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8-08-24杨威包展羽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教育人才培养

杨威 包展羽

摘 要: 本文通过揭示我国当前高校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的问题,阐述了产学研实践教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论述了要想让产学研实践教育迅速发展,企业、高校应该通力合作,建设其独特的运行机制,打造成熟的实践教育平台。

关键词: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育;人才培养

产学研实践教育其实是集合运用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提供平台,为社会学校培养各类型实践型人才的合作模式。当前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但在国内这种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才提出,1992年才开始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相对于国外被美国赫尔曼·施奈德教授在1906年首次提出,国内已经晚了半个多世纪,尽管国内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为体系制度和科研水平多方面的约束,发展仍然有很多问题。比如科研转化率不高,某些人才缺乏等等,导致建立这种教育模式的理想目标没有达到。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教育本身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不但与我国的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规律类似,并且为高等教育实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挑战。本文主要对目前产学研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发展过程中已出现的问题论述,随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从而为学者、决策者、实施者提供这方面的参考,推进此类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高校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活力,推动快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规模。

当前我国高校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双方思想认识不足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更多地关注学术活动,不擅长把产品技术产业化,把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且高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的高校,同时,企业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的生产,生产的产品满足社会大众的口味,社会大众的普遍受到企业影响,更加缺乏创新精神,比如刚出的新品都很少有人去尝试,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是基于兴趣取向,且研发将花费更多成本风险,生产的新产品将面临收不收欢迎等的风险,收益不确定,种种的不确定导致企业领导者在战略规划中不愿意做这种规划。从我国实践可以看出,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校的参与明显地是不足的,这与高校和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对产学研实践教育的认识相关。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研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科研设备的购置,科研人员的薪酬福利等等,而这些科研资金从哪里来?由谁来提供?怎么分配使用?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科研经费的投入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明显不足。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经费不足,而且经费筹措只靠政府的支持不可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对具体项目上,政府没有下定具体目标和分配任务导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缺乏紧迫感,并且由于科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沉淀,高校领导急于做出更多的功绩,必然不会把有限的经费放到周期较长的科研上,许多年的大学研究经费资助中科学研究支出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对于科研结果的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惩罚、奖励办法, 所以双方的行为得不到约束,也会抑制科研的积极性,只有在规范管理下,企业和高校才能踏踏实实实科研,产出科研成果。高校产学研实践教学经费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难以产生优质的科研结果。

3、师资力量缺乏,缺乏多元化培训模式

首先,教师是产学研实践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在学生面前是引导着角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大力发展,尽管引入了大量国外优秀师资,也吸引了大批量的留洋人事回国,但是这些人员的数量相对于我国地大物博的现状,以及各地吸引政策不同,这些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并且集中分布在较发达地区的高校中,一些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难以吸引到优秀教师,师资力量极度缺乏。第二,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是学生多样化的培养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多样化的培养才能更好更快的培养多样化的学生,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社会建设需要拥有多样知识的建设者。目前总体培训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去企业实习是最常见的培养模式,很少有其他的培训模式,模式单一导致了同一类型的人才供过于求,而有创新能力、实干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非常缺失,这样的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

4、高校企业双方资源不对称

产学研实践教育的产生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劣势,做到取长补短,不浪费资源。然而高校和企业的资源非常不平衡。企业的资源有较多的生产工人、满足生产的生产设备、与时俱进的工艺,高校则有优秀的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研场地等等。这些资源表面看是互补的,但是高校在培养的人才的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其科研水平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的需求,而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多都是机械性的工作,满足不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5、双方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

企业和高校基于各自的利益进行产学研,因此各自都有自己独立的管理部门,这是俩个机构共同愿景的结果。尽管双方有合作的愿景,但是在接洽过程中俩个机构运行机制不同,管理依据原则不同,因此在实践合作中有很多管理问题需要共同协商。如果缺乏統一的机构,那么会给办事人员俩种管理制度俩种管理原则的错觉。所以,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当前产学研实践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在管理产学研上仍然有空白之地,当前主要靠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这就很难促进其快速发展,导致无法成功地建立一个为产学研服务的成熟的平台。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中,大都没有独立负责新合作项目的人,没有能够负责全程的管理人才,一般都委托到其他管理部门负责,这样让项目的效率得不到提高,甚至会延缓项目的速度,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我国高校制度流程多,管理部门多且复杂,与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差异,这种管理必然导致产学研进程缓慢。统一管理平台的缺失,使得高校和企业进入合作的良性轨道非常困难,从而产学研实践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

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

当前我国各地各校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实践教育,然而产学研实践教育的发展遇到到很多困难比如资金不足,法律缺失,统一平台的缺失,双方积极性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在产学研实践教育中,政府应该运用其职能积极引导、规范,企业和高校都应该积极参与,只有各方明确其职责,才能开拓多种合作形式,扩大合作规模,实现多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给我国经济增加活力。

1. 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多领域合作

产学研合作实践教育表面上是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由于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利益,所以应该得到各方的政府的支持,很多学者和政府认为产学研实践教育已经是发展教育经济的重要的平台。当前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推广产学研实践教育的深度,甚至将其设定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策略,因此要有质有量的发展产学研实践教育,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各方的利益,才能使得高校和企业放心大胆的投入其中。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当地经济情况给予适当补贴,这样才能鼓励企业和高校积极参与其中,平衡双方利益关系,调动双方建立多样化合作机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约束政策,约束双方不违法相应的法律,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做到在发生冲突矛盾时,有法可依。此外,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应在法律的约束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是为了使三者能够密切合作,各方能够获利的前提条件。只有制定了双方都满意的规章制度,在发生冲突时,才能有据可循,有了严格的约束,并且能够严格的履行,也能减少冲突发生的次数。

