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核问题的爱恨情仇

2018-08-22罗孝如

军事文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核计划核能伊朗核

罗孝如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同时签署总统备忘录,恢复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与担忧,伊核问题到底将走向何方?从最初的美伊蜜月期美国支持伊朗核开发,到后来的伊核危机爆发,再到昙花一现的伊核协议,时至今日美国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可以说,伊核问题一路起来,坎坎坷坷,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围绕伊核问题,伊朗与美国等相关国家上演了一场充满爱恨情仇的世界剧。

伊核问题由来已久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核能开发,并得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力支持。当时伊朗执政是巴列维王朝是美国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盟友,也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美国对其和平利用核能慷慨解囊,提供技术支持。1957年,美伊签署了民用核技术合作协议。这是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原子能为和平服务”项目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就是为他国提供和平民用核技术,以期待这些国家不会发展军事核计划。此后,美伊两国在民用核能领域开展了广泛地合作。在美国为伊朗提供反应堆的情况下,伊朗于1967年在德黑兰建成了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同时,美国还为该反应堆提供燃料——武器级别的浓缩铀。1970年,伊朗正式批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然而好景不长。1979年,亲西方的巴列维政权被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之后,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反美,于是伊朗的外交政策由亲美变为反美,美伊关系急剧恶化。同年11月,在霍梅尼的默许下,伊朗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劫持66名美国人质,造成了震惊全球的“人质危机”。1980年4月,美国宣布与伊朗断交,并正式对伊朗实施制裁。随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后的10年间,伊朗核能项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伊朗核计划也没有成为国际热点问题。一方面是当时的霍梅尼认为核武器与伊斯兰教义相冲突,反对发展核武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伊朗曾一度中止了核计划。另一方面,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布什尔核设施,使伊朗核计划又倒退了若干年。

伊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在美国的支持下着手开发核能

2012年2月15日伊朗新聞电视台直播画面截图显示,伊朗在纳坦兹铀浓缩设施启用新型离心机

进入90年代,伊朗全面重启核计划。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与俄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并由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用轻水反应堆。1995年,俄罗斯帮助伊朗修建了第一座核电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伊朗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在相关国家的技术、设备支持下,建成了1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2003年2月,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其核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至此,伊核危机爆发。

伊核危机欲罢不能

随着伊朗发展核能逐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核计划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注意,并多次引发核危机。伊朗在与国际社会的博弈较量中,反反复复不断终止与重启铀浓缩项目。

2002年8月,伊朗的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正在纳坦兹和阿拉克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随后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卫星图片和他国提供的情报,通过分析判断,确定伊朗正在纳坦兹建造铀浓缩设施。12月,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公布了纳坦兹铀浓缩设施的商用卫星图像。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伊朗总统哈塔米觉得无法掩盖事实,于是在次年2月9日宣布,为了发展核能,伊朗正在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包括开采亚兹德附近的铀矿、在伊斯法罕即将建成一座铀转化厂、在纳坦兹已建成一座离心铀浓缩中试厂和一座离心机组装厂。至此,伊核问题浮出水面。2月下旬。IAEA及相关专家视察了伊朗的两座秘密核设施,发现其规模巨大、装备先进,认为其已具备了生产浓缩铀的能力。美国随后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6月,IAEA召开理事会议就伊朗核问题发表声明,呼吁伊朗同意该机构对其进行核查,并立即无条件签署并执行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9月12日,IAEA理事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31日之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IAEA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随后,哈塔米表示,如果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伊朗将考虑放弃浓缩铀项目。10月21日,英法德三国外长与伊朗达成协议。11月10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2月,IAEA在伊朗核查时,发现了未申报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设计图纸和第二代浓缩铀离心机的部件。随后。IAEA理事会议通过决议,对伊朗没有全面公开其核计划表示严重关切,并保留将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选择权。随后,IAEA理事会通过决议,敦促伊朗尽快对此予以澄清,以使对伊朗核查尽早完成。在IAEA还没结束核查时,伊朗于6月底宣布重启提炼浓缩铀活动,同时恢复铀浓缩离心机的组装。9月21日,阿卡所德宣布已开始将37吨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三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双方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三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停止一切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至此,伊核危机暂告结束。

2015年,伊核会谈取得重大进展

2005年5月底,伊朗与欧盟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2个月内提出一项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逐步解决伊朗核问题。但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伊朗认为欧盟没有在限定日期内提交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系列协议,准备在8月1日重启铀转化活动。欧盟在向伊朗承认伊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敦促伊朗放弃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改由他国提供核燃料。但伊朗新当选总统内贾德拒绝了欧盟的提议。8月8日,伊朗重启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伊核危机再次出现。

从2006年初开始,伊朗核问题矛盾不断激化,危机不断升级。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IAEA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2月,IAEA召开紧急会议,最终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欧盟草案,决定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有核国家。4月28日,IAEA宣布,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IAEA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2006年底,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重水反应堆有关的活动,并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

在伊朗与西方的核对峙局面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和伊朗的相互军事威胁轮番上演。2007年2月,伊朗表示不能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1737号决议中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相关规定,将继续实施自己的核计划。之后,联合国又分别在2007、2008、2010年通过了第1747、1803、1929号决议,对伊朗追加了相关制裁。美国和欧盟也分别实行了更多的制裁,而且还时不时地威胁使用武力解决伊核问题。然而时任总统内贾德丝毫不惧美国和欧盟的军事威胁,也不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决议,一意孤行,执意要发展核计划。国际社会的制裁和美欧军事威胁对伊核问题的解决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伊核谈判也一度陷于停滞。

直到2013年,温和派鲁哈尼上台以后,伊朗在伊核问题上逐步持务实、开放态度,六方会谈才得以重启。同年9月,伊朗外长扎里夫与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及德国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交换意见,各方同意于10月中旬就伊核问题举行对话。此后,伊核危机得以缓解。

