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提示语比较

2018-08-24田晓蕾丰建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教版课文教材

田晓蕾 丰建霞

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部分内容。其中,最能体现教科书编者意图和课程标准要求的是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对学生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途释和相关资料的引述。助读系统中提示系统包括编者语、单元导语、课文闻读提示、注释、题解和参考资料等。[1]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集中反映了编者的意图,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落实了课程目标,充分地发挥了教科书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部编版教材刚投入使用一年,在编排上加大“教读课文”和“自讀课文”的区分度。这种区分度,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来体现的。经对比,发现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助读系统有较大变化,就目前一线教师使用助读系统的情况来看,对助读系统存在一般了解,重视程度较低,关于助读系统的使用对学生缺乏合理的介绍和引导。提示语是助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好助读系统的关键,因此本文选择两版教材的提示语作为比较对象,以期更好地帮助教师利用提示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落实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提示语的相同之处

两版教材的提示语主要单元由提示语和课前提示语构成。两版提示语大都提示了本单元课文的文学体裁、人文内涵、文章本身的写作特点以及大体的学习方法。

(一)提供语文知识。

学习一篇课首先需要了解一篇文章基本的文体、作者、文学常识、文章方面的基本知识,而这些基本的文学素养知识通常就放在单元提示语或者课前提示语中。一是介绍文章体裁知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课前“预习”就明确指出“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诗。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因此,此提示启发教师要按照散文的特点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本课是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散文,应当以美读为目标,又通过美读,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经典课文的言辞之美。二是介绍重要作者的信息。如《秋天的怀念》,“预习”中提示“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长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作者的背景介绍对于我们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和深刻的感情色彩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介绍文学常识。如《〈论语〉十二章》的预习提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通过此预习提示,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了儒家学说和其创始人孔子,以及孔子的地位。通过设问让同学们讲一讲有关孔子的其他故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孔子其人,指引学生们阅读更多的儒家经典。

(二)指导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教材编写建议的第六条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提示语是教材中最能直接提示学生应当用怎样的方法去学习此类课文。人教版第三单元的课文多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其单元提示则要求“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基本也指出了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要用朗读法和整体感知的基本阅读方法,此外,还要用到品析优美词句的方法。这都是单元提示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学应该用到的方法。

部编版单元提示同样指导了阅读方法。如七上第二单元“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同样用到了整体感知法和朗读法,并且对朗读法做了具体的说明,要求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的变化。

(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去阅读,去探索课文的内容和精彩的语言。课前的提示语就起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如部编版七上第九课,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预习提示写道:“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有过怎样的童年时光?阅读课文,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学些什么,想些什么。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吗?”课前的预习提示用几个问句就激起了七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的童年都玩些什么?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和现在相距甚远,现在的孩子并不能完全体会,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进行比较,发现鲁迅先生童年有趣的地方。同样,人教版教材课前提示语也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课《济南的冬天》课前提示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反复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这样优美的提示语,让学生还未读课文,就已经初步感受到济南的冬天,那样美丽、可爱。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走入文本,反复朗读,发现济南的冬天为何被称作是“理想的境界”。

二、部编版相较于人教版教材提示语的进步之处

部编版教材从课型上将“教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与“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框架。其中“教读”课文有“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有旁批和阅读提示。本文选择部编版与人教版两版教材的共同篇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部编版教材提示语的如下进步之处。

(一)单元提示:目标设置更细化,增强教学操作性。

单元提示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重点关注单元提示要求,根据单元提示来制定教学目标。部编版和人教版教材单元提示都指明了阅读方法,但部编版教材表述更明确、具体。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两单元课文大致相同,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但单元提示语表述不同。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要求:“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而人教版则是“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从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看,部编版教材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教学目标上可操作性更强。明确了朗读应达到的要求是读出重音和停连,明确了品味揣摩优美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要求是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效果。从教学目标的具体性看,部编版将学习朗读和品味优美语句的目标做了细化,规定了朗读应该掌握的技巧以及品味语言抓修辞手法的方法。因此,部编版教材提示语的指向性更明确,目标的可操作性更强。

(二)教读课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前预习效果。

此次部编版教材将课前提示部分单独命名为“预习”,强化了课前提示这段文字对学生课前预习起到的效果。新课程语文教学背景下,常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構的方式获得的。[2]新出版的部编版教材的课前提示——“预习”部分,就为学生阅读课文,起到了很好的预习准备作用。提示了文章的基本特点、感情基调、写作风格,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思路。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的课前提示,主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和情感,部编版教材更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7课《猫》预习提示:“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别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同样是《猫》的课前提示,人教版教材的课前提示为“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可爱而被许多人喜爱。和人一样,每只猫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性格。作者家里就曾经养过三次猫,这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快来,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无尽的懊悔……”。同样一篇课文,两个版本的课前提示的角度不同。人教版主要概括了课文的内容,部编版教材抓住了课文的一个矛盾焦点,爱猫的家庭为何会永不养猫?侧重于通过这一个问题,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尤其是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相比较而言,部编版教材的预习提示有意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目标就会更明确,也会提高阅读的效率,用这样的方法预习课文,预习的效果也会好。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主动建构的支架,依靠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交互作用,来形成新的经验结构,进而掌握阅读方法,正如部编版的《猫》提示学生在阅读时抓住作者的语言风格,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努力构建方法来品味课文真挚、朴实的语言。

(三)自读课文:增设旁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自读课文”的空白处增加了“旁批”。旁批,随文设置,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为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各要素构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是助读系统最主要的理论基石和最直接的思想来源。观察部编版教材的旁批,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点评陈述,二是设疑激趣。依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旁批随文设置。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就主要从文章的写作技巧,语言锤炼和情感突破上点评提示。此篇课文有6处旁批。点评陈述有两处:文章第一自然段旁,“开篇点题,领起下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结尾处“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这两处都是直接点评陈述,分别从文章的篇章技巧和用词准确上进行写作技巧上的点评。“开篇点题”让学生学习开门见山,照应文章标题的写法。用词准确的点评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要准确,并且用词准确能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另外四处点评都是疑问的形式。文章第四自然段结尾批注“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这个问题直接指向文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读”课文的旁批从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上对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进行了提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此外,旁批还是编者为学生做的批注示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做旁批。自读课文给学习者提供了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也是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独立阅读能力的检验。这就更需要教材提供可以帮助学习者扫除阅读理解障碍,搭建认知结构与将学习教材间的桥梁,以帮助学习者完成独立阅读的任务。

通过对比,发现人教版与部编版教材在提示语上有众多相同之处,但部编版教材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进步,如单元提示对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好的指向,“讲读课文”的预习提示,能帮助学生有效地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自读课文”的旁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部编版教材的改进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科书的重难点,更加准确的揣测教科书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对学生而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19页.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68页.

田晓蕾,黄冈师范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丰建霞,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猜你喜欢

人教版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