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书法对其绘画的影响

2018-08-22秦哲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赵孟頫

摘要: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人写字与绘画的“文房四宝”完全一样,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画,自然把书法的用笔带入画中。赵孟頫在书法上与绘画上都有着杰出的表现,这与他早期的书法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赵孟頫;书画特点;绘画风格

赵孟頫是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书画同源”理论对赵孟頫绘画之影响

赵孟頫在《枯木竹石图》题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一语点出了书画理法相通,笔法相近,笔墨交融,情趣同生的特点。毛笔、墨、宣纸一直是书法与中国画共同需要具备的载体。在谢赫的“六法论”中最为看重“骨法用笔”。“骨法”就是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的表现形式,是构成结构与形体的重要部分。作品中每一根线条都充斥这书画的生命力,都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每一根线条的产生都离不开毛笔的勾勒。所以说毛笔是中国书画都必备的工具。其次,宣纸这个载体是万万缺不得的。在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伴随着书法艺术的逐渐成熟,独特的笔墨技巧,给了绘画以极为深刻的启示,在对书法笔墨大胆的运用和探索中肯定书法笔墨技巧在绘画中的价值和意义。

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灵魂。中国画本身就带有强烈浓厚的书法意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展现着书法之美,流露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又与书法艺术重视用笔技巧不谋而合,或者应该说国画用笔灵感正是取自书法艺术。

书法也是绘画的主要构成方式。对画来说,关键在于笔墨的运用。由于赵孟頫在书法上花了大笔的时间和精力,依靠着对书法独特的热爱,赵孟頫练就了一手独特的书法。在绘画中,他将书法的经验加入到了自己的绘画当中去,铸就了他的“书画结合”的绘画风格。他在绘画中特别强调要在绘画的整体上表达出书画结合的思想,不但是在绘画时的用墨上的立体感觉和节奏变化的体现,除此之外还要在用墨的深浅浓淡上花费力气,在用墨的同时,用各种不同的书法特点来表现用墨的浓淡干湿,就能表现出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的画风。中国书画除在起源、用笔等方面一脉相承,并且在艺术境界最求与审美观念上也有着许多相似之的地方,以此可见,书法与绘画已经完美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赵孟頫书法特点对其绘画影响

元代初期以至后世对赵孟頫的赞誉都很高。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其在书画创作中笔灵活,墨色变化自然。在书法艺术中,他在对笔法墨法的运用上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有“藏头护尾,力在笔中”的中锋用笔,和与中锋用笔相对应的侧锋用笔。他十分讲究笔锋在横向运动时的转笔与折笔和在纵向运动上的提笔与按笔。在点线的外形来说,用笔分圆笔、尖笔等。在用墨方面,为了使墨色更加丰富多样,关于用水的多少与时间上有更深的讲究,这些都是为了获得一种不同的感情, 不同的韵味, 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情趣。书法用笔的序列性和连贯性被汉字书写的规律所决定。汉字的笔顺又决定着书法用笔的序列性,笔画运动的方向感是由笔顺造成的,由此使得书法用笔在本质上虽不同于绘画用笔,但二者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共通之处。

赵孟頫书法线条流畅而富有筋骨内涵。他在书法上的高度成就和对线条纯熟运用对他的绘画有着直接的影响。赵孟頫晚年常摹写《汉汲黯传》、《法华经》、《金刚经》等。在绘画上,擅长人物、鞍马、竹石、禽鸟、山水、花木,等各种题材,在赵孟頫的笔下都妙趣横生。就像学习书法一样,他的画作也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而后自成一格。

结体宽绰秀美,削繁就简的书法形式也深深影响着他的绘画。“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中的形即是字体的形态形式,在绘画中展现出来的就是构图的合理性。小至枝桠树叶,大至整个画面的布局与安排,都是需要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的。赵孟頫的绘画和书法一样,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用笔上,都拿捏的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赵孟頫卓越的书法也给他的绘画增添了些许意味。纵观赵孟頫现存作品,几乎每幅绘画都有几行题字或诗句的展示,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绘画形式,充分展现赵孟頫能书善画的高超本领。

以《双松平远图》为例谈其书法对绘画之影响

赵孟頫山水画技法上最具有概括性的现存画作当属《双松平远图》。《双松平远图》运用白描手法来展现,两棵盘曲的老树屹立于作品右端;在松树的绘画中松树的枝干、树皮和松针成为最为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在这里,作者采用中锋用笔,在对松树的主干轮廓和枝干造型上采用以“写”代画的形式使两颗老松树跃然纸上。在对主干和小枝的描绘上也是不尽相同,线条的圆厚与放松便是同为枝干中的细微差别。接着是对树干上树麟的勾画,在形状上有大有小,在用墨上有浓有淡,结构上有疏有密,安排妥当。因为树麟的形状为椭圆形,因此在笔锋的运用上便有了书法形式上提按和转折上的呼应,这使画的麟皮更具写的秀丽。最后是松针,画家在对松针的绘画中采用坚挺的笔锋,用笔尖锐,松针如一簇簇钢针一般,将松针的形态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松树脚下是对窠石的描绘,画家勾皴并进,用笔极为自然流畅,中侧锋的巧妙转换不但完成了为石头造型的任务,并且形成飞白效果,充分展现了石头的质感特征。作者在行笔过程中着重注意笔中的水墨变化,使线条的干湿浓淡变化丰富。即使不用大面积的渲染,也可以自然的表现出物体颜色的深浅变化和质感的不同。就绘画而言,赵孟頫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在笔墨运用上他突破了唐人与宋人的成法,取得自己独立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

[2]李铸晋:《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北京:生活﹒读書﹒新知三联书店,2008。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秦哲(1994)男,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赵孟頫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的棱角
去故宫,看无所不能的赵孟頫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