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特稿

2018-08-22

三月三 2018年2期
关键词:武鸣壮乡南宁市

“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

4月16日-19日,由中國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文联、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南宁市文联等单位承办的“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系列活动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隆重举行。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南宁市武鸣区是古骆越民族的发祥地,龙母文化源远流长,亦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和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重要发祥地。每年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罗波庙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传承至今,保留了全套祭祀龙母的礼仪。

此次系列活动,包括“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中国“壮族三月三”研讨会等,通过骆越祖母王巡游、祭祀大典仪式、舞龙舞狮、八桂民俗文化展演、民俗“千家宴”、节日文化研讨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民俗活动,弘扬龙母信仰文化精髓,教育后代传承孝道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在中国“壮族三月三”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0余位专家对八桂大地“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进行热烈研讨。会议由中国民协副主席韦苏文主持。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白志繁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我们在今天的“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里共同感悟精神的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聚文化自信,共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表示,“壮族三月三”作为复合型的节日文化类型,融信仰仪式、对歌娱乐、祈福求子等内容于一体,已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的罗波庙会,认真贯彻民众是非遗传承与保护主体的宗旨,由民间组织作为活动主办主体,政府部门积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非遗传承活动。武鸣罗波庙会的活动恰在“三月三”,是武鸣地区“三月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月三”信仰仪式活动在当代传承的典型代表。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连山教授在发言中梳理了汉族的“三月三”的历史变迁过程。汉族的“三月三”是从上古时期的上巳节演变来的。上巳节大约在春秋时代之前已经出现。上古时期,中国使用十二地支计算每月的日期。上巳是三月第一个巳日,在三月初一到十二日中的某一天。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到河里洗澡或洗手足,以清除不祥之气;另一项主要活动是“会男女”或求子。男女自由相会,或者在河面上漂浮枣、鸡蛋,象征求子。三国之后,人们逐步改用数字记日法。巳日不存在了,就改在三月初三过这个节。随着儒学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越来越严,上巳(或三月三)“会男女”的内容被取消。这个节日在汉族中就逐步消亡了。但是壮族、瑶族、侗族、苗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依然保存着这个节日男女对歌谈情的习俗。

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认为,“三月三”意涵了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畲族、黎族、土家族等民族对于生命的共同追求。他们选择“三月三”,男女青年聚会唱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期待。另一方面,“三月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稻作民族中,是民众稻作生活的记录,活动内容包括了丰富的稻作生产行动、生活行为。祈求风调雨顺的信仰自然就诞生,并且成为这些稻作地区民众的主要信仰。诸如龙、龙母的信仰、雷神的信仰等。由此,“三月三”的文化根本是生命和生活。

广西瓯越文化研究会余智峰先生从考古人类学、人种学角度,根据田野调查、采样分析结果,对古人类迁徙、骆越文化形成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进行阐释。他认为,根据大量考古数据可知,广西不是文化沙漠,是一个很重要的门户,是很多文化起源的地方。一直在长江流域的百越民族是一个优势民族。

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先生认为,现在我们的创新就是将来的传统。今天的“三月三”肯定不是古代的“三月三”,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内涵。民俗民间文化要不断地创新,文人、专家参与地域民俗与民间文化的创新非常重要,这种创造对民间有贡献。

中国民协活动管理处处长侯仰军博士表示,“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中骆越祖母文化信仰核心的内涵,是一种感恩意识和家国情怀。今天节日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传统,也不能离开中华文化审美。

广西师范学院黄桂秋教授说,广西“壮族三月三”充分反映了稻作文化的信仰,活动的两大内容:拜山祭祖和歌圩欢聚,其内涵是稻作文化中生命繁衍、保佑五谷丰登。

广西师范学院黄毅教授结合壮族歌舞剧《三月三》谈文化创新问题。他认为,文化是变迁的,但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文化生境,传承文化的民众的审美兴趣。所以,未来应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特质,吸收外来,把握传统文化变迁的方向。

(文/冯莉)

首届八桂民俗盛典在武鸣举办

4月17日一18日,在广西各族人民欢庆“壮族三月三”之际,“中国骆越文化之乡”“中国龙母文化之乡”——南宁市武鸣区迎来“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首届八桂民俗盛典”。

活动由中国民协、广西文联、南宁市武鸣区政府主办,广西民协、南宁市文联、南宁市武鸣区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局承办。广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白志繁,广西文联巡视员、中国民协副主席、广西民协主席韦苏文,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中共武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人民政府副区长庞前辉等领导嘉宾及区内外专家出席开幕式。

“八桂民俗盛典”是广西首次举办的民间文艺品牌项目,围绕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系列评奖活动,推出民俗礼仪表演、山歌、民间广场歌舞、民间鼓舞鼓乐、舞龙、民间绝技绝艺等广西民俗文化系列展演。

