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建设推动绿色施工管理的探讨

2018-08-23董亚男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期精益绿色

张 旭 董亚男 曹 旭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1 概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但是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是个“三高”(即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高排放污染)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因生产建筑材料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资源高达70亿万t,部分材料生产中排放的CO2达到8亿万t。在这个巨大的损失下,我国建筑业产业值仅约3.5%。我国建筑业整体体现出的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与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是相悖的。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技术和先进的建设理念,作者认为,引入精益建设和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明确划分精益建设和绿色施工管理的界限,并依照相关要求,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此前,国内外诸多前辈从各种角度阐述了精益建设和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对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但作者认为精益化建设的作用不仅如此,应该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综合地运用精益建设和以“绿色”为基础的管理理念,提高建筑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从而完成绿色施工作业,从某种意义上,精益建设是绿色施工基础上的升华,对绿色施工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此,作者大胆尝试利用AHP模型建立了“精益建设推动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力求缩短工期、节约资源、控制成本、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建筑。

2 精益建设推动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AHP模型

建立的AHP模型共分为四层,其简化框图见图1。

2.1 总目标层A

A精益建设推动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价。精益建设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浪费最小化。这与绿色施工的理念相同,从而可以将精益建设思想融入到绿色施工管理中来,提高建设过程中工期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的水平,节省相应的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改善其工作环境,进而提高了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

2.2 子目标层B

其中包括:

B1:社会效益。绿色施工管理中,相关建筑人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以及施工环境是尤为重要的,它从管理层面上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建筑水平,是大众评价某一工程的标杆。

B2:自然效益。自然效益是评价精益建设和绿色施工管理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志,本体系主要从“四节”的角度进行评价。

B3:经济效益。经济性是精益化思想引入建筑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流程、质量、成本、工期的管理是达到满意的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

2.3 准则层C

其中包括:

C1:劳动环境。一个建筑场地的安全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凝聚力影响了施工的劳动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的施工场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C2:个人综合素质。精益化建设是需要各岗位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综合素质决定了某一环节的效率以及对工作的理解深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管理层的社会影响力。

C3:节能。节约建筑所需的能源消耗,即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加强施工的装配化程度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重要的举措。C4:节水。施工过程中对水量的要求是很大的,通常为淡水,所以节约水量以及尝试使用非传统的水源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C5:节材。施工中应尽可能采用绿色材料,及时预测材料价格,确定材料供应商,采用拉动式采购,可节约材料的费用及成本。C6:节地。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建筑平面图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

C7: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强调的是对施工每个流程的把控,重点是过程控制,提高施工的流畅性,对质量、工期、成本管理起到促进作用。C8:质量管理。精益建设思想下的质量强调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所以需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防止质量问题连锁反应。C9:成本管理。精益建设下的成本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减少返工、设计变更等一切不必要的浪费活动。C10:工期管理。施工柔性以及施工计划的动态管理和合理性是项目工期管理的重要指标。

2.4 基本指标层

其中包括:

D1:现场6S管理。现场6S管理是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D2:职能人员沟通。人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营造舒适和谐的劳动环境。

D3:理论培训。作为管理和施工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它是实践创新的基础。D4:技术培训。对传统工艺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新工艺的掌握程度决定了施工的进度,反映出了人员的专业素养。D5: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身体情况是施工的重要保障。

D6:装配式施工程度。装配式施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降低了对施工现场的污染,节约了现场施工的能耗。D7:合理配置资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节省建筑能源消耗,比如就近取材、保温设备的改进等。

D8:优先使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可以大量的节省水资源,例如建筑中水,可以把生活废水进行加工,作为建筑用水,也可进行雨水收集。D9:计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对水量进行严格的把控,防止施工人员因节约意识薄弱或操作失误造成无谓的水资源浪费。

D10:可再生循环材料。可再生循环材料的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在节约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节约材料成本。D11:精益JIT采购。JIT采购是拉动式的材料供给方式,减少了库存和等待带来的浪费,实行了按需及时供给。D12:供应商的选择。选择信誉度良好的供应商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与供货速度,从而降低了材料的损耗率,节省了建筑材料。

D13:施工组织设计。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得施工过程达到最优化,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暂设工程。D14: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平面的合理布置,在设计要求合理的范围内,增大了建筑面积,从而单位土地利润增加,也达到了节省土地的效果。

D15:流水段科学划分。科学的流水段划分力求有分工明确的施工小组从事各自特定的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减少了出错率。D16:路径柔性。施工过程中管理者应培养非线性思维,使得施工流程具有高度的柔性,提高施工的流畅度,有助于流程管理。

D17:拉动式控制系统。由市场为导向,由需求带动生产可以使工序转换中的质量得到保证,下一道工序对上道工序量和质量要求是本系统的关键。D18: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是施工现场持续改进以及准时化施工的基础。是一种逆向流程的方法,通过对质量的看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施工,提高工程质量。D19:施工操作标准化。施工操作的标准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流程,减少质量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减少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施工人员掌握标准的施工操作有利于质量的管理。

D20:柔性施工。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数据库,利用相应的控制系统,实现对物料的动态监管,减少物料的损耗以及引发的工期延误问题,是成本管理的有效举措。D21:准时化施工。准时化施工是拉动式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其要求工序之间转换要快,尽可能接近零并且在恰当的时候按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快速的转换和反应可以缩短时间,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风险。D22:减少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改动往往会涉及返工费用,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精益思想下要实施动态管理,使得设计与实际尽可能统一。

D23:人、机的合理配置。人、机的不同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合理的配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工期的管理。D24:末位计划系统LPS。不同于传统的计划主要注重未来的工作,LPS完善了执行过程中的缺陷,提高了计划的可靠性。由于设计是最后的执行者制定的,有利于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综合角度进行工期管理。D25:并行工程。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

3 结语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工期、质量管理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对绿色施工管理起到了综合性的影响。利用模型构建“精益建设推动绿色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后,可把各评价因素表达出来,再通过调研获得有关数据,构建各层判断矩阵,通过已开发的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计算,从而得到各层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然后利用“改进的TOPSIS方法程序”“灰色关联评价方法程序”进行优劣程度的计算,从而明确该项目是否达到精益建设和绿色施工管理。

作为一种大胆尝试,该文章会由于作者水平限制而存在诸多问题,希望得到大家谅解和指正。

猜你喜欢

工期精益绿色
绿色低碳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模糊理论的并行耦合设计任务工期优化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工期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双线路项目工期估计方法
关于工期索赔时差所有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