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公里的困惑

2018-08-21张依依张玮麟

市场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共享单车满意度监管

张依依 张玮麟

摘要: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化解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于现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与完善。但,本课题组发现,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宁波地区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提升共享单车满意度提出策略。

关键词:共享单车;满意度;监管

一、宁波市共享单车现状分析

宁波的共享单车发展状况大体上和全国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符合。大体上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

(一)摩拜、ofo、哈罗单车三足鼎立

如同全国的发展模式一样.小橙车摩拜和小黄车ofo是最常见的两种共享单车,其覆盖范围和投放数量是最广泛的。虽然摩拜和ofo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但其实哈罗单车进入宁波的时间其实不比这两个品牌迟。在宁波部分区域。哈罗单车进入市场的时间甚至要早于ofo和摩拜。而且随着永安行与Hellobike的合并.以及日前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领投的3.5亿美元投资,哈罗单车在二三線城市正开始大幅发力。

(二)二三线品牌仍存在生存空间,市场还有新竞争者进入

除了上述三个品牌,仍有其他品牌的生存发展空间。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品牌在宁波也有覆盖,它们大多选择人流比较集中的地点投放,投放区域点化分布,不像摩拜、ofo那样全面大规模投放,试图在部分地方建立稳定用户群,比如小鸣单车投放主要集中在高校园区。另外也不乏本土品牌。比如一个叫“乐骑”的平台,知名度虽然还不高,不过这款车的企业为宁波乐骑智能共享自行车科技公司,是一家宁波本土企业。乐骑投放从8月份开始,目前只投放了宁波一个城市,数量大约是2万辆,这家共享单车平台的押金只需50元,这是一个有力的竞争点。

(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上有不少创新

2017年7月开始实施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不少涉及文明出行和公共秩序的内容。市文明委也做出部署,在全市启动“六项整治提升行动”.其中包括车辆停放秩序整治行动。比如江北区采用“共管”方式,执法人员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街道以及单车公司,安排专门的力量进行特定管理。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活动,让共享单车变成“共管单车”。另外,交管部门积极推进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划分,在部分地铁站、公交站、人行道进行划线规划。建立专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对违规乱停进行整改,向市民普及文明停放的知识。

二、问卷和访查情况

(一)问卷情况

课题组在2017年7-8月以互联网和线下问卷的双重形式进行了关于共享单车的用户满意的调查。共搜集到约700份问卷,其中60%来自互联网问卷内容。

以下列举几项比较有意义的调查数据来说明:

1.在共享单车满意度中,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分别占比13.11%和60.66%.只有极少量用户选了一般或不满意。

2.在共享单车选择的因素上,大部分用户首要考虑的是费用和骑乘舒适度,其次考虑的是该品牌单车的投放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共享单车的外观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3.在费用方面.认为价格合理的用户占比达到70%.但有超过30%的用户认为共享单车的押金存在收费过高和不合理现象。

4.在共享单车使用的过程当中,用户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主要是车辆破损,高峰期单车数不够,以及损坏车牌等问题,而且这类问题发生的概率较高,有70%以上的用户都遇到过这些问题。另外还有一些用户遇到过,比如网络不顺畅,APP漏洞等问题。

5.在用户对共享单车品牌的选择上.课题组发现男性对于单车品牌的使用上并不存在偏爱程度,但女性用户似乎钟爱ofo,男性选择摩拜和ofo的比例都挺高,但女性用户明显更钟爱于ofo单车,相比较而言,女性用户对摩拜单车的使用率只有47.4%,课题组分析这一现象,可能主要和单车的外观设计有关。

(二)后续走访和调查情况

在问卷结束后的几个月内,课题组仍坚持了一阵子走访和实地考察,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完善调查,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数据和调查的时效性。比如最近几个月来,在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宁波这样的城市,哈罗单车的快速扩张和大量投放就是课题组调查之处始料未及的,所以后续的跟进实地调查保证了课题组调查情况仍具有十分高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目前对于单车数量和破损率的情况各家共享单车厂商都有在进行整改,情况也比较乐观。比如摩拜、ofo和哈罗单车都加强了车辆投放数量,看到专人整改,搬运共享单车的情况比以前更多。尤其是在地铁站等地。晚上经常可以看到搬运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但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存在很强的“潮汐效应”.比如白天地铁站共享单车数量过多.挤占街道妨碍行人,晚上又大部分都被骑走。各家厂商如果不能根据单车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用户的使用,造成数量过多或者要用时找不到车的情况。

