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语见日本文化

2018-08-22李钦莲韦一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词源发展历程寓意

李钦莲 韦一

摘要:茶文化作为一条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加强了中日两国的联系。日本茶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化中,整合构成了综合性的本民族文化。本文从日本“茶”的词源及其发展历程来进一步了解日本茶文化;通过对“茶”谚、茶名等在日语及日本文化中的体现进行了论述。分析茶在日本文化中人生哲理、经验教训等,更深入了解日本的茶文化,促进对日语的学习。

关键词:词源;发展历程;寓意;茶谚文化

茶文化不论在中国还是日本生活中地位卓然。日本人的社会交往中也越来越离不开茶,不论是茶叶、茶具甚至茶事活动在生活中也经常可见,体现了日本独特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日本“茶”看似为平常之物,实则蕴藏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1日本茶的词源

日本与中国为一衣带水的邻国,而日本茶由中国茶发展而来。相传奈良时期(又称“日本唐化”时代),日本深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大量禅僧入唐学习,回国时又将茶文化等各种文化带回日本。起初,因茶属舶来品,所以在日本被视为奢饰品。此后,日本僧人开始种茶,并开始在国内传播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1.1日本“茶”的词源

古代日本只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没有的文字。当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后,把汉文化逐渐传入日本,日本人才通过汉字开始记事。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联系,而茶文化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日本“茶”兴起于奈良时代,在室町时代得到较大发展。日本茶文化最早由日本的最澄和尚在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据《类聚國史》记录,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茶”也随之出现在日本人们的生活中。

1.2日本“茶”的发展历程

在世界上,“茶”只有两种读音,英语“tea”和“茶”的中文读音(CHA)传播于世界各地。日本“茶”也由“荼”字演变形成。最初,“茶”在日本读作“さ”,这是由唐音发展而来。而后,由于中日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日本人开始学习并发明创造了“茶”的新读音,读作“ちゃ”,而“ちゃ”也是人们的惯用读音。日本人慢慢开始吸收新知识,逐渐把“茶”读作“ちゃ”,并流传至今。因此, 在日语中,“茶”在日语中可读作“さ”亦或者“ちゃ”。

2“茶”在日语中的体现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日本茶文化中,通过茶名、茶具和茶谚进一步了解日语中的茶文化。谚语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一种言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2.1茶名在日语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日本“茶”也随之发展创新。由一开始单一的“茶”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品种不一的茶。而“茶名”对应的日语读音也有“さめい/ちゃめい”。笔者对茶名进行了相关总结、分类。如下所示:

日本绿茶(りょくちゃ)分为;雨露(ぎょくろ)、抹茶(まっちゃ)、煎茶(せんちゃ)、番茶(ばんちゃ)、茎茶(くきちゃ)、粉茶(こなちゃ)、焙茶(めいちゃ)、玄米茶(げんまいちゃ)等。其中,日本人尤爱抹茶,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之中。诸如抹茶蛋糕、抹茶奶茶、抹茶千层等。另外,玄米茶也受上班族喜爱,它具有保健功能,如:消除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消化等。

外来茶:グリーンティー(green tea)、ミルクティー(milk tea)、レモンティー(lemon tea)、アイスティー(iced tea)、ダージリン(Darjeeling)、ハーブティー(herb tea)、カモミール(camomile)、ローズヒップ(rose hip)、レモングラス(lemongrass)、ジャスミンティー(jasmine tea)。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茶,如红茶(こうちゃ)、乌龙茶(ウーロンちゃ)、鉄観音(てっかんのん)、普洱茶(プーアルちゃ)等等。

由此可见,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被大众所喜爱。学者也可透过茶名的茶艺来解读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由上文对茶名的列举和分析,表明了日本人对茶的喜爱,以及在学习我国茶文化的过程当中既有继承保留,又有变革创新,发明了一些新的日语词汇和外来语,形成了属于自己本民族专有的茶文化。

