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泉市某枢纽互通方案比选

2018-08-23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行洪交通量互通

吕 钊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00)

1 概述

辛兴互通位于阳泉市郊区辛兴村,通过新建辛兴互通与既有G307相接,为本项目终点连接G307互通,距上一互通(西河枢纽)12.7 km,被交路影响段GK0+328.050~GK1+106.033(改造段落拟合桩号),长1 434 m。此互通的设置可直接连通G307和阳泉市区,方便百姓出行。预测2040年通过该互通集散的交通量为32 308 pcu/d,平定—寿阳转向交通量为20 332 pcu/d,平定—井陉方向转向交通量分别为11 976 pcu/d。衔接道路为现状G307(桃北西街),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 km/h,机动道一块板车道宽23.5 m。辛兴互通地处桃河河谷区,互通匝道主要沿桃河一、二级阶地展布,地形相对平坦。

2 地形、地质情况

辛兴互通地处桃河河谷区,互通匝道主要沿桃河一、二级阶地展布,地形相对平坦。河谷两岸侵蚀冲沟发育,沟谷上游多呈“V”字型,向下游至二级阶地边缘呈“U”字型。河床出露地层均为新生界第四系冲洪积物,以卵石砂砾为主,河流阶地处,由于临近城区,地形都以整平,人工填土发育,多为住宅及建筑用地,土基压实度较好;临河公园处,由于长期灌溉,土体含水量较大,强度较低。路线工程多以高填和桥梁的形式通过。植被不发育,以经济林和农作物为主,局部为灌木、杂草。桃河有长流水,枯水期水量较小。

3 互通方案

方案一:本方案考虑地理位置及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流向特点,尽量将主交通流方向匝道平面指标调高、纵坡调缓,提高行车安全性,绕避基本农田、减少拆迁建筑物,合理利用有限地形,终点与G307相接。选择单喇叭A型,匝道上跨G307,C匝道为下坡主流方向,设为变异匝道形式(见图1)。

方案二:考虑到方案一A,D,E匝道布设河道,影响桃河行洪,对既有公路、铁路存在一定影响,提出变异Y型比较方案二。该互通仅E匝道布设河道,且平纵面指标进一步优化;并在路基填方、挖方量、路面沥青用量及排水、防护均有所减少;同时较方案一桥梁长度增加486 m,互通用地增加16亩(见图2)。

方案三:考虑到方案二C匝道设置桥梁较长,互通的安全性还有提高的空间,部分匝道仍布设于桃河主河道,提出T型比较方案三。该方案互通平面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C匝道不设置桥梁,但带来的主要问题是C匝道交通量较大,存在连续下坡路段,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见图3)。

4 方案比选

方案一优点:1)方案一不侵占芦湖新村规划用地,拆迁协调难度小。2)平纵面指标高,行车安全隐患小,运营安全性高。3)用地规模较小、工程量低。

方案一缺点:1)A,D,E匝道布设河道,影响桃河行洪,对既有公路、铁路存在一定影响。2)C匝道桥梁同时跨越A,B匝道各两次。虽该方案运营安全性较高、拆迁协调难度较小,但部分匝道对桃河行洪存在较大影响,故不作为推荐方案。

方案二优点:1)仅有一条匝道布设河道,对河道行洪及既有公路、铁路影响较小。2)方案二较方案一平纵面指标有所提高,行车安全隐患小,运营安全性更高。3)路基、路面及排水、防护工程量有所减少,路基填方减少37 173 m3,排水防护减少5 926.7 m3,路面沥青减少10 832 m2。

方案二缺点:1)用地规模增大,较方案一增加16亩。2)桥梁长度增加,较方案一增加486 m。3)虽然影响桃河有所减少,但E匝道仍压占桃河河道。

方案三优点:1)方案三较方案二减少1座匝道桥;桥梁总长较方案二减少766.5 m。2)G307桃河侧的D,E匝道均位于河流堤坝附近,互通对桃河的影响程度最低。

方案三缺点:1)用地规模最大,较方案二多。2)拆迁量最大,在方案二同时有两处大型拆迁的基础上,拆迁面积比方案二多了8 799 m2。3)拆迁量最大,协调难度大,可实施性不高,当地政府积极性不高。4)C匝道为主交通流匝道,存在减速连续单下坡问题,不利于行车安全。

5 结语

通过三个方案的比选,可以看出每个设计方案都有其特点。综合考虑,方案二运营安全性较高、拆迁协调难度较小,虽然有部分匝道对桃河行洪存在一定影响,但能满足行洪要求,故将方案二变异Y型作为本项目的推荐方案。

猜你喜欢

行洪交通量互通
基于ETC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量转换探究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编读互通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高速公路补偿交通量模型研究
基于四阶段法的公路交通量预测研究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