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18-08-24王众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络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忽视了工匠精神。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专业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教育结合实践以及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等可行性的探讨,为提升目前在高职教育当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

引言:

工匠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而是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中所产生并流传的一种优良精神品质。工匠指的是在某一行业进行工作的人,而工匠精神则是针对从业者对于工作的优良态度而产生的。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优良特质有很多,例如敬业精神、专注工作以及不断进行创新等。工匠精神在当代的高职教育当中也能够成为一种优良的指导方针,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一、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教育的对象都是具有较为专业化技术化学习方向的学生,在经历教育之后即刻将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对于高职学生开展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教师对于优秀教育理念以及生活、工作态度的践行与落实。

(一)解决高职教育中教育表面化现象

在高职教育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批判的是教育表面化的现象,这也意味着教育必须要从表面到深入,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有高职教育中表面化的教育现象是十分常见的,首先从教师的方面来看,就在教学态度与方式上存在有一定问题。很多教师人物,高职教学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将书本内容进行讲述,这样就实现了教学工作的内容,但是这种方法恰恰是十分错误的,教学大纲与教材仅仅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规范,更多的内容则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探索。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而不是仅仅交上一份仓促的答卷。其次是在学生自身方面,如果没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那么学生也将无法保证自身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学生很多时候都把交作业和考试当成学习的目标,认为只要及时交了作业,或者是考试不挂科就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导致了学生自身对于学科学习停留在了极其肤浅的层面。学生与教师两个身份认知不到位,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误解都直接导致了学习表面化,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解释,教师与学生作为两个“职业”,其“从业者”都没有端正的态度,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了学习成果不佳的现象,所以进行相关的工匠精神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生自我价值认知不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开展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与肯定,这也影响到了相关的学习工作开展以及自我能力提升。在高职学校当中,学生自信心普遍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身的学历仅仅是高职,相较于本科学历的学生,自身具有自我歧视感,同时很多高职学生入学是因为在高考中失败,这也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自卑心理。这些错误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工作当中十分缺乏自信,而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容易放弃对于前途的把握,同时还容易厌恶学习,厌恶自己的身份。高职学生如果缺乏对于自身价值的正确认知,就会使得人生发展中带有自卑的阴影,阻碍后续的发展。而工匠精神正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认知到学习以及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从上级到自身,所传达的教学目标都偏离了高职教学真正的目标。就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极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为了吸引学生自愿扩大自身规模而开展的各项教学招生活动,所以制定了较为短期的发展计划[1]。为了能够提升学校就业率,让学校在总结报告中拥有良好的就业数字,学校在短期内开展促进教学计划,但是忽视了长期以来的学生质量稳定提升,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现象。而引进工匠精神,让学生与教师在长期的时间内开展学习与教学活动,在学校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真正提升学校自身的档次以及质量。

二、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分析

(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学校以及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离不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内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及教育都是教师的必做功课。高职学校必须清楚人知道学生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普遍都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教育,这也为其文化水平做出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其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成就。学校需要人知道教育高职学生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毕业生就业率,而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建设人才,为学校自身提升良好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声望,同时更是为了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端正态度寻求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全方位提升。

(二)专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

在职业教育当中不可分割的是其与整体高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联,高职学生在经历高职校园之后大部分都即将走入社会,因此有效的专业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助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占据较为优势的地位。专业的教学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仅仅拥有书本理论知识,那么将丝毫发挥不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众多的社会人才当中只会处于劣势地位。结合高职不同的专业开展对应教育,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做出有效贡献。只有拥有一技之长并且不断钻研,才能够处于竞争中的不败地位[2]。

(三)教育结合实践,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进行实地的操作,而这种操作在校园当中就必须加以培养。学生在校园当中,在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帮助之下,参与各种学校举办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从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效为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都必须认识到的是,学生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受到其他优秀学生的感染,带动自身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学生与教师,共同在构建校园氛围中的工匠精神方面作出努力。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行业精英人士,来到学校举办宣讲会等,让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现状,同时也有了奋斗的目标与动力,又可以开展各种校企结合活动,发挥企业在实践方面的优势,结合学校在理论方面的优势,带动学生实践的提升,同时帮助其构建更加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生观念,全面实现能力提升。

结论:

总的来说,在高职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培养的不仅仅使学生在各种专业课当中具有优良的成绩,更是对其在不同的行业领域精神态度进行了有效的矫正培养。工匠精神是代表着一个工作者对自身职业的端正态度,也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正向态度,只有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够保证自身发展永远处于正确的方向,因此高职教育中关于工匠精神的渗透是十分必要并且切实可行的。

參考文献:

[1]王新欣.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01-102.

[2]巢居鹏.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4):19-20.

作者简介:

王众毅(1988.10-),男,许昌,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高职教育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