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新区商业步行街设计

2018-08-23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商业街安康文脉

赵 均 平

(陕西省通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铁塔建筑分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城市新区不断涌现,许多城市面临如何协调新老城区风貌和树立独特城市形象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安康高新区学府路商业街项目,提出了在安康这类具有突出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继承,在应对现代需求和建筑传统的矛盾时,可采用异化的方式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与有机更新。

1 地域特色营造的基本原则

城市新区是以母城为依托实行成片开发建设的特定区域。对于现代城市新区规划来说,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所在城市的风貌特色应是新区规划的必须遵循的原则:

1)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则。

一般来说,老城区或多或少都会拥有一定的历史积淀,而新城区则大多空地起城。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功能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时,应该重视塑造与展现其固有的或将有的特色风貌。尤其是那些依托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或独特山水格局的老城区建设起来的城市新区,更应精心发掘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实现新、老城区的承袭和对接。

2)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

城市新区多位于生态系统多样,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的老城边缘地带,在发展中应保护并充分利用新区所在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发挥其特点。不仅起到辅助生态的作用,还具有美化城市,塑造城市特色和丰富休闲生活的功能,创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

3)加强重点区域的特色营造原则。

现代城市新区已摆脱单一功能的早期形态,逐步发展为主要功能适度集中,多种城市功能混合的城市片区。每一区域有不同的城市风貌定位,可对应不同形象。例如在科技办公、现代工业等地区强调现代时尚感,而在文化休闲、特色商业、居住等区域着重体现与老城区风格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传承,挖掘城市风貌特色。

下文以安康高新技术开发区学府路商业街的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新区步行商业街特色营造中的设计策略进行浅要阐述。

2 项目实例概况

2.1 项目背景

安康市位于汉水流域中上游的秦巴山地,是我国南北地理、文化的过渡融合之地。安康地域文化中蕴含了秦陇、巴蜀和荆楚等多文化的基因,呈现出多元并蓄的特征。曾经的安康老城无论是背城临水的河街店铺,还是蜿蜒崎岖的民居窄巷,房屋皆随形就势、鳞次栉比,既有习习秦风,又有娓娓楚韵,甚为独特(见图1)。

然而,在都市文明的冲击下,很多传统街巷和建筑因不能适应当代生活的要求,遭遇粗暴拆除或处于凋敝破败的境地。传统风貌遭到很大破坏。因此,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地域特色已成为安康老城区规划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与老城区一江之隔、相对独立的高新区的城市风貌亦面临如何处理城市新区的时代性和安康传统风貌传承的问题。

2.2 项目概况

学府路步行商业街位于安康高新区生态运动公园北部,基地自然景观条件良好。由于地下铁路线的规划退让,商业街用地被限制在学府路南部的狭长地段内,基地西高东低,坡度变化较大,且由西向东逐渐变窄,因此整个建筑群随形就势沿学府路呈线性展开。

3 文脉的延续与更新

3.1 问题提出

生态运动公园是高新区城市景观的重点区域。学府路商业街建筑群作为公园内的主要建筑,其规划设计成为争论和瞩目的焦点。

如何处理好商业街建筑体量和生态公园整体空间环境的关系,使之以景观生态建筑的姿态融入其中,成为公园的有机组成。如何在体现现代体育运动精神时尚动感的同时,结合安康地域传统和人文特征,建构成一处兼具传统与现代特色的、能够激起安康市民对老城面貌回忆的独特的地方化场所。

3.2 设计策略

结合环境的建筑布局与体量设计。由于运动公园的狭长地形,建筑组群被划分为三大组团,组团之间以景观广场相连。为使建筑能够有机地融入公园环境,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点睛作用,采取以下设计策略:

1)嵌。建筑嵌入场地,体现场所精神,是建筑现象学场所理论的基本要求。设计尊重原有地形,保留了由西向东7 m多的较大高差以及园址与城市道路间的高差,建筑组群布局随地形而成、体型依地势而就,和公园景观浑然一体。线性的布局方式提供了建筑群落与公园景观间的最大接触面,当人们在公园里散步,步移景异,在不同角度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视觉感受。

