田园,清除茭墩上的秸秆或作牛羊饲料,减少越冬虫源和翌年病菌侵染源;灌深水杀蛹。在大螟、二化螟幼虫化蛹前,排干田水,待化蛹高峰期,灌深水10~15 cm,过3~5 d后排水,可杀死蛹;每2年实行1次水旱轮作等。

物理防治:按每3 hm2配备1台频振式杀虫灯。调节好太阳能光控开关,于晚上8点至第二天凌晨3点昆虫活跃期时亮灯,诱杀二化螟和大螟成虫;利用黄色粘板诱杀长绿飞虱、蚜虫等。

生态防治:每200 m2安插1个螟虫性诱捕器,连片设置,及时更换诱芯。

生物防治:构建茭鸭共作系统。放养经驯水后的10日龄鸭子,每期放鸭密度为30只/667 m2,取食害虫和田间杂草;使用生物农药。用8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防治二化螟、大螟、纵卷叶螟等;用20%三唑酮(2 500倍稀释液)防治锈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胡麻叶斑病;用5%井岗霉素(1 000倍稀释液)防治纹枯病等。

采用以上四管齐下的绿色防控技术,茭鸭共作田茭白病虫害防控率达80%以上,草害防控率达90%以上。与常规茭白田病虫草害防治相比,化学农药减施率达70%以上。

5.2 鸭

适时注射疫苗;每隔30 d打扫鸭舍和陆上运动场,并用适量漂白粉化水喷洒消毒;及时清除共作田间的病死鸭。

6 效益分析

6.1 茭白产量

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邮送桥镇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016年该模式示范结果(表1)可知,“一茭两鸭”绿色种养的茭白产量比对照略高。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来看,“一茭两鸭”绿色种养的成茭率高于对照,而分蘖数和单茭重较对照小。可见,“一茭两鸭”绿色种养养分供应以缓释有机肥为主,其分蘖数和单茭重略小,但大大提高了成茭率,从而保证了茭白的产量不降低。

6.2 经济效益

由表2可知,“一茭两鸭”绿色种养中鸭平均产值2 898元/667 m2,茭白产值4 252元/667 m2,利润2 046元/667 m2;与对照组茭白单作比较,利润增加218元/667 m2。在茭白出售价格方面,“一茭两鸭”绿色种养生产出的茭白因为农药施用量少,肉茭品质好,生产的茭白比常规种植的价格更高,经济效益也更高。

7 讨论

7.1 鸭的防疫和驯养

为了确保放养在茭白田中鸭的成活率,需要做好鸭的防疫工作,定期注射疫苗,发现病鸭需要及时隔离和治疗,降低鸭群疫病发生的风险。同时在鸭放养前后的驯养工作也是关键,通过训水和训食,使鸭较好地适应茭白田环境,提高放养成活率,方便规范化的养殖管理。如果鸭子放养的训食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鸭群无法形成定点采食的习惯,使投喂的饲料不能及时被鸭子采食,导致饲料的浪费,而鸭子长期摄食不足会导致体格瘦弱,影响鸭在茭白田中的存活。

7.2 成本控制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中,每批鸭的适宜放养密度为30只/667 m2,养成后一般鸭平均体重达2 kg以上,鸭的产值在2 898元/667 m2左右,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养殖成本,防止养鸭的成本投入大于鸭的产值。成本控制关键在于:一是减少鸭舍和围网的投入,搭建最经济适用的简易鸭棚,能达到为鸭遮风避雨即可;二是减少鸭饲料投入,在鸭的放养中后期,鸭在田中的觅食能力增强,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以及使用玉米、小麦等廉价的饲料投喂。

7.3 茭白和鸭的销售

“一茭两鸭”绿色种养生产出的茭白、鸭与普通茭白、鸭相比,由于大大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茭白和鸭的营养品质、质量更好,更加安全,可以注册品牌,采用专柜销售,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四水”生态种养人工湿地的构建、消纳富营养化水的功能及标准化示范推广[J].中国标准化,2016(5):76-80.

[2] 张家宏,王桂良,黄维勤,等.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7(3):77-80.

[3] 张家宏,王桂良,王守红,等.茭白-鸭共作系统中氮平衡及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5):498-505.

[4] 张家宏,王桂良,徐 荣,等.茭鸭共作人工湿地消纳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初步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6):546-554.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
日光温室彩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江西省茶园病虫害防治思路
普洱市思茅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