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间面板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增长评价研究

2018-08-23韩晓晓马齐如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新区基础设施

王 旭 韩晓晓 马齐如

(1.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随着一座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往往会出现新旧城区之分的格局。其中旧城区容易产生人口密度过大,交通堵塞,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等的恶劣现象,此时,开拓新区则受到青睐,而现实中新区开发也存在着如新区的开发选址不当造成新旧两城的脱节等问题。

然而城市建设离不开经济增长的目标,且当下城市群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如长三角等,极大促进了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国内研究中,学术界多集中于城市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林明华,杨永忠[1]实证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赵可等人[2]研究认为城市建设用地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会给城市建设用地带来冲击,但反过来影响很小。因此本文在分析安徽省经济可持续现状后,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究我省城市建设中影响经济增长的敏感因素和因素的空间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安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安徽省内生产总值GDP逐年增加,从2008年至2015年增长了13 153.97亿元,2016年居全国排名第13位,其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值逐年增加,且与第二产业产值差距渐渐缩小,这意味着安徽省的经济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传统GDP虽反映出地区经济总产出在量上所达到的高度,但人类生产活动会受到资源限制,且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学术提出“绿色GDP”指标,将传统GDP减去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耗减的经济价值。鉴于数据可得性,参照徐虹博士[3]研究思路,具体公式为:

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采掘业的工业产值-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基于此公式得图1知2008年—2015年间我省绿色GDP值持续上升,占GDP比重也波动性上涨,由2008年76.71%上升到2015年78.92%,这意味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的趋势,但8年间其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7.43%,这表明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有待提高的。

2 模型构建和空间自相关检验

采用安徽省16个城市2008年—2015年面板数据,因变量为人均GDP。自变量有:X1人口密度、X2基础设施建设、X3就业结构、X4房地产投资、X5教育人力资本、X6绿化覆盖率。为消除变量的异方差,因而建立对数模型:

lnY=α+γ1lnX1+γ2lnX2+γ3lnX3+γ4lnX4+γ5lnX5+γ6lnX6。

通常采用Moran’s I检验法衡量变量在整个区域上的空间相关程度,以人均GDP指标来度量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发展程度,结果如表1所示,Moran’s I指数均正且波浪式增长,表明安徽各市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具有正向的空间依赖关系,而且这种关系逐渐增强。

表1 人均GDP全域Moran I指数

3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和估计

3.1 模型选择

结合安徽数据通过LM-lag和Robust LM-lag,检验表明,对比有无空间效应模型,在1%的显著水平下,基本上拒绝无空间滞后项的原假设,而LM-error和Robust LM-error,显著性较低,大部分在10%显著性水平下,才能拒绝无空间自相关的误差项原假设,因此应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而通过LR联合检验均拒绝空间固定效应(245.527 6,df=16,p=0.000 0<0.01)联合和时间固定效应联合(93.460 5,df=8,p=0.000 0<0.01)的非显著性的原假设,因而带有时空固定效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本文数据。而从Wald检验(28.952 3,P=0.000 062 114,15.508 8,P=0.016 6)和LR检验(24.460 6,P=0.000 429 56,14.509 7,P=0.024 4)结果看均拒绝原假设,因此采用SDM。同时Hausman检验结果(24.433 0,df=13,p=0.027 4>0.25),最终确定为空间随机效应的SDM模型。

3.2 分析结果

采用matlab的软件对空间随机效应的SDM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空间随机效应SDM参数估计

1)人口密度系数为正且滞后项系数显著性为正,说明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本区经济增长对其他地区人口密度产生正空间效应。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人口流动,经济活动频繁地区,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大,极大吸引人口变动。2)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系数均为负且不显著。据文献表明[4]基础设施投资同经济增长呈现倒U关系,过量投资或者投入不足将抑制经济增长,且实证结果显示我省基础设施的投资并未达到最优点。2016年安徽基础设施投资5 42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20.3%,与江苏省8 126.67亿元差距较大。而房地产业投资,从长期来看盲目大量投资会出现产能过剩,同时对其他部门产生挤出效应,且房地产建设消耗资源能源大,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据统计2005年—2015年安徽房地产业投资额上涨5 129.8亿元,增长十分迅速且区域分化较明显,各个地方呈不同程度的库存过剩。3)就业结构变量以及滞后项系数显著性均为负,说明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负溢出效应。理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会引起三大产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变化,从而影响就业结构状态,而合理的就业结构意味着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收入和消费水平也产生改变,进而要求生产做出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实现两大结构的良性互动,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而事实上,安徽省“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与“三、一、二”就业结构模式并未协同,劳动力转移受到阻碍,这易造成就业比例失衡和结构性失业现象,不利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4)教育人力资本和绿化覆盖率系数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说明城市的高校在校生和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会分别使得经济增长上升0.26%和0.40%。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较高,不仅意味着城市的环境生态平衡以及公园等数量增加,营造良好城市景观和适合宜居的生活环境。随着城市建设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各大城市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采用绿色GDP指标分析安徽省2008年—2015年宏观经济状况,且构建杜宾模型深入分析我省城市建设内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对人口密度的调控,绿化环境的改善,教育的投入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性作用,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房产建设过量和区域分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将阻碍经济增长。基于此状笔者认为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其成效直接影响整体经济水平,因此提出个人建议:

1)无论新区开发或旧城改造,道路交通作为物质基础,政府应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设立专门部门统计和分析目前交通问题,采取实地勘察以及调查民意需求及时反馈,规划出更合理的道路交通网,提供更人性化的出行服务。2)旧城中很多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政府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环境,打造一条展示出城市独特历史风貌的旅游景区,这不仅为居民在高压工作后提供休闲度假场所,让外来人了解适应本地风土人情,增进城市认同感,更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3)高校汇集和培养众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能带来巨大消费市场,积极开发成本低新区建设高等院校,加速新区发展,拉动内需,且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等储备大量高水平人才。4)提高城市绿化充分发掘本地的地貌特色,如环山或环湖兴建公园或景区,同时整治雾霾等环境污染现象,让居民可享受更安逸的生活环境,进而更能刺激周边房产的需求。5)政府宏观上做好政策引导,整顿旧城时明确新区功能,从而建立新旧区良性互动的格局,同时各地区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更完善的经济合作体系,达到我省各区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新区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