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莲冻

2018-08-23寒石

食品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史官风雅莲蓬

寒石

“木莲……冻嘞……”

小时候,伏天的午后,酷暑炙人,这样的吆喝声最令人销魂:莲字拖着长长的尾音,似乎被热浪黏住了,冻字急促有力,带着雾一样的寒气从冰谷攀爬上来。每次听到这吆喝声,记忆的味蕾就会泛起阵阵带着薄荷味儿的清凉,让人不自觉地周身毛孔舒张开来。

叫卖声第三遍响起时,有的孩子按捺不住开始叫身边的大人。此时大人的反应通常有三种:一种装睡,怎么叫都不醒;一种装糊涂,揉揉眼睛,嘟囔一句,别闹,睡觉去;另一种则属于大人中的“天使”,眯着眼睛从口袋里掏出枚五分钱的硬币。

木莲冻不难做。木莲取籽,包进纱布里,在凉白开里反复揉搓淘洗,直至凉开水变得很黏,且越来越稠,然后把盆用篮吊到门口井眼里漂着。经过漫长的一小时的等待,再取上来时,盆里已是呈凝冻状的木莲了。

木莲这东西,只有到伏暑时节才会被人想起。在乡间,有些植物,就在你眼前招展,却会被人无视——比如木莲。木莲是无处不在的,它喜欢攀援,比如树木、高墙、陡坡、悬崖,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木莲是个慢性子,它在哪都是一副闲庭信步、不忙不慌的样子。它以气根走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一片荒莽之地,木莲走得颤颤巍巍,却也摇曳生姿。在一堵残垣断壁上,木莲把自己爬成了“百足”,无数的蔓儿,无数的气根,像无数的足扒在上面,再大的风雨也拿它没有办法。木莲与树气性相投,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像别的藤,一挨上树就往死里缠。木莲吸附在树上,从湿润的树皮上汲取水分和营养,树拿它遮荫保湿护身,相得益彰。

木莲四季常绿,叶片虽小,却因长得密匝,乌黑油绿,小巧玲珑,亦不乏可爱。若它爬在一堵光秃秃的绝壁或残垣上,简直有些讨人喜了。北宋史官刘羲叟家的后花园,有块硕大的“丑石”。其时,风雅的士大夫们多讲究在花园中栽奇石,叠假山,植奇花异卉。但这块石头太过“丑陋”,伫立园中,有碍风景,让主人头疼。前来赏园的诗人梅尧臣出主意,建议在园中种植诗人安徽老家一種叫“木莲”的藤本植物,刘史官欣然接受。木莲在泽州(今山西晋城一带)可是新奇之物,它寒暑不惧,风雨不侵,好侍候,善攀援,再合适不过。一年之后,木莲如青衣一般将怪石装点得绿意葱茏,风韵独具。为此梅尧臣还专门作诗曰:“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

我在老家有户邻居,他家是老宅子,一间楼房一间平房。房东外出多年,无人打理,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平房屋墙是用山石堆砌的,荒莽而结实。不知什么时候,石墙被一些绿色的小叶藤本植物层层堆叠、覆盖,像一个浑圆的绿色大馒头。起风了,小而密的叶子俯仰起伏,像绿色的波澜;下雨天,雨水把叶子洗得发亮,在上面笼一层缥缈的雾岚;花开时节,那白而碎繁的小花又把整个绿馒头披上了一件白纱,清新自然,把一园之隔的我看呆了。

绿馒头也结果实。到暑伏天,一个个状如馒头亦如莲蓬的绿色果实灯笼似的挂在浓密枝叶间,不留意谁也瞅不出来。那时不知道,这果实就是形似莲蓬而得名的木莲。

木莲风雅、至趣,其果也可堪大用——木莲冻给了我们这一代人清凉自在的夏天,更给了我们一个珍贵多彩的童年。

猜你喜欢

史官风雅莲蓬
小莲蓬
采摘莲蓬
月相表解读腕上的阴晴圆缺
狐狸的莲蓬
秦汉时期史官制度与文化分析
家乡的莲蓬
风雅起来
说风雅
用生命去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