在17日的开幕式及展演活动中,来自广西贺州市民族旅游艺术职业学校、武鸣区山歌协会代表队、崇左市天等县古棣壮寨民俗艺术团分别表演了《百岁春》、瑶族群舞《盘王大歌》、壮族传统师公舞《天公地母》、武鸣东西南北中各部山歌、《时尚壮寨人》、壮族八音《大开门》《囊海下凡送福来》、《打榔声声乐万家》等节目。此外,参加中国(南宁·武鸣)舞龙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初评活动的部分参赛舞龙团队献上精彩的舞龙表演。

在18日的展演活动中,来自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糖画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民间艺术团、南宁市马山县百龙滩镇勉圩文艺会鼓队、陈东傩文化艺术团、钦州市灵山县沙坪镇跳岭头队等团队的民间艺术家们先后表演了民俗礼仪、鼓舞鼓乐、绝技绝艺以及中国结、糖画、面人、剪纸、扎染、棕编等手工艺技艺展示等,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本次活动在“2018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为当地群众献上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文/黄晖)

第十届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王中王斗歌盛会举行

4月17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第十届广西歌王大赛“灵水歌圩”王中王斗歌盛会在南宁市武鸣区恒宁太阳广场隆重举行。此次歌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承办。当天,来自广西各地的50名历届歌王为山歌迷献上了一台不同风格、不同曲调、不同味道的山歌盛宴。歌赛按桂柳话、壮语、粤语分组进行比赛,最后评出5位山歌王为广西“山歌王中王”。

(文/韦淑英

图/滕明新)

2018年广西青少年山歌邀请赛在武鸣举行

4月18日,由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年广西青少年山歌邀请赛在南宁市武鸣区恒宁太阳广场举行。来自南宁、柳州、河池、百色、来宾、崇左等市和东道主武鸣区共32位在校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大赛。南宁市武鸣区副区长黄治国与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三月三杂志社总编、广西山歌学会会长覃祥周共同为新评出的6位广西山歌新秀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本次青少年山歌邀请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其中,初赛由各市(县、区)自行举行,选出既定的名额参加18日上午的复赛。复赛要求每个选手唱一首自报家门歌和两首赞美歌,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进行打分,前16名的选手进入当天下午的决赛。决赛阶段为对歌,16位选手分为8组进行对歌,着重考察选手的编歌水平和应变能力。经过比拼,产生了6位2018年广西山歌新秀,分别是来自南宁市马山县的蒋成、武鸣区的覃恩赐,柳州市的覃诗婷和梁文清,河池市环江县的谭文选、宜州区的黄熊娜。

(文/韦秋岑图/兰小云)

全国15支舞龙队在广西武鸣角逐“山花奖”

4月18日,中国(南宁·武鸣)舞龙大赛暨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初评活动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舞龙队500余人参赛,角逐“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本次初评活动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广西文联、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学艺术中心、广西民协、南宁市文联、南宁市武鸣区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局承办。

本次参赛的舞龙节目各具特色。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龙狮队的《高跷舞龙》,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身,既生猛威武,又温柔和顺。河南省清丰县龙韵艺术团的《清丰麦秆龙》,形式独特、原始、粗犷豪放、大开大合,使人观后有回归原始之感。四川省泸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泸州雨坛彩龙》,造型精彩,套路丰富,使观赏者领略到巨龙夺宝的恢宏气象。广东湛江遂溪龙湾龙狮团的《高杆双火龙》,只见两条“大金龙”在“龙珠”的引领下随鼓点起舞,一瞬间,“金龙”腾空而起,跃上6米的高杆,盘旋游动、口吐金火,上下呼应、首尾呼唤,把气势磅礴的中国龙表现得活灵活现、生猛精神、韵味传神。

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国泰社区艺术团的《稻草龙》和东道主南宁市武鸣区罗波庙街舞龙艺术团的《母子龙》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隆安是壮族稻作文化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中国那(稻作)文化之乡。表演《稻草龙》时,师公通过祭坛香火鼓乐唤醒神龙,请求神龙把孤魂野鬼都赶走,恭请神龙播云布雨,降下甘霖滋润大地田野,祈求神龍保佑本年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祥瑞气象。《母子龙》是南宁市武鸣区罗波庙街壮族群众每年祭祀龙母大典巡游中的传统表演,以师公岳鼓为伴奏,表现龙母救子、教子,施展腾云驾雾、行云播雨、降服妖魔鬼怪本领的故事,展示了壮族龙母文化中拜龙、酬龙、送龙的礼仪。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简称“山花奖”,是综合性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评奖种类涉及民间艺术表演、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文艺学术著作、民间文艺作品、民俗影视音像等。舞龙大赛是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评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文/黄晖

图/陆政凡)

三月校园踏歌海 唱响壮乡新时代——第二届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精彩上演

2014年“壮族三月三”的申遗成功。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而三月三走进校园,必将有力促进壮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018年4月13日至17日。2018第二届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分别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南宁市明秀小学举行。