经济的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交流日趋频繁,由于科技的进步,多个领域都在广泛参与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把经济学融入教育,把管理融入教育,把管理融入工程等等,这些关系相差很大的领域的合作,不仅各自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而且还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所以实践证明,多领域合作是值得尝试的。而且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不断加强,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大力支持建立以政府主导各方协调的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建立多样性的信息网络和情报数据库,给有需要的高校、企业、中介机构提供有偿的服务,逐步扩大信息平台,提高平台的影响力。对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供需情况做一个摸底性普查,整理分类所获得的信息,有利于各级政府建立三方互利的共同的交流平台。

2、政府建立互联网合作平台,加大宣传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应用互联网,互联网的使用不仅能缩短各方的空间距离,而且能提高效率,有效沟通。政府在应对产学研实践教育问题中应该发挥其协调职能,大力支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合作平台中,建立有多样信息的情报数据库,高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可以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找到合作的伙伴等等,而且政府要逐渐扩大信息平台的影响力,增加各式各类的多样化服务。而且要引导媒体大力宣传产学研实践教育的成功案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和高校中介机构加入到产学研实践教育中,让企业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也是企业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发展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果企业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将增加公司的负担,增加运营成本。要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和高校协同发展、共同研究是解决这问题的最佳途径,而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产学研合作教育能为公司定向培养储备人才。只有企业参与产学研实践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和技术问题。成功案例的宣传也能引发高校的合作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得到就业机会,且能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供学校科研和硬件设施建设使用,增加学校的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因此,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平台。由于企业和高校是产学研实践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和企业在学习优秀前辈的经验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实际状况,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产学研实践教育。

3、建立合作机构

当前我国企业很少有专门负责的产学研实践教育项目部门,而且高校和企业的文化、管理规章制度等不尽相同,在协商合作时,难免有冲突矛盾,所以创立合作机构是保障合作的有效进行的前提。从参与方的管理人员中选出该机构的核心管理人员,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双方协商制定有自己独特文化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并且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管理制度方法中会对合作章程、利益分配、管理流程等进行规范,减少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冲突纠纷。这样一个合作机构,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其目的是积极引导高校和企业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4、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学生

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更方便送学生去企业实习,但从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企业岗位较少,不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学生。而且学生到企业实习多半是参与机械化的工作流程,很难学到专业的知识技能,即使是轮岗实习,也都是机械化的流程性工作。对于研究技术的学生,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有限的数量的科研项目,导致只有极少数能拿到科研项目,其余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科研。我们应该尽可能动用企业和高校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企业和高校都是有益的,当前我国高校很少有在本科高职阶段采用导师负责制,在产学研实践教育的大背景下,可以把导师负责制进行延伸,充分利用俩个机构的人力资源,即联合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构建导师团队,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企业工程师在实践中的优势,又能利用高校教师在理论上的知识,导师团队形成后,把每个学生分配给导师带领,导师对学生负责,学生按照导师的要求学习。

5、完善教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评估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比较系统的方法,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但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教学效果,而且能反馈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当前我国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一般是结果性评价,缺乏对过程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是基于学生的实际考试分数,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等能力的评价。因此,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前解决产学研问题的重要一步。首先,应该明确其评价指标,其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其次确定评价阶段,评价应该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评价,而且还要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价,比如定量法、定性法等等,其次确定谁去评价产学研实践教育教学关系到企业、高校、学生,应此评价者应包括企业、学生、教师,最后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结果为改进评价系统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企业和高校改革提供参考。

6、专业设置明确

学校的专业设置影响到高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当前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秉持贵精不在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该设置的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高校在设置专业上更有压力,学生在选择专业上更加谨慎,总之学生和高校考虑的都是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工作。专业设置的标准一般都是依据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进行设置,依据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和数量设置课程。在市场需求和现有的师资下,首先,应明确未来专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学科设置要有一定明显的区别,大方向不同的专业,必修的课程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但在加强专业设置区别方面上,课程设置一定要显著的区别,不能泛泛而谈,必须能体现其专业与不同专业的差异,例如:英语方向——学院设置师范英语专业、商业英语专业,在基础课程上安排相同,然而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相同,前一类发展在学校,后一类在企业应用更好,此外,在教学安排教学形式上也要有一定的差别,师范英语专业多采用让学生自己上课的形式,商业英语应多运用商业模式方式来进行上课。

结语

高校产学研实践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的一定规模的发展,这得益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的通力合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实践证明产学研能够给经济注入活力,因此,我国要对产学研实践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研發出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东丽,李庆恒,张娜萍.政府参与的不连续创新过程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 2010(25):104-105.

[2]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影响机制与评价研究[D]. 李晓晓.天津大学.2016.

[3]“政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 林维蔚.南京工业大学.2016.

[4]政产学研社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 何玉凤.南京工业大学.2016.

[5]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研究[D]. 冀晴.郑州大学.2015.

[6]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 韩晗.电子科技大学.2017.

[7]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常大华.郑州大学.2015.

[8]崔元权,张蕾.高校计算机专业产学研教育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4):41-44.

作者简介:杨威(1993—),女,汉族,湖南省汨罗市人,管理学硕士。

包展羽(1993—),男,汉族,河南郑州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2017级研究生。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2017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践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