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8-08-22胡媛媛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问题

胡媛媛

摘要: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接触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也是学生奠定一切思想基础的启蒙阶段,是塑造小学生人格的重要阶段。然而众多学校及家长却把重点放在学生成绩和兴趣班的攀比上,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德育观的建立和培养。从而造成大多数学生基本素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及缺失诚信等问题。因此,各小学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正确引导。本文将会从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对学生德育教育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为积极引导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培养自身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德育教育的实施更关乎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它作为思想层次方面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塑造个人品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虽然不需要很深层次,但却对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基础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掌握学生心理,对小学生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和塑造健全人格。本文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指出了当今小学德育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内容

学校只有充分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内容,通过进一步把握其重点,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才能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颁布的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可以总结出,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大标准。从道德要求的层次来看,学校也可将道德标准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五个层次,这五个方面是逐步递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五个方面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影响,才能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来对学生实行教育渗透。

二、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实施也是对各学校和老师的极大考验,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人。因此,教师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务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德育教育机构管理

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在相关机构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校仅把德育教育工作交给代课老师和班主任是不够的,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仅停留在课堂上,不够全面;同时教师也无法做好政教机构和学生之间的衔接,使德育教育工作实施起来较零散,难以取得成效。

2、德育教育管理形式主义强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各种观点的概念形成较模糊,现阶段受到的教育都是被动接受的,因此这一阶段是教师容易引导教育学生的重要时期。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背诵《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组织相关主题的讲座或者举行德育题材的演讲比赛等表面形式上,并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造成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当前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知也十分片面,他们只是把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异、作业按时完成当成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学校外的表现。因此,当前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仅是对学生实行道德灌输,过于形式化的层面。

三、解决小学德育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德育教育管理理念得到贯彻的同时,德育教育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施的成效也在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针对以上德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来作进一步解决以提高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1、建立特定德育教育管理机构

小学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学校其他部门也不能袖手旁观。学校可以针对本校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健全德育教育体制,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建立德育教育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家校中心,整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德育教育也进行正确全面的指导。同时,也可充分运用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教育资源,通过一些部门的支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2、将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德育是脱离不了实际生活的,所以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也应回归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后有所感悟,得到反思。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教师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提高其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同时也可举出相关的新闻事例,让学生对其中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对其价值观的培养做出积极引导,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德育教育观念进行合理有效渗透。

小结:

思想道德的教育,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更是任重道远。教育工作者只有抓住学生的真实心理、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才能真正做到“育人”。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学生思想的个性化形成,道德观念的市场化趋势,社会舆论的开放化形势等种种问题,都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小学生本身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学校都没有对学生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无济于事,会对学生观念的培育出现偏差。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同时,针对如今德育教育工作实施的局限性,在德育机构建立的基础上,把德育教育内容运用到课堂中,把德育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提高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質的提高。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挑起的重担,也是今后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鲁凡.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G].留学生,2015(09)

[2]陆逊.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方法的研究.考试周刊,2018(02).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