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管理中落实人本思想的思考

2018-08-24廉萌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思考

廉萌

摘 要: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求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于学生群里来说,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更多学生展现能力的机会,满足其情感需求。尤其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鼓励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本文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对基础教育中一些问题作出基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人本主义;思考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夯实基础的环节,学生接受知识教育是其终身发展的关键,关乎其未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确立,也关乎其成长过程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但长期以来,因基础教育学段受高考指挥棒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知识传授的实用性教育远远超过重视独立完整人格的培养,知识教育以传授实用知识、助推应试能力的理念依然主导着许多学校教师的课堂常规,知识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教育亟待建立。所以,分析“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学段知识教育的价值取向十分必要。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不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更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教育改革先行者。他的人格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和非指导性教育原则曾享誉全球。罗杰斯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地运用到医疗、教育、司法、管理等各个领域,正是凭借这一贡献,罗杰斯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观点。

(一)人性观

这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首先,他肯定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善的,这与我们国家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强调人性本善,因此教育是要移除那些在成长中不利于人格发展的诸多因素,而不是通过施加外界的影响改变人的本性。

(二)自我理论和人格理论

自我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罗杰斯认为人有追求自我价值的意愿,经过自我引导,人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罗杰斯反对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理论,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不合理的社会、不合理的文化会使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人性会变得盲目甚至具有破坏性,但他深信人的内心依然存在积极向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倾向。

(三)“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原称为非指导性疗法,后又改为“来访者中心疗法”,他主张咨询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并非指导者,咨询师应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人性的积极、乐观面,从而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他认为咨询师应做到以下三点: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或接纳、共情。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促进来访者人格建设性的改变。后来罗杰斯将自己的人本主义治疗观点运用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在基础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基础教育管理的主体是人,每个个体都有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性,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这样的目的,和罗杰斯的理论有相通之处,因此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将为基础教育管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融合了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中的人性观和“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以人性观为理论基础,每个学生本质上都是积极的、乐观的,富有建设性的,通过适当地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这个引导的过程就需要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疗法中”的几个原则: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或接纳、共情。“以学生为中心”并不等于“以学生的标准为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础教育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学生作为被管理者,之间一定会存在矛盾,而且不可调和,如果片面的理解为“以学生的标准为标准”,和学生的矛盾看似解决了,其实酝酿着更大的矛盾,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重点在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希望被认同、被信任、被鼓励,因此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给予支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真诚、接受和移情性理解。这和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中提到的三个原则 (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或接纳、共情) 是相通的。(1)真诚。真诚就是不虚伪、不做作,做到表里如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同样会存在瑕疵,基础教育工作者不用刻意隐藏真实的自己,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会在无形中拉大和学生的距离,会影响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暴露。(2)接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进行基础教育时,怀着包容的心去无条件的接纳学生,接纳的不仅仅是学生积极的表达,也包含对学生消极表达的接受,即表达对学生的认可,也表示对学生的理解,但理解不等于完全认同,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接受学生、理解学生的同时,还应坚持一定的底线。(3)理解。理解与共情相通。在基础教育中,只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同时也为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角度。

(三)完善“人本思想”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机制包括对学生人格成长的评估标准的实施以及对教师业绩的评价考核标准的确立与实施。教育管理制度的重建,才是确保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彻底改变的保证。所以,基础教育重构“以人为本”的知识价值观,需要学校形成双线并行交互的“人格价值观”,需要以制度考核强化对教师人本思想育人的激励引领,促使教师自觉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勇敢地质疑。在常规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增加激励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建构形成核心素养的人本教学管理与育人管理操作细则。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教育学生管理评价体系,以培养健康全面的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推动学生有活力、有创造性的自主发展。课程教学的管理与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管理,都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需求,科学建构学业与人格内外平衡的评估激励标准,以此标准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评估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好地呵护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业绩综合评估激励机制。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实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人格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结合教改实践,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奖、教育教学质量奖、单项奖等奖励性评价方案,激励、唤醒优秀教师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活力。要着力于研讨核心素养在各学科的表现及落实,使核心素养更为具体化、达到可教、可学、可测、可操作的目的。

总之,学生是接受知识教育的主体,也是对于自身知识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所以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使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群体根据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明确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深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飏,陈安,张晨阳.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北京四中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

[2]梁微.基础教育实施创新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1)

[3]郑钰.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思考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