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018-08-22方婧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课程培养小学语文

方婧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打好语文基础的前提,是语言训练的基础,是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的特点是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激发思维,展开联想在学习语言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中促进学生学习语文。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方面所做的一些探讨与做法,对广大的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引言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从以教师为主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1]。教师和学生呈现出的是平等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充分地培养,不能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踊跃发言、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自主学习模式以其自身高效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将其与小学语文有机整合,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因此加强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的内涵分析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所拥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它既强调了教师的指导环节,又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再对思考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建议下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另外,学生还可自行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并在不脱离整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体验性学习[2]。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

在小学生学习中,由于没有独立的学习意识,不知道怎么去进行学习,完全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小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的教学步骤和方法,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学习多少,对于主动学习根本就没有概念,甚至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认真去完成,这主要是学生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或者是没有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老师在教学的过长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自主学习[3]。

(二)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不足

目前小学生拓展阅读能力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害怕,导致不愿意去进行阅读面的拓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候遇到的问题不能进行自我的理解和吸收导致,拓展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情况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候老师应该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范围的确定,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能够锻炼出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动力。

(三)缺乏必要的趣味引导

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有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活动过于枯燥,不仅课堂氛围过于严肃,而且没能设置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学生很难在自主学习中找到目标,也没有强烈的动力来刺激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走进课堂,没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的。

(四)没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中,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导学式教学为主,还没能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着眼,引导小学生主导学习语文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4]。首先,没能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情境,无法吸引学生走入自学活动,其次,不利于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活动,学生没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再次,学生不能在自学中获得成就感,这样不利于自主学习活动长期开展。

三、培养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学生的自律性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但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懈怠情绪,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一方面,自律性强的学生在思考能力、思维发展上会体现出一定优势,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自律性的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便可以在没有教师、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对独立性的形成也有所帮助。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教师授课的进度和教学效果。首先,多媒体的应用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制作动画课件,放映多媒体影片,教师收集资料的范围得以扩展,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延长了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注意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主动地对需要学习的资料进行查找、整理。互联网上的资料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结合图片解析更容易对资料内容进行理解。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可尝试自己动手做课件,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索学习持鼓励态度,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予以肯定和奖励,让学生积极、自信地展示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能力自然会得以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主动探究

用直观画面引入情景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维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问题情景至关重要。比如小学语文《九寨沟》一课的教学,就可以用直观图片或图画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做法如下:先展示有关九寨沟的图片,然后运用言语引导,如问“有那位同学去过人间仙境的九寨沟,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领略已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寨沟。”之后再请学生说出对九寨沟的印象,可能会得到“很美丽”、“很清新”、“很迷人”等的回答,于是问学生:“那作者为什么要叫它人間仙境呢?”这样顺势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景,既让学生对四川九寨沟有了主观形象的认识,又激发了他们自我探究的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来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吉火. 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7):53-54.

[2]朱卓才. 对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7(12):13-14.

[3]汪琳. 小学语文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4):111-112.

[4]谢明珍. 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118.

猜你喜欢

新课程培养小学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