2)断。由于建筑组群沿学府路呈线性展开,沿街立面较长,不易形成生动富有韵律感的建筑造型。因此,设计首先将公园内建筑群划分为若干组团,组团间形成可容纳各种活动的景观广场。其次各建筑组团又断开成几个不同段落,赋予不同高度,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形象,同时与安康民居传统相呼应(见图2)。而断开的意义不仅在于形成丰富立面轮廓,将较大的建筑体量进行拆分以弱化对公园的压迫感,减小建筑屋面的尺度感,也在于将位于较大高差上的建筑体型通过拆分成若干简单的建筑单元进行组合,降低施工的难度,保持建筑与场地竖向设计的协调一致。

3)降。一般来说,降低建筑高度是减小体量感和创造亲切感的有效手段。设计利用空间体量的多种组合,形成或前低后高、或两端低中间高、或韵律起伏、间隔排列的多变式建筑高度,让建筑群如同乡间庐屋,匍匐在大地上。

群体空间组织和体量设置的问题解决之后,关注的焦点随即落到了建筑风格的定位之上。汤姆·特纳的文脉协调理论认为一个有张力的新发展应该与周边环境具有着同一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这一思想,在弗兰姆普顿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中得到了相似的表述,即设计对于地方传统应该做出一种批判性的反应,而不是复制性的或者颠覆性的做法。由此,建筑造型设计需考虑下列问题:

首先,对于地方传统和周边环境这两个文脉要素进行分析。安康特殊的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地域文化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南北文化兼容并蓄,在数千年历史繁衍中逐渐形成多层次文化积淀,体现在建筑风貌上,便是既有秦风也有楚韵。经过上述分析,设计确定了以南方巴、楚传统民居特征为主调,同时融入关中民居元素的造型概念(见图3)。

其次,便是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商业街基地北侧是已经投入使用的安康高新国际中学,教学楼采用深灰色的四坡顶造型,学生公寓为悬山式两坡顶。色彩除继续安康城市固有的灰、白两色之外,采用了教育类建筑上常见的陶红色为主体色彩。基地东侧是大型高层居住社区居尚现代城,建筑造型为近似于徽派建筑的新中式风格,色调为淡雅的灰白色。由此,新建筑的色彩以“青砖、黛瓦、粉墙”构成的经典黑、灰、白色为主调,局部添加具有浓郁中国情结的“中国红”以渲染商业氛围,同时呼应周边建筑色彩。

再者,城市文脉不是亘古不变,而是动态发展的,设计中应凸显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差异性和时代性,完成城市文脉的新陈代谢。与其用现代技术模仿传统建筑的表层形式,倒不如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神似”而非“形像”,将传统现代化,实现文脉的有机更新。因此,在材料的选取上,设计大量使用了玻璃、金属和人工石材等现代材料,在节点构造及立面细节的设计上运用现代手法隐喻传统,如红色铝合金幕墙上交错排列的构件源于对“串串红灯笼”场景的异化,商铺入口的红色门框则是为引发对联的联想,而窗户上的红色挑板则是对中国古代商业建筑里常见的招牌和幌旗的追忆(见图4)。整个建筑群风格统一中又不失变化,既与周边建成环境相协调又个性十足,在整体观感上体现出鲜明的地域传统特征,在细节表现上又反映了现代时尚的审美习惯。

4 结语

学府路步行商业街特殊的基地位置,决定了其规划定位必须依据城市新区地域特色营造的重点区域设计原则进行。因此,设计以继承安康城市地域文化传统为起点,没有完全地模仿或照搬传统,而是力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构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所创造出的场所感恰恰激发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创造出一个既有人情味又整体形象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休闲商业街区。

猜你喜欢

商业街安康文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李晶晶作品
端午安康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