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不是中国汽车必经之路

2018-08-22管宏业

中国汽车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宝马贸易汽车

管宏业

就在中国对等回应,将对原产于美国的500亿商品加税第三天,美国挥舞起更大的大棒。4月6日,特朗普表示,鉴于“中国不公平的反击”,他已责成美国贸易代表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也就是说,特朗普计划向总价值1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

4月6日晚上八点,商务部召开记者会强调,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在应对措施上不会犹豫。如果美国公布1000亿美元的清单,中国将立刻反击。

很显然,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态度让特朗普非常意外,恼羞成怒下抛出“1000亿美元”的炸药包。但这并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说说而已,《汽车人》认为,即使冒着打垮现行全球贸易体系、甚至出现相当程度经济危机的风险,美国以及部分老牌既得利益者,也要抵制“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千方百计遏制“两个一百年”的发展势头。

用贸易平衡的理由很难解释通为何将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锂电池等列入加税清单,实际上,在中美贸易间,汽车贸易是中国逆差、美国顺差。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8.02万辆汽车,金额130.77亿美元;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3万辆汽车,金额14.3亿美元。美国实现顺差高达113.17亿美元。

可以预期,倘若中方启动对美产汽车的反制措施,这113亿美元的顺差将大打折扣。

宁愿放弃眼前的肥肉也要打压中国制造,特朗普的决心可谓坚决又坚定。

将汽车列入清单,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要是打压冉冉升起的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还没进入美国市场就有可能面临关税壁垒。

实际上,大多数海外媒体在描绘这场巨人间的贸易战时,也基本上没有将其简单地视为“大豆对钢铁”的战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认为,中美贸易纷争,既是为了经济实力,也是为了国家安全。对于中国这个新兴大国崛起的焦虑与制衡,才是美方启动贸易战的真正原因。

發生在2018年的这场贸易纷争,很可能是中美两国赌上后20年国运的一场生死较量。

美产汽车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中国俗语:杀敌一千、白损八百。意思是表面来看进攻方获得胜利,但其实是两败俱伤,损人不利己。

但就汽车而言,倘若美国加税引发贸易报复,对美方而言那可纯粹是赔本买卖。

2017年,国内汽车进口量达到121.6万辆,同比增长16.8%。按照国别来看,位居前列的分别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匈牙利;从品牌来看,分居前列的分别是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丰田和保时捷。

从销量来看,2017年美国车企向中国出口排序分别为:福特(林肯)、菲亚特一克莱斯勒、特斯拉和通用(凯迪拉克)。

这其中福特成为美系车在华最大的出口商。2017年,福特品牌进口车为18819辆,车型包括探险者和野马;而福特旗下高端品牌林肯去年销量达到54124辆,涉及大陆、MKC、MKX、MKZ、领航员等。

与雷克萨斯、保时捷、林肯一样,特斯拉至今在华以纯进口形式经营。2017年特斯拉在华销量为17030辆,全球销量占比16.5%。由于至今没有盈利、在华国产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加上马斯克前不久在特朗普面前给中国“上眼药”,可以预见,此番中美贸易战火燃起后,特斯拉在华空间将大幅压缩。

得益于在华合资企业上汽通用的成功,也受益于全力押宝国产的预见性,凯迪拉克在华进口业务规模并不大,去年销量为415辆。仅从进口量上来说,通用或许是受影响最小的美系车企。但在2016年年底,就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放出风声将与中国展开贸易战的敏感时刻,上汽通用因为“价格垄断”被上海市物价局做出行政处罚并罚款2.01亿元,其中或许有多样解读。

除了土生土长的美系车外,受加税影响的也涉及在美国生产的非美国品牌汽车,这其中,宝马和奔驰或许将无辜中枪。就在今年年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在回答贸易纠纷的提问时还说:我们不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作回应。但如今,中美贸易纠纷却把宝马拉了进来,2017年,宝马向中国出口了6.1万辆X5和X6,绝大多数产自于宝马的美国工厂。以一辆排量3.OT的宝马X5 xDrive35i计算,此前税费为26.48万元,加征25%的关税后总税费将达到39.78万元,税额增幅达到13.3万元。也就是说,这辆此前国内售价83.8万元的宝马X5,在征税后售价将接近100万元。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止是宝马,包括奔驰的GLS,丰田的塞纳、红杉、Tacoma,日产的QUEST,英菲尼迪的QX60、QX80等非美系品牌车也都是“美国制造”,势必受加税影响。

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任何一个品牌的汽车产品并不具备惟一性和排他性,“美国制造”汽车正成为此番贸易大战的牺牲品。

遏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策

当特朗普还在和墨西哥总统涅托扯皮,为他设想中高达9米的美墨边境墙找人买单时,一道更高的墙已经竖在了中国汽车面前一一在加征25%关税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后,美国或许将成为中国汽车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

当下国内汽车出口国家较为分散,主要还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2017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共计106万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为伊朗、越南、智利、秘鲁。向美国出口仅有5.3万辆,占比仅为5%。零部件环节,去年中国进口美国28亿美元(占比7%),主要是传动系统、发动机零部件等;出口美国170亿美元(占比25%),以车轮和轮毂等行驶系统零部件为主。

虽然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但在面对不公平的准入门槛时,中国品牌愈发谨慎和务实。

“要核实综合成本,如果亏损了肯定不干。”前不久,广汽集团高层在分析进入美国市场时表示,对于准备出海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美国市场只是其中一个选择,并不是必然之路,特别是在美国收窄入口、启动保护主义之后。

长城汽车也表达了相似观点。前不久的股东大会上,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认为,虽然出口是下一个必经之路,但美国市场并不是首要选择。对长城来说,重点将放在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国家。

相对来说,对美国加税更加敏感大多是正筹备进入美国的新造车力量,包括蔚来汽车、车和家等新能源车企。美国提高新能源车的征税,显然打乱了此前的发展计划。

当然,出口从来都不是扎根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从日系车在美国的成功可以看出,惟有大规模地本土化建厂,或者就像克莱斯勒一位前高管不无嫉妒地指责日系车那样,“将美国国旗包裹在身上”进行情感营销。

问题在于,从处心积虑地针对“中国制造2025”关键内容推出征税清单,到肆无忌惮地签署“台湾旅行法”挑战“一中”底线,特朗普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什么贸易平衡,而是延续泠战思维,全面围堵与遏制中国。

此前的华为遭遇也已经表明,高铁也好汽车也罢,在美国成功的几率并不大。

根据美国第三方调研公司拉斯姆森的数据,尽管丑闻缠身,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却在日前达到就任总统以来的最高: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肯定了他的工作表现。

美国《纽约时报》曾以美日关系、美苏关系分别做对比,说明中美关系之难:日本在商业与科技上是竞争对手,但在军事上是盟友;苏联在国防与科技上是对手,但在商业竞争上不值一提。

当一个商业昌盛、科技腾飞、军事崛起的中国出现在美国面前,你说特朗普该怎么办?

猜你喜欢

宝马贸易汽车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宝马战阵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