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校音乐教育回归音乐性内容

2018-08-22刘怡琦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舞曲乐曲节奏

刘怡琦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隐藏在音乐背后的音乐性内容,往往被直观的独立于音乐外的音乐形式要素所掩盖,学生接触到的音乐只有理性的知识性内容,失去了音乐内容固有的美。

关键词:音乐内容;审美;情感

通过走访发现,现阶段,无论中学还是小学,大多数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讲授的重心在节奏时值、音高变化,用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中体态律动、声势教学等教学方法体验音乐,模仿音乐中旋律、节奏等音乐表现因素,从而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涵义,音乐作品中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征以及音乐作品中绘画性、文学性内容等等,都没有向学生展示。

一、案例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弗朗索瓦·戈赛克(Gossec,Francois Joseph)的D大调《加沃特舞曲》时,首先要同学们聆听音乐,并判断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问中同学们很容易说出乐曲所表达情感的关键词:高兴、欢快、活泼等。紧接着,老师在PPT中展示《加沃特舞曲》呈示部旋律的谱例,并讲解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在时值长短上的关系,及四分休止符。教师示范用原地踏步、原地小跑和站立不动分别代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关系,引导学生重复几遍后带入呈示部音乐片段,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律动。并让学生聆听展开部旋律片段,分小组自主探究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并自主设计表示十六分音符的动作。最后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设计的动作,教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用《加沃特舞曲》创编的舞蹈《小鸡啄米》。

教师在课堂上熟练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自由创编,可以说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教学模式。如果不分年龄层次,所有的音乐课都只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法来讲授音乐的基本知识,由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感受节奏、旋律,这其中是不是少了些什么?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能说出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无外乎类似“喜”、“怒”、“哀伤”、“平静”这样的概括性关键词,人类的情感表达也不外乎这几种基本情绪,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情感却是复杂多样的。

学生在初次聆听音乐,并初步判断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后,教师应当对音乐作品加以分析,让学生通过情感走进音乐,在想象、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青少年的情感极为丰富,也极其不稳定,音乐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引路者,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发展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认知能力、情绪调节控制力。由此可见,人类的基本情感种类不会有变化,但是教师可以结合作曲家所处时代风格特征来分析音乐中的情感,细化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认知。

学生在聆听弗朗索瓦·戈赛克的《加沃特舞曲》后,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停留在一个概括性的关键词:“高兴”之上,随后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段学习乐曲中的节奏、时值,并对乐曲进行自由创编,最终学会律动舞蹈《小鸡啄米》,一节课下来,学生思维中会将《加沃特舞曲》与《小鸡啄米》联系到一起,今后再次听到《加沃特舞曲》时,学生脑海中只会自动联想出一幅小动物觅食的欢乐场景,可以说这完全曲解了《加沃特舞曲》的音乐内容,是对《加沃特舞曲》的错误认识,其根源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学生对乐曲中节奏、时值等音乐形式要素的把握和理解,忽视了学生对于乐曲音乐性内容的挖掘和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感受《加沃特舞曲》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节奏特点,并让同学们自主设计不同时值节奏型的律动体态,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节奏的时值概念、熟悉乐曲律动,还应该带着乐曲本身风格体系。本节课学习重点是《加沃特舞曲》,其作者弗朗索瓦·戈赛克(1734-1829),从生卒年份我们不难看出,戈赛克是一位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尽管不像同时期的海顿、莫扎特那样出名,但其作品典雅的风格,仍带有浓郁的古典主义色彩。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逐渐走出教堂和宫廷,普通的市民也成了音乐的主要欣赏者,但较浪漫主义时期而言,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仍是理性的风格,其作品中的情感更为内敛、含蓄,此时的欢快、愉悦带有一种节制,每一个乐句的结束,有明显的收束感,在创编的舞蹈中也应该有相应的动作来体现,以及呈示部、展开部的不同音乐形象对比也应该是教师所传递给学生的。

二、对策研究

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美育教育,强调学校音乐课程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现阶段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只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讲授,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做支撑,才不至于把音乐基本知识讲得枯燥无味,偏离了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的定义。音乐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大量的节奏训练固然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但是过多的节奏体验活动则是肢解了音乐本身,破坏了音乐的综合审美。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应注重全面、深刻的理解和领会音乐的内容,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养成音乐欣赏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音乐的发展变化也与人类社会的息息相关,教师在音乐学科的教育中应当包含着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的讲授。这对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有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拓宽音乐知识技能和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文化水平、审美素养,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还要具备音乐专业素养与能力。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运用要适当,不能为了教学法而忽视音乐本体。

更重要的是,教师有必要懂得一些美学概念,懂得如何有效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6]徐玲.回归音乐的本源,面向生本的教育——浅谈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农村音乐欣赏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

[7]高樂平.琴歌舞笔——音乐教师基本功[J].中国音乐教育,2000.

[8]苏永乐.让音乐课回归音乐本源——以《恰利利,恰利》教学实践为例[J].教育观察,2016.

[9]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J].人民音乐,2013.

猜你喜欢

舞曲乐曲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