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教学记事

2018-08-24王玉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橐驼树坑杜鹃花

【背景介绍】高二上学期讲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讲到《种树郭橐驼传》,叹服于柳宗元深入浅出地阐述的道理——为政者不可烦政扰民,要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个道理和种树之间的关系呢?直到上课前,我还在寻找着恰当的教学切入点。经过课堂实践教学,我体会颇多。

【事件描述】上课前,我走进教室,不经意间看见了窗台上刚刚买的一盆杜鹃花有些枯萎了,我问杜鹃花怎么枯萎了啊,周围的同学说:“老师,我们也不知道它为什么要死了啊,昨天发现有点蔫,赶紧浇了点水,今早上又浇了一遍水,还折了一下花枝,还有点绿意,估计没死。”看着这棵将死未死的杜鹃花,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他们对花的关心,我豁然开朗,有了巧妙的教学切入点。

上课了。我先叫了一个会画简笔画的同学,让他到黑板正中间画一棵小树苗,并让他想象着画上树根。然后我又叫了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根据树苗的情况画四个树坑。画完了的四个树坑,有圆,有方,有大,有小。我又让学生站起来选择树坑,来栽那棵小树,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有的选方的说容易挖,有的选圆的说符合树根的形状,有的选小的说根子能聚在一起不至于干死,有的选大的说可以让树根更加放松。

我不加评判。让学生站起来说如果栽下这棵树,需要几个步骤,要注意哪些事项。有的说放下树苗埋上土就不用管,大自然的法则就这么残酷。有的说种之前要浸泡树根,抖掉泥土,在坑里浇透水,然后种树,踩几脚,再浇水。有的说要架上支架,刷上白灰,在树根下放一团蚯蚓,还要给树打吊瓶,最好在附近拴一条狗,防止有人偷盗。

说完了他们想象中的种树,我让学生们看《种树郭橐驼传》,看文中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对比一下自己的做法哪些和郭橐驼一样,哪些不一样,对比结束,文章的前半部分就学完了。

那么,关于种树,学生就得出了正确种树的八字要诀:“其莳若子,其置若弃。”错误的植树方法,也就是“他植者”的做法:“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通过这个对比过程,看上去很专业的种树过程,就变得通俗易通且妙趣横生了。

然后借助于了解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文章的脉络,从养树到养人,让同学们看柳宗元真正要批判的对象——当时的执政者是如何执政的,如何扰民的。学生们发现了最生动的句子“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在这几个句子的生动讲解和实景想象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关于时政批判的文字的现实意义。

然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看看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他植者”呢?学生想到了家长,想到了老师,想到了学校的管理人员,想到了社会上的某些宣传工作,当然也想到了自己对待自己的成绩的过分担心和忧虑。

思路打开后,我让学生现场组织小品表演组,再现一下生活中的“他植者”形象。

其中最生动的一组是一个孩子表演晚上在家学习,妈妈对她的过分关心、担忧、监督、指挥,从孩子做的卷子的书写到答案到学科安排到身体状况到喝水吃水果到与同学交往和异性交往,无所不包地询问探查,貌似关心,其实是在不放心地盘问,让孩子一晚上几乎没有较长的安静时间可以沉心进入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中去。最后,家长和孩子之间爆发了冲突,孩子很烦躁,家长很焦虑。

在一个个小品表演的过程中,在幽默搞笑的故事和对话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理性的爱,怎样是最合适的管理。

最后,我让学生们拿起笔,在树上的空白处画上郭橐驼和他的树,再写上摘自课文的一句话。我看到在学生笔下,郭橐驼的身躯是残疾佝偻的,但是他神情和姿態是轻松坦然的,他的树是繁茂、结满果实的,旁边写的字,有的写着“去已不顾”,有的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下课了,我留了个作业,我说:“同学们,班级刚刚移栽了一盆杜鹃花,现在有些枯萎,怎么才能养好它呢?大家查查资料,研究一下怎么才能养活这盆杜鹃花,并且让它多开花,点缀我们的教室。大家献计献策,生活班长负责操作,杜鹃花什么时候开花,你们的作业就成功了。”

后来,同学们研究了杜鹃花的习性,重新处理了杜鹃花,半个月之后,杜鹃花复活了枝条,渐渐枝叶繁茂,两个月后杜鹃花真的盛开了。

【课后反思】一篇文章的教学,应当不仅仅局限在文章当中,还应该让很多道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关乎生活、人生与社会的问题想通透了,学文章才没有障碍不会乏味,才称得上欣赏美与感悟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先海.《活着》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3):148-153.

王玉杰,东北师大附中教师。

猜你喜欢

橐驼树坑杜鹃花
杜鹃花开
待到杜鹃花开时
拐角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杜鹃花
哦,杜鹃花!
歪脖子树苗
引导青少年参加“让北京的树坑绿起来”科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