2.2茶具在日语中的具体体现

日本茶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从格局摆设到茶具器皿再到精神内涵,都形成了一整套日本独特的文化。日本茶讲究型、气、美、禅四大文化元素。其中“美”指原本朴素的实用性茶具所散发出来的不拘泥、不刻意的自然之美。在日本,茶具的使用和摆放等都很有讲究。茶具在茶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茶具主要由竹、木、漆木、瓷器及金属等材质制成的各种壶、碗等。人们常说的茶具是饮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入、花入(插花的壶)、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对茶具可进行如下分类﹕

烧水的:风炉(ふうろ)、地炉(ちろ)、炉灰(ろのはい);点茶的:炭斗(すみのひ)、水勺(みずけ)、水注(すいちゅう)、;添炭用的:羽帚(はねのわし)、炭斗(すみのひ)、灰器(こき)、火箸(ひのはし);壁龛的:香盒(こうばこ)、桂轴(かつらじく)。诸如此类的还有茶碗(ちゃわん)、茶磨(ちゃよす)、茶筅(おちゃせん)、茶勺(ちゃづけ)、茶巾(ちゃきん)、茶罐(ちゃかん)等。

以上对茶具的了解,可以得知,日本人不仅喜欢喝茶,对茶具的运用也颇有讲究。如今茶具在日本茶文化中不仅仅是饮茶工具,通过茶具的使用来完美的展示日本茶及其茶艺,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和严谨态度。 对茶具种类的列举更是发展了日语词汇,丰富了日语文化,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念。

2.3茶谚在日语中的具体体现

谚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但拥有文化韵味,还具有一定的哲学道理。日本人根据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等发明了茶谚,如:

养生方面:“茶は水の詮”(指好茶离不开好水)、“朝茶には福が增す”(清晨一杯茶,添福又安康)、“朝茶に别れるな”(勿忘清晨一杯茶)、“朝茶に七里帰っても飲め”(哪怕赶路七里,也要饮上一杯茶)、“茶は十德”(饮茶有十德)、“濃い茶目の毒気の薬”① (浓茶治眼翳)、“茶腹もいっとき”(喝茶填肚皮,只能抵一时)、“宵越しの茶は飲むな”(勿饮隔夜茶)等,体现了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它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还可以明目,但要恰当饮茶,切忌空腹喝茶、睡前喝茶、喝隔夜茶等。

哲理方面:“茶の花香より気の花香”(待人之心香尤甚茶之香)、“茶の初穗を飲むと憎まれる”② (自饮新茶,遭人嫉恨)、“茶殻も肥(こえ)になる”(茶渣也是肥)、“茶は茶屋に”(饮茶还需到茶室)、“親の甘茶が毒となる”(父母的甘茶,子女的毒药)、“それは茶番だよ”(那是耍花招)、“茶碗と茶碗”(相处不和)、“茶坊主”(谄媚讨好别人的人)、“彼らの関係は茶碗と茶碗です”(他们相处不和)、“色男は茶漬け”(不足为奇的事物)、“茶々を入れる”(捣乱)、“祖母育ちで甘茶々な”(宠溺)、“茶化す”(开玩笑)等。这些谚语以茶喻人生,体现人间冷暖,告诫人们、激励人们。除此以外,还有“茶は水の詮”(好茶离不开好水)体现了要烹制好的茶叶,用什么样的水是很关键的。

总而言之,茶谚多来源于生活实践,交织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睿智的幽默,阐释了日本文化的处世之道,对现当代人的生活也颇有启迪。

3“茶”寓意中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中,“寓意”则指人们因循茶文化的一些核心价值理念(如禅宗讲的“静”,“寂”和儒家学说讲究的“和”、“忠”等等)对特定世俗事物表现出的价值立场、特定态度和审美过程。日本茶本是由中国茶发展而来,但如今日本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藝术形式、制作工艺等,对日本茶的发展,总结了如下几点:

3.1日本茶的社会化

茶文化经由遣唐使、留学僧等传入日本后,最初仅仅流传于上流社会及少数的寺庙中,包括权势的统治者、将军阶层、和中国存在贸易交往的商人、高层僧侣等等,围绕体验茶文化的禅宗修行和“精神享受”。这种极小范围的茶文化实践事实上是将陆羽的《茶经》中制茶工艺复制粘贴到了日本,这种饮茶习惯一度成为一种“唐朝雅事”。而这一时期日语中“借茶寓意”的常用表达基本属于一种“精神文化”。日本茶文化的始祖村田珠光就将日本哲学中的“幽玄”思想与“谨、敬、清、寂”一起归结为日本茶文化的核心寓意。从此,日本茶文化在精神层面自上而下的普及,在传播上形成了完整的价值模型。