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遗产

伊核协议迎来曙光

2013年10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在日内瓦举行谈判。伊朗表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取消单边制裁。伊朗可停止纯度为20%的铀浓缩活动,也允许突击检查伊朗核设施。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协议涉及制裁问题、核领域问题、六国与伊朗联委会的工作、核能合作以及协议执行计划,其內容涵盖了解决伊核问题涉及的所有关键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伊朗重申在任何情况下部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成功落实全面协议将使伊朗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相关规定下完全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伊朗的核计划也将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他签约国受到同样对待。至此,伊核问题的解决终于迎来曙光。

伊核协议在伊核问题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是维护了核不扩散机制。冷战期间,除了以色列,世界上未出现新增的核国家。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失去平衡,一批中小国家开始对核武器趋之若鹜。印巴先后核试验成功,成为国际核俱乐部成员。伊拉克、利比亚等国也都跃跃欲试加入这个行列,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岌岌可危。伊核协议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规范过去混乱的防扩散标准体系。同时,协议承认相关国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以撤除制裁换取放弃核武努力,增加了有关国家改变核政策的信心,有效地维护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是有效规避了一场战争。伊核危机爆发后,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中东上空。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的目标就是要伊朗放弃核计划和核技术,实现“零浓缩”,终极目标就是要通过战争实现伊朗政权更迭。2005年以后,布什政府对伊核问题措施主要是制裁,但是也从来没有承诺过放弃武力。同时,美军不断加强对伊作战准备,专门研制了用来摧毁伊朗地下核设施的钻地炸弹,并且美军反复做了打击伊朗的沙盘推演。以色列也曾多次扬言要对伊朗的核设施实施打击。美以与伊朗之间曾数度陷入紧张,游走战争边缘。全面协议的达成使伊朗重新回到和平利用核能初级阶段,奥巴马也正式宣布美无意改变伊朗现政权,战火就此熄灭。

三是树立了和谈破局典范。多年来,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世界最难解的国际争端之一。全面协议的达成,表明通过外交协调与合作,可以克服数十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对立,这为国际社会以谈判方式解决热点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成功经验,将对处理其他地区热点问题包括朝鲜半岛核问题树立有益典范。未来国际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伊核谈判模式,即通过世界大国、利益相关方和中立方共同协商,寻求和平、公正、共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当前朝核危机正在破局中,其破解的方法途径在很大程度也采用了伊核问题的解决模式。

伊核协议生效的几年来,伊朗核问题整体稳定。到目前为止,IAEA已多次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情况进行了核查,并发布了11次报告,核查显示伊朗履行了全面协议义务,没有出现违约现象。

美国退协再陷危机

然而,就在协议达成前的一个月,特朗普宣布参加总统竞选。随后特朗普在各种公开场合,抨击伊核协议,声称该协议只限制了伊朗在一定时间内的核活动,并未能阻止其弹道导弹的发展。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就撕毁了奥巴马外交政策的最大成果“伊核协议”。2018年1月,特朗普宣布最后一次延长美国涉及伊朗核项目的制裁豁免期,同时要求国会和欧洲国家同意修改协议条款,并把5月12日定为修改协议的最后期限。他表示,如果修改方案令他不满意,美国将退出协议。

法國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公开表示希望美国留在伊核协议内

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外交部长鲍里斯·约翰逊相继赴美劝阻,以期使美国留在伊核协议内,但均遭到特朗普的拒绝。5月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电视讲话,指责伊朗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并提供相关“证据”。伊朗随即否认了这一指控,但此时美国去意已定,一意孤行要退出伊核协议。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朗政权实施经济制裁。美国财政部随后表示,将立刻采取行动执行总统的决定,在90天和180天的缓冲期过后,美方将重新全面执行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然而两天后,美国财政部就急不可耐地宣布对伊朗的3家实体及6名个人实施制裁。对特朗普这一决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德国和英国对于美国离开伊核协议的决定表示遗憾,核不扩散组织面临威胁”。

奥巴马同时也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决定是个严重错误,并表示如果没有伊核协议,美国也许最终只能在两个失败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被核武器武装的伊朗和中东的又一场战争。同时声称,美国不断藐视签署的各项协议,可能会“侵蚀美国的信誉,让我们和世界大国之间出现矛盾”。

事已至此,伊核问题再陷危机。如果说之前的伊核危机主要是由伊朗的核计划引起的,那么今天的伊核危机则主要是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将直接威胁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使伊朗周边环境迅速恶化,同时也为中东的和平进程埋下了战争的导火索。面对当前局势,伊朗当局表达了要重启核开发的意愿。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电视讲话,就保留伊核协议向欧洲国家提出了5个条件:欧洲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决议,抗议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欧洲必须明确反对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制裁:如果美国开始影响伊朗的石油出口,欧洲必须确保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欧洲银行必须保护与伊朗的交易:英法德不得试图就伊朗的弹道导弹项目以及该国在中东地区的活动达成协议。如果欧洲各国不能满足这些条件,伊朗将重启其核项目。

6月7日,IAEA理事会在维也纳举行会议。伊朗表示,如果伊核协议瓦解,伊朗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重启核活动”。此外,伊朗大使纳杰菲称,伊朗已通知IAEA,为了生产用来浓缩铀的原料六氟化铀,将计划重启伊斯法罕铀转化设施的活动。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核危机将引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核计划核能伊朗核
德国专家Н·В·里尔团队与苏联核计划
粒子加速器建设与苏联核计划
朗道团队与苏联核计划
“核能驾驭者”王大中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 ——核能
透视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
揭秘核能
20世纪70年代英迪拉·甘地政府时期的印度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