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8-08-22杨学元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历史渗透

杨学元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并从知识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在情感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渗透的方式及内容,使情感能够完全融入进历史教材内容之中,从而实现有效地情感教学。本文通过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有关案例,对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有效地教学对策及意见。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一、前言

初中历史属于初中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的历史进程,铭记每一阶段的历史转折点,并从历史中学习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历史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教学的风格、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历史课程教学方式及内容的创新。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做如下分析,希望相关的言论能够起到教学的借鉴作用。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研究

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情感融入,将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具体生动、富有情感的色彩,以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热情,最终领会历史知识中包含的精神和思想[1]。同时,现阶段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其中,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可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符合了当前初中教学的发展要求。根据情感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意义,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容易放下学习的戒备心,这样情感教育的渗透更加容易和简单。所以,当老师准备开始上课时,应该保持微笑和喜悦的心情,利用微笑和喜悦来感染学生,从而调节课堂紧张的学习气氛。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工具来增添教学的情感色彩和学习气氛。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等历史内容时,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保持积极、快乐、喜悦的教学情绪。这样有助于学生放松紧张的神经,从而敞开心扉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及内容。一方面,老师在讲述“开国大典”的过程及内容时,始终要保持高涨的教学情绪,运用微笑和喜悦的心情感染学生,特别讲到阅兵式及群众游行时,应该给学生呈现出喜庆、宏伟的视觉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借助音频播放设备,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来渲染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课堂的上课氛围。如在讲述到阅兵仪式等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宏伟的音乐做为背景音乐。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更易投入到课程的学习,感受到阅兵式宏伟壮观的气氛。

(二)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

历史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如果我们可以利用有效地语言互动,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言本身包含着灵魂和情感,有趣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利用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将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历史课程教学更具感染力。

接着上述“开国大典”的课程教学例子,首先老师需要重视其讲课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之后,老师还要注意课程语言的表述。如注意自身讲课的语调、神情和动作等。例如,在讲到“开国大典”的过程及内容时,老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音及语调,特别是讲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宣告内容时,应该使用激昂的语言,有声有情地表達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要保证语言的庄严性和客观性。另外,在讲述国家阅兵式的盛况时,老师将课本内的描述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加和延伸,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当时阅兵式的宏伟和壮观的景象。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盛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注意教学案例的引用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我们将初中历史课文的内容与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及事物相联系,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拓展历史教学的领域[2]。另外,在情感教育模式下,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将课文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情绪,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以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教学内容为例。一方面,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对比改革开放前后老百姓生活情况的转变。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引用一些课本外的图片及内容,分析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内容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进步。比如,以当前人们支付方式的变化为例。当前人们比较喜欢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来进行交易,这与我们传统的纸币支付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当前比较流行的支付方式,利用图片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做为课程案例的导入内容,分析支付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活力,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知识中领会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涵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课程语言的合理应用、教学案例的科学引用等。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情感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后营造出有趣生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罗勇刚.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13(1):00036-00036.

[2]吴娟. 初中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研究[J]. 情感读本, 2017,24(27):13-1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历史渗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