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18-08-24李亚东周林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

李亚东 周林

摘 要: 路面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结构,对道路使用质量及寿命影响巨大。在公路运营过程中,龟裂,沉陷、翻浆等路面病害问题频繁出现,这将对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严重影响,使养护成本增加。为此,必须选取一种优良的节能型新材料,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该材料的合理运用,在公路建设、养护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够使路基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且进一步提升路面结构承荷能力,大大降低路面造价成本。为此,本文主要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

一、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必须将路面表层清理干净,且保证其具有良好平整性。同时,做好施工规划作业。在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的过程种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有再生机、压路机等,施工单位应在充分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所需设备的规格及数量,带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由专门的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进行调试,如果存在故障零件则需要及时更换。

2、测量放线

高程测定和平面控制是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下承层表面高程和原设计高程之间差值的确定为高程测定的主要目的,以此为挂线施工时设计值的纠正提供便利。挂线标准桩设置必须严格遵循高程值进行,以此对摊铺厚度及高程进行有效控制。如选用的摊铺机无自控装置,不用考虑挂线施工,必须遵循高程值测量结果等对具体摊铺厚度进行确定,同时在调整就位时,可选用垫块及定位螺旋,以此为摊铺宽度、方向等进行准确确定,并进行摊铺平面轮廓的放出及导向线的设置。现场对未掺加水泥的旧路面进行铣刨与拌和,利用筛分铣刨拌和料与击实试验,对粒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进行确定,随后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乳化沥青、水泥掺加剂量的确定。

3、新集料与水泥撒布

每隔10米纵向放出施工控制线,固定钢筋桩,为冷再生机边线控制提供便利。根据路线前行方向水泥摊铺前以2米为一格,进行每格水泥用量的准确计算,并将2米X2米方格画在地上,随后按格选取工人方式铺设水泥,在方格内均匀撒布水泥,确保其均匀性、统一性。如再生机有新集料添加系统,需将新集料添加到再生机内,在铣刨拌和施工中,如机械施工不足,需选取人工方式进行摊铺,其厚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新集料摊铺厚度为h;

冷再生料质量为M;

新集料占冷再生料质量比例为Y;

冷再生料密度为P。

4、铣刨与拌和

机械进场前,需进行铣刨施工,以此对再生机转子转速与行驶速度进行确定,以此确保铣刨料与施工相符。铣刨施工中,应确保平稳连续操作。避免转子损坏设计再生深度以下的劣质材料,进而防止对再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原路面冷再生机推动稀浆车、水车前行,根据路面损坏情况与再生深度对冷再生机行驶速度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到12米,随后将铣刨料级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选取缓慢行驶速度施工网裂严重路段。根据道路两侧进行水平控制桩的设置,并对再生深度进行定期核查,相比设计深度,再生深度偏差需控制在-1厘米—+1厘米范围内。

5、碾压整形

按照路宽、压路机轮宽、轮距等进行碾压方案地制定,要求各个路段具有统一碾压次数,路面2侧则需多碾压2到3次。整形前可选取轮胎式再生机对轮迹间松散材料进行压实。初压施工,需再生机后紧跟一台轻型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宽度必须在再生宽度以上,高幅低频为主要压实方式,每小时碾压速度控制在3千米以下。一个作业段再生、初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选取平地机进行施工。按照由外到内整平、刮平直线段;由内向外刮平平曲线段。整形施工中,禁止车辆通行,以此确保无集料离析情况。

整形施工后,混合料为最佳含水量,可选取低幅振动模式由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重叠长度为50%轮宽,遍数为4到6遍,速度为每小时1.5到1.7千米。在碾压路段禁止压路机掉头、急刹车,避免损坏再生层表面等情况的出现。

6、接缝

纵向施工缝:选取摊铺机对再生混合料中间接缝位置进行摊铺,作为后高程基准面,5到10厘米为相邻2幅再生车道间的重叠长度,为消除缝迹可选取跨接缝碾压。在纵向搭接位置下一幅再生厚度需严格控制,防止高差出现,导致无法将接缝彻底消除。同时,应对该幅摊铺再生层横坡加以重视。

横向接缝:选取3米直尺测平法进行工作横缝再生起步位置确定。摊铺再生混合料前,在横缝终端位置停止摊铺机,摊铺机熨平板与摊铺完成路面对准后进行施工。选取压路机在接缝位置横线从原有路面逐步往返向新路面进行碾压施工,完成横缝碾压施工后,应及时进行纵向碾压。

7、养生

加铺上层结构前冷再生层需进行养生作业,一般时间在7天以上。养生过程中,严禁重型车辆在养生路段通行,其他车辆行驶速度则需控制在每小时40千米以下,防止车辆损坏表层,并将慢裂乳化沥青均匀喷洒到再生层。完成养生作业后,可沥青层铺筑前进行粘层喷洒,以此确保再生路段质量。

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1、含水量控制。为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就必须确保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允许范围内。为此,必须对再生混合料含水量进行随时检测。要求先对铣刨料含水量进行测定,按照最佳含水量将施工加水量进行准确计算。施工中需实时测定混合料破碎搅拌后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较低,需及时做好调整。

2、压实度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规定,如选取水泥、石灰材料时,需在150—220mm之间控制就地冷再生压实厚度。如以200mm作为冷再生厚度,碾压施工后通过试验检测其压实度,结果显示,压实度97%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如压实度在97%以下,则需及时进行适当调整,措施一般可选取压实遍数增多或准确测试含水量等。

3、接缝处理质量控制。冷再生施工时往往会产生横纵向接缝,两者都会对基层收缩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裂缝过早产生于基层部位,或面层产生反射裂缝,为此,必须重视接缝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选取大容量洒水车,尽可能降低因水车更换产生的横向接缝;

第二,有效控制停机次数,如必须停机,需设置垂直于下承层顶的横向接缝,且合理处理此接缝。

第三,因冷再生机作业宽度受限,需分次完成全幅道路再生施工作业,纵向接缝极易产生于相邻作业面间,为防止产生纵向接缝,应合理控制机械施工重叠宽度,保证纵向接缝具有连续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是公路行车的主要特点,随着交通通行量的不断增加,公路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且早期病害问题严重。在科學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对公路工程沥青路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公路路面基层使用性能,并能充分发挥乳化沥青材料的作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掌握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之怡.含有乳化(泡沫)沥青冷再生结构层的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D]. 长安大学 2013.

[2]郭银涛,刘清泉,刘振清.考虑水泥作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12(06).

[3]王智星.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研究[D]. 河南工业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