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夕佳辰乞巧忙

2018-08-23战雅莲

食品与健康 2018年8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穿针乞巧

战雅莲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少女节、女儿节等。民间传说七夕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在这天晚上,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得到美满的婚姻。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的由来与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相传,牛郎的父母早亡,生活孤苦,只有一头老牛陪他度日。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它为牛郎出计,教他如何娶到天上的仙女为妻。牛郎依计悄悄躲在莲池边的芦苇中等候仙女。仙女们果然来临,脱下衣裳进入水中。牛郎便跑过去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慌忙穿上自己的衣服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的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老牛临死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危难时可以披上。织女与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知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将织女带回天上。牛郎回家后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用籮筐担着两个孩子上天去追。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漫漫银河瞬间波涛汹涌,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主要的习俗是乞巧。这项习俗大约起源于汉代。最早的乞巧方式是穿针乞巧。《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的记载。唐代权德舆在他的《七夕》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这一情景:“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晚上,家中几个姐妹身着盛装,聚集在一起,在庭院里设上几案,上面摆放时令瓜果、七夕巧果和鲜花等物品,对着天空祭拜,祈求自己能拥有像织女一样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然后开始对月穿针乞巧。先将线穿过针者即为“得巧”,而穿得慢的则为“输巧”。乞巧用的针与普通的针有所不同,针孔较大,还有双孔、五孔、七孔和九孔之分。

南北朝时期,民间逐渐出现了“喜蛛应巧”的习俗,就是在穿针乞巧之后,看庭院中陈列的瓜果上是否有喜蛛在结网。有蜘蛛结网则说明“得巧”。

到了宋元时期,七夕乞巧变得非常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购置乞巧物品。临近七夕时,乞巧市上更是人流如织、车马难行。

明清时期,民间出现了“投针验巧”的风俗。人们在七夕前一日,将一盆水放在庭院中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水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此时,将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出现针影。如果针影是笔直的一条,即是没能“得巧”,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一些地区有七夕节“生巧芽”的习俗。“生巧芽”一般选用绿豆、黄豆或豌豆,人们挑选出粒大、饱满的豆子,用水浸泡后,放在碗或盘子里,每天喷水,等待巧芽生发。巧芽以长得高、均匀、整齐、茎部白净为好,而且要长成一撮,一直顺势向上生长,不倒、不乱。精心养护的巧芽可以长到一尺多高,中间用红绸带绑缚固定。七夕参加庆祝活动的姑娘每人都要有一束巧芽,谁的巧芽生得好,就说明她心灵手巧,不愁找个好婆家。

七夕节的应节食品主要是巧果。巧果又称七夕果、乞巧果子、巧食等,款式多样,主要由油、面、糖、蜜等制成。巧果的做法有多种,可以油炸,也可以烙或烤。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揉成面团,擀成薄片,用刀切成长方块,再分别折成梭形巧果坯,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便制成了油炸巧果。烤制或烙制巧果的做法是:将面粉、糖、酵母混合均匀,加入牛奶和匀,揉成面团,发酵半小时后再充分揉匀,排出气泡,搓成长条,分成小剂子,放入带有图案的模子中压成各种花样,放入锅中烙熟,或烤箱中烤熟。制作好的巧果可以用线串成串,点缀上彩色的穗子,挂在墙壁间,或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既可食用,也是不错的装饰品。

在山东一些地区,七夕节这一天还有“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巧巧饭”也称为乞巧饭、公饭,由七个未嫁的姑娘各自带米面、炊具,到野外做饭制得。也有地区的做法是:七个姑娘集粮、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姑娘们一起吃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穿针乞巧
穿针引线
今夜的天池
牛郎织女(下)
潭山乞巧
藕断丝连
张英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