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08-22杜国宝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合数质数竞赛

杜国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创设活动情境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把媒体引入数学课教学,既能耳闻,又能目睹,这样的教学效果别具特色。电教媒体具备独有的特点,集声、色、光、图为一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受到刺激,促进情感思维信息在传递与反馈方面形成快速交互,从而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主动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转变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生非常投入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还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直线和线段”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呈现出“小灵通和小机灵带我们去漫游数学王国”的画面,在简短讲述后,提问“你们愿意去吗?数学王国里有许多数学知识等着你们来学习。看,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再出示两组“线的对比图”,同时提问:“左右两组线有什么不同?”“直线是怎样的?”接着又用动态画面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小灵通和小机灵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这时,用动态演示:先出现一个亮点,由这个亮点出发,亮点逐渐向左右延伸,成为一条直线。这时老师讲述:由一点,向左向右延伸成了一条直线。这一电教手段的演示,由静态变为动态,再变为静态,更为鲜明直观和有趣。

四、开展游戏竞赛

(1)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节干巴巴的概念课,可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座位号数判断质数、合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座位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2)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悅,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争当小小巧算家”和“师生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动手操作实践

人们首先是利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接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由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苹果,课上做分苹果游戏。

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盆?

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过程 ,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手足无措。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在同学们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讨论做了铺垫。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合数质数竞赛
质数迷宫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质数找朋友
创新思维竞赛(3)
质数“嫌疑犯”
创新思维竞赛(6)
质数嫌疑犯
巧记质数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