是火焰,点燃民族艺术传承之火炬

4月13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现场以敬酒、献绣球、多耶舞、龙狮舞动和天琴弹唱迎宾,把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们身着各色服装,载歌载舞,会鼓、铜鼓舞、动感绣球操等极具地域和民俗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为“壮族三月三”营造了热烈、祥和、喜庆的气氛。

开幕式上的十余个节目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把壮乡的民族神韵和风采徐徐展开。舞蹈《壮乡的祝福》表达的喜庆、壮乡小阿信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共同演绎的天琴表演唱《壮锦飞舞》展现的壮观、《民族服饰展》张扬的民族风采、舞蹈《渔恋》流露的情怀等,一个个饱含民族特色的节目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木棉组合表演的《呗侬情深》热情奔放,世界达人兰广平表演的《轻轻蛋上飘》技艺精湛,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掌声雷动。

在环境优美的人工湖边,学子们在水上举行龙舟、独竹漂等民族体育项目表演,上演了一场水上版的“速度与激情”;崇左市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和文学与传媒学院学子分别带来的国门前的朗读《祖国颂》《壮乡三月三》,声音铿锵有力、气势高昂,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在格桑花海的空地上,500多名学子带来了花山鼓(舞蹈)、《广西尼的呀》歌伴舞,伴着振奋人心的旋律,把整个艺术节氛围推向最高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谭老师赞叹道,举办第二届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将民族文化引入校园,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耳濡目染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环境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流传千秋。

是源泉,激发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力

4月17日上午,在南宁市明秀小学的“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学生们穿着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充分展示壮乡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开幕式上,会鼓、铜鼓舞、动感绣球操等极具地域和民俗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为“壮族三月三”营造了热烈、祥和、喜庆的气氛。《桂风壮韵迎客来》唱出了壮乡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春暖花开三月三》展现了明秀小学师生风采。明秀小学的呗哝合唱团亮嗓唱开《呗哝亮嗓鹧鸪岭》,优美动听的壮族山歌旋律,同时又融入了世界音乐流行元素,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

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会场,师生多人协作会鼓表演,打出“混鼓打、狂欢打、舞龙鼓”等形式各样的打法,鼓声撼动四面八方;打榔舞以稻作工具为道具,用木杵有节奏地击打榔壁,伴随着音乐,“咚咚咚”的节奏让人振奋,以舞交友、以舞传情;还有扁担舞、东盟民俗文化表演、打陀螺、踩高跷、抛绣球、独竹漂等节目轮番上演,整个活动会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现场还有萌娃用民族元素作画,展示了孩童眼中的壮乡美。在赶歌圩节目中,学生用胶泥制作壮家菜肴,嘉宾体验蜡染制作,现场欢声笑语一片。

此外,“民俗美食一条街”现场也是热闹非凡。五色糯米饭的桌前排起了长队,明秀小学孙老师介绍,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蓝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现场还有粽子、仡佬族烤香肉等各民族美食,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指大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覃艳娟表示,广西各中小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来庆祝我们的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看到这么多家长参与到“壮族三月三”活动中,感到非常欣慰。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国家,中华文化有着灿烂的历史,学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们来自祖国各地,大家可以讲自己的方言,也讲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还可以跟我们讲非常标准的英语,多种文化交融,我想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将会越来越丰富,我们国家民族和谐团结进步将会在这一片土地越来越好。未来这里会产生艺术家,产生思想家,产生科学家,但是美好的童年是一个起步,我觉得当前的孩子们要好好珍惜这么一个美好的时代和珍惜这么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报答社会,报答我们的党和国家。

潘卫红校长致辞时表示,多年来,明秀小学将民族文化、民俗活动融入校园环境、课堂和多种集体活动中,今天,是师生展现民族教育成果的盛会。通过桂风壮韵歌舞表演、民俗艺术展、民族体育竞技、饮食文化等形式进行展示,将壮乡民俗与校园文化完美体现,在这里我们共同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助推壮乡文化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任、总导演王杰清表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南宁市明秀小学有着不同阶段的教育环境,这两所学校在全区院校中民族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民族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较为突出,他們从参与体验式教学,运用情景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到将各民族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均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选择在这里举行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就是要大力宣扬他们的超前理念和先进经验做法,宣扬这种根植于他们心中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激发不同阶段学子挖掘、弘扬、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激情,这也是我们选择在这两所学校举办此次艺术节的初衷。

本届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由广西电视台《绿色广西》栏目、央视华人频道《中国故事》广西栏目组和广西新闻网红水河旅游频道联合主办,由南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青团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明秀小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和广西红水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得到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语委、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南宁市西乡塘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供稿/大地)

猜你喜欢

武鸣壮乡南宁市
浅谈撤县改区后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以武鸣区为例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渝水区下保村: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家园
Sam’s Family
关 公
壮乡三月三
我家在壮乡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