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乡土资源浸润爱乡情怀

2018-08-22赵晓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学生兴趣

赵晓

摘要:“家乡的物产知多少”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不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的一篇重要课文。目的是安排学生了解家乡物产,让学生对家乡有更近翼部的认识,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怀。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

关键词:家乡物产;学生兴趣;生活体验;爱乡情怀

一、通过活动板块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块一:说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先出示春卷、汤团、青团、茶叶蛋、粽子、月饼等的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吃吗?你知道这些小吃跟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吗?然后一起来记一记。通过图片展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节日。

板块二:通过实物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对家乡的物产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些我们家乡的传统糕点,有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豆酥糖,请学生尝一尝、猜一猜、夸一夸。“尝一尝”的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围了过来,吃的津津有味。“夸一夸”因为用的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学生们个个面带笑容,连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板块侧重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赞美家乡糕点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通过亲手制作小吃,让学生增进对家乡物产的了解。通过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同学们保持了良好的积极性,各个精神饱满,踊跃参加,不仅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物产的理解。但在制作过程中,考虑到时间有限,没有完成的只能放在课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做作的过程中,老师只要做好指导、引导、点拨作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是非常好的!通过开展这一板块的教学,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重点抓好三个关注,提升教学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开展家乡物产知多少的教学中,我又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例如教材中的插图虽然精美,但由于只是范例,难免有着一时一地的局限,与我们家乡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差异,我就让这些图片成为生发点,举一反三,衍生出许多新的图片,新的内容,收集更多符合于我们教学实际的图片。另外我在教学中摘录了我们家乡的一些有趣的儿歌,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课堂上,通过“我们也来做小吃”这一环节,各小组动手实践,亲自来制作高点。我们班的学生能如此麻利地做好一份家乡的高点实在大出我所料,能如此愉快地与小伙伴进行合作也令我刮目相看。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小学生的能力,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制作之前先请他们说说搞点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让学生参与,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获得了体验,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四、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室搬到了综合实践基地的烹饪室,以说一说、尝一尝、夸一夸、做一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强调了活动性,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浙江省德育专家黄黎明老师就多次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她说:“我们的品德课要‘实,实实在在的‘实,要‘效,效果的‘效,课堂要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实在在的提高。”我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经常考虑这个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满足学生的愿望,体现组织活动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课堂駕驭能力不够。

比如,一上课我就请学生谈谈到烹饪室上品德课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大多是从第一次来烹饪室上课感到很新鲜,很幸福以及烹饪室里贴的图片很漂亮、馋得人直流口水等角度来谈。那么,到学生亲自动手做小吃时,就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到烹饪室能够让大家亲自动手做吃的,能亲口尝到自己亲手做的成果等,以加深对校园设施的进一步了解,起到一课多得的效果。

2.个别活动设计有待商榷。

在板块二中有“尝一尝”这个环节,请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桌上的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和豆酥糖都尝一尝,大家一听说可以开始吃了,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大喊大叫,全然不顾此时正在上课,而且费时较长,大概有七八分钟左右。怎样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吃得文明,感受吃中学问显然还有待商榷。

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张新的白纸,我们人人都是这个起点的运动员,我们人人应该是这张白纸的描绘者。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寻得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教学的万亩良田,培养出品德崇高、身心健全、充满智慧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梁玲.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J].中国科技,2016,(01),

[2]张建军.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设计[D].中南大学,2015,(03).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学生兴趣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