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素养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培养研究

2018-08-22邓鸿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初中体育教学培养

邓鸿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初中学生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素养;培养

初中体育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侧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的地位也由此得到提高,然而由于初中生课业繁重、学生压力大等因素,体育课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经常被一些文化课所代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体育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明确强调,让学生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体育素养的内涵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以个人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所形成的关于体育行为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人们正确认识体育并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指导。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重视,认为体育教育的发展会牺牲掉智育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意识,而且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比较低,生理卫生知识、锻炼常识等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弱,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也比较缺乏。

同时,虽然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普遍较好,但是在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不符。

另外,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或者娱乐等,没有从自身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出发,而且也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动机和习惯,往往目的达到就停止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课堂,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授课,学生锻炼的机会很少,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新课改强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体育素质的重要性,以学生健康锻炼为指导,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按部就班地跟着做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觉得特别單调、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教学效率也不高,而新课改强调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利用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轻松地就能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

3.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我们都知道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若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课堂效率,关键在于加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起好表率带头的作用。另外,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外出培养,不断更新他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水平。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强壮、健康的体魄来保障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应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只教给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存德.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J].运动,2013(14).

[2]蔡祥.浅谈初中生应具备的体育素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

[3]桂小英.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02).

[4]吕贺,张振东,张栋.郑州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10).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初中体育教学培养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