从整体上来看,唐宋时期的日本茶文化基本上处于一个“上流社会模仿唐风”的阶段,这一时期常见的日本茶文化

3.2日本茶的生活化

公元九世纪后期,日本停止了向中国派送遣唐使的传统。这时官方单向学习停止,民间双向交流开始。茶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密切,社会一般大众对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有所接触,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便是生活化的一种形式,而一期一会的精神也广为流传,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不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和千利休把禅的内涵引入茶道,那么今天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席间的茶水也早就被可口可乐代替了③ 。”依靠一系列特殊的行为实践,茶文化在日本得以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

自此日本茶文化出现了转折点:从强调精神体验或清规戒律式的修身养性上升为强调“养生保健(よじょうほけん)”、“解渴治病”等物质层面。久松真一的《茶道哲学》和冈会觉三所写的《茶本》等著作都察觉到此时的日本在“全民皆茶”时代发生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即由一种精神艺术发展到一种生活习惯。大体与日本茶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一致,而日本茶文化也是这样一个由“形而上”到“形而下”逐渐渗透的过程。这时期日本喝茶技艺已从单纯的模仿煮茶、斗茶发展到“泡茶”,与此同时,日本茶文化的表现中的演出环节也由“只容许男人表演”扩展到“女性表演”,完全成为一种世俗化的实践,为日本女子教育事业打开了一个紧要的基本条件。而日本的茶文化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们阐述禅宗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其蕴含的生活经验,也需要吃茶人用生命来理解领悟。

3.3茶文化的世俗化

日本当代文豪川端康成的《千只鹤》中有一句有名的茶文化寓言:“现代已经变得悪俗的茶道”。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讽刺了日本茶文化在如今已经从过去强调雅事、修行哲学、和谐等价值逐渐转移到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方面。尽管日本茶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中国的禅宗思想,但是,由于当今日本社会商品经济高速发达,茶文化后来逐步掺入了日本本土的一些思想如军国主义精神、武士道精神等。而其茶文化核心思想和价值追求逐渐偏离了传统精神所代表的“和、敬、清、寂”的核心思想,同时也将日本茶文化的一些环节,如“茶艺”、“斗茶”等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一种纯粹脱离了人们生活实践的“悪俗文化”。有专家学者认为现当代日本茶文化的“表演”是在“以形点茶”而非“以心点茶”,茶文化的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根本没有心灵的沟通、交流,没有将这种具有东方特色的生活哲学系统作为一种修行哲学,而单纯的只是将它当成一种做秀的表演,即由一种生活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

不难看出,日本茶文化在经历了一个从模仿照搬、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发展的过程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发展过程。在深入研究日本茶文化时,需要注意传统的 “茶道四谛”已成为农业社会的一种古老的教条,当今日本茶文化在流变中逐渐发生了世俗化的变革④ ”。因此在开展跨文化交流时,应充分看到这种日本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展现出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茶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经验。

结论:

茶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文化对社会语言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交流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交流,在国际化交流愈发重要的今天,有效巩固跨文化交际成为推动国与国之间相互理解的必要途径,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在往后获得人们持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梅棹忠夫等编著 『日本语大辞典』[M].讲谈社1995

[2]鸿宇.茶之日本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31.

[3]贺静彬.日语中与茶相关的表达与外延[J].福建茶叶,2018,40(03):274.

[4]李霞.略谈日语中的茶文化和“茶”字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06):331-332.

[5]邹东凛. 浅析中日两国的茶谚文化[J]大众文艺,2010 (21):213

注释:

①贺静彬.2018,40(03):274

②梅棹忠夫等编著.1995

③鸿宇.2005:31.

④周虹.2015(6):166-168

猜你喜欢

词源发展历程寓意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模仿老鹰的乌鸦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连载)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简析英语成语的典型特征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