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箭运动员损伤现象及防治措施分析

2018-08-24徐润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徐润

摘 要:射箭运动,是一项躯体上部运动,对协调性、肌肉耐力等要求较高。在射箭运动中,因运动姿态单一,颈肩肌肉相对静态,动作反复性较强等特点,运动员的颈部、肩部、腰部极易出现运动疲劳损伤。文章简述了射箭运动员损伤现象,并简述了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水平,延长远动员竞技寿命。

关键词:射箭运动;运动员损伤;防治措施

前言

射箭运动,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竞技项目,主要是通过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距离内,将箭尽可能射入箭靶中心。在我国,射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上,曾经发现一件石箭头,距今已经两万八千多年。经过多年发展演变,当前,射箭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竞技项目。在射箭运动中,损伤现象时常发生,并呈现出一种运动年限越高,损伤发生几率越大的状况,对此,为降低运动员损伤,提高运动员运动寿命,运动损伤的防治成为重点[1]。

1.射箭运动的特征

射箭运动是一种间接对抗性的运动,动作结构较为单一,在射箭过程中,运动员不断重复射箭动作,以此提高箭矢射出的距离与准确性。虽然,射箭运动不像其他运动项目,有剧烈的身体运动,但是,射箭过程中,始终如一的身体动作、固定的射箭姿势,重复性开弓射箭,运动员的颈部、肩部以及腰部肌肉会不断呈现出收缩状态,反复对某些部位肌肉进行锻炼,极易导致该部位过度疲劳,继而导致肌肉、关节损伤[2]。一般来讲,射箭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由:肌肉慢性炎症,关节、肌腱的慢性炎症,腰肌劳损,足部僵硬等。

2.射箭运动员损伤现象

2.1肩部损伤

在射箭运动中,肩部损伤是常见的损伤现象。经过长期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因射箭运动引起的肩部损伤多是慢性损伤,运动员因长期练习射箭,肩部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肩部损伤,难以治愈。在射箭过程中,引弦拉弓时,运动员一侧肩部依靠肩关节伸肌群、肩带后缩肌群收缩发力,肩关节的屈肌群、肩带的伸肌群起到固定、展伸作用,肩部肌肉群持续紧张发力,保障前肩处于舒展状态[3]。另一侧肩部主要是以肩部的冈下肌、上臂肌群与背部的斜方肌相互配合,完成發力。总之,在射箭运动中,肩部肌肉群的调动频率非常大,肩部极易出现过疲劳现象,导致肩部损伤。

2.2颈部损伤

据调查发现,颈肩肌肉群僵硬、酸疼,是多数射箭运动员都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体颈部肌肉处于部分紧张、部分松弛状,以此保持身体平衡,并达到控制全身姿势的目的。但是,在射箭运动中,运动员的头部会在重复射箭时反复向左转动,头部与颈部位置出现偏移,为保障身体平衡,运动员的颈部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极大增加了运动员的颈部疲劳。并且,在运动员后拉弓弦、保持满弓状态时,肌肉的不平衡发展,极易引发颈部损伤。并且,在射箭过程中,若运动员的动作不规范,更是增大了肌肉痉挛、颈部过度疲劳等损伤的发生几率,进而降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危害了射箭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2.3腰部损伤

一般来讲,在射箭过程中,射箭的准确性与否,箭矢撒放时躯干的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保持躯干的稳定性,运动员多会在射箭时适当扭转腰部与脊柱。但是,运动员长期练习射箭,其腰部与脊柱时常处于扭转状态,增大了腰部损伤的可能。在射箭训练中,运动员呈交叉站立姿态,通过躯干扭转来来完成射箭,因此,运动员的脊柱经常处于扭曲状态,并且,运动员的头部也经常向左运动,为保持身体平衡、稳定,腰部需要持续发力[4]。最终,多数退役射箭运动员大豆存在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病症。

3.射箭运动防治措施

3.1为运动员树立损伤预防意识

在射箭训练中,为降低运动员身体损伤,教练员在教育射箭相关知识时,应适当传授身体防护知识,将损伤预防的教育贯穿至射箭训练的全过程,为运动员树立损伤预防意识。当前,在射箭运动中,某些运动员甚至教练员都存在“有伤正常、小伤无碍”思想,思想上的误区,当运动员身体刚刚出现状况时,多将其作为训练后常态,进而忽视,长期积累下,导致运动损伤,十分之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针对该种现象,树立损伤预防意识成为重点。只有运动员具备损伤预防意识,才能重视并时刻关注自身疲劳程度,及时掌握肌肉酸胀、疼痛等身体发出的信号,进而针对性调整身体,恢复疲劳,降低运动损伤状况。

3.2在运动前后积极进行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无论是何种运动,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能够有效克服运动员肌体上的生理惰性,提高体温,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充分调整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群。在准备活动之后,再进行射箭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肌肉疲劳度,提高肌肉恢复力,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等状况。一般来讲,在射箭运动中,准备活动可进行一下两个阶段:其一,一般性准备活动,对身体各个肌肉群进行拉伸、激活;其二,针对性准备互动,根据射箭运动的需求,对运动员某些频繁使用的肌肉群进行锻炼,为后期射箭活动奠定基础。另外,在经过大量的射箭运动之后,也应做好整理工作。须知,在运动员经过大量、重复性射箭练习后,其的肌肉群大多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并伴随酸胀、疼痛等状况,此时,若忽视了整理活动,未及时缓解机体疲劳,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对此,运动员在射箭训练完毕后,必须通过慢跑、散步、伸展运动等整理活动,降低运动员机体疲劳度。总之,在射箭运动中,为充分防治运动损伤,应重视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3.3通过多种形式恢复运动员疲劳

在射箭运动中,运动员之所以出现运动损伤,大多是因运动过度,却并未采用有效方式消除疲劳之故。对此,采用多种方式恢复运动疲劳,在提高训练效果,降低运动损伤上有奇效。射箭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神经、肌肉、心脏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现象,尽最快速度恢复疲劳,能够有效减少肩部、颈部、腰部等的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教练员应注意,每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合理制定运动量,以此避免运动员过度疲劳现象;射箭运动开始前的准备运动、射箭运动完结获得整理运动,能够有效伸展运动员肌肉群,减轻运动员肌肉酸痛与僵硬情况,恢复运动员体力,消除疲劳;通过调整膳食,增加运动员的营养量,及时补充运动员因射箭运动而大量消耗的物质;另外,提高运动员睡眠质量,使,运动员机体得到充足的休息,也是一种快速恢复疲劳的重要方法。总之,在射箭运动中,疲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减轻疲劳带来的负担,避免过度疲劳引发损伤,却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改善。

4.总结

经过多年发展,射箭已经成为我国一门重要的运动项目,在国家与国家间的体育竞争中,射箭占据重要地位。为提高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射箭运动员每日积极练习,以期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因对运动损伤的认知不足,直接导致运动员颈部、肩部、腰部等损伤,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对此,树立损伤预防意识,在运动前后积极进行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多种形式恢复疲劳,以此防治运动员运动损伤,提高射箭运动员竞技能力,更好的为我国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崔永川. 射箭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处理[J]. 体育科技, 2014(3):73-74.

[2]曲永超, 石丽丽. 关于射箭运动员训练损伤的预防与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4):156-157.

[3]张万年.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及成效分析[J]. 拳击与格斗, 2017(18):108-108.

[4]穆台阳, 赵纪龙. 射箭运动的损伤防治[J]. 体育时空, 2017(13):106-107.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