三、现存问题

(一)政府角度

1.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其一,自行车停车位不足。由于共享单车的主流模式是无桩公共自行车,虽然共享单车厂商提倡让用户将单车停放在“白线区域”内,但缺少强制性的约束,造成了乱停放的问题。其二,路权分配与车道设置问题。在我国众多城市的公共出行道路中,自行车道大多都要和机动车或人行道共享,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提升,这存在着极大的隐患。

2.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在共享单车的普及方面.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制定和实施阶段,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指导,肆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二)企业角度

1.用户押金安全问题

共享单车公司之所以收取用户押金,是为了约束用户行为,每个用户在首次使用之前,都要缴纳百元至几百元不等的押金.由于用户基数大.押金本身形成了一笔庞大的沉淀资金.这时就可能出现资金安全问题。

2.企业运营管理不完善

当前各个共享单车平台企业当前虽然对单车的停放位置、使用人群等都有相关的规定,比如未成年无法注册成为用户、不允许用户将单车骑进小区内等。但,由于共享单车平台企业运营机制不完善,导致用户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控。

(三)个人角度

1.社会大众的整体意识淡薄

共享单车属于新兴事物.社会大众在对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缺乏基本的意识.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将其占为己有.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社会的资源,同时也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其初衷。

2.共享单车乱停放及恶意损毁问题

在一些城市的不少地方尤其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出现了单车停放无序等现象.给城市管理者和公众带来困扰。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还导致部分共享单车被人为严重破坏。比如二维码被划掉,车胎被放气,将车挂在树上,扔进河里,将许多共享单车重叠起来使其无法使用等。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角度

1.规范引导

其一,设置准入门槛。对于尚未进入城市的单车品牌,必须要求其达到相关标准.否则不得进入;对于之前已经进入的单车品牌,如果其不符合相关标准,令其限期整改。其二,出台管理办法。共享单车能不能健康有序发展.关键在于管理。城市管理者在听取多方意见,權衡各方利益以后,需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管理办法。

2.配套支持

其一,城市规划建设。政府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相关部门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对于行人、单车的路权分配问题.应做好区域和道路的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公共资源空间,将单车的合法停放区域与机动车的停放区分开来。其二,为单车企业提供便利。例如,清理公共区域的“僵尸自行车”,腾出空间用于停放共享单车;探索共享单车进小区模式,主动为企业做一些协调工作:公开城市交通方面的一些信息,为平台运营提供参考。与企业一起灵活调整单车投人数量,积极引导市民使用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出行。

3.明确责任,加大惩处

对于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十分关键。例如,针对乱停乱放问题。需要根据发生的区域来区分责任主体:如果发生在公共区域,则城管等部门可代为规范管理:如果发生在非公共区域。则需要企业自身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保证车辆按区域规范停放。

(二)企业角度

1.强化与当地政府合作

共享单车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对非机动车道的布局与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共享单车出行需求。

2.建立用户信用系统

作为运营方的相关企业,可以建立用户信用积分系统,设置信用制度来激励用户规范骑行并举报违规行为.提倡用户文明使用,主动监督。必要时,也可以考虑适用黑名单制度,对于经常乱停乱放、屡次闯红灯、恶意损毁车辆或有其他不文明行为的用户,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严格限制其使用行为。

3.加强运营管理,押金透明化

不少用户希望。作为共享单车平台,对于押金的管理方式应该更加透明,主动向用户说明押金存放在何处、如何保管。比如,摩拜表示,将专门开立存放押金的银行账户,确保资金安全,不会挪用。当用户申请退押金时,退款将即刻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返还用户。

4.加强宣传提升大众的共享意识

通过在共享单车二维码、公共场所宣传栏、各大媒体等手段,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将共享单车视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不能肆意破坏或者占为已有。同时要促使社会大众提升监督意识,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强化相互监督能力,使得社会大众能够真正认识到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为全面实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通过对宁波地区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要想提高共享单车的满意度,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努力,政府在城市管理上进行一定的监管与规范,企业在给用户提供更优质产品的同时,也要对用户骑行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共享单车产业的文明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共享单车满意度监管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监管交通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