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开封尉氏县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8-08-21翟孝娜

市场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

翟孝娜

摘要:全域旅游推动的旅游空间域的放大,为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尉氏县历经千年变迁,人文资源遍布县乡各个角落,现下传统的保护模式难以实现地区文化的可持续传承。研究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探查尉氏县下人文旅游资源,初步进行分类汇总、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与特征评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尉氏县旅游开发的现实条件,认为开发存在区位条件优越、市区旅游业带动效应显著、旅游体验场景良好等可行性条件,同样存在客源市场竞争不利、资源转化人才缺乏、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等劣势条件。综合资源呈现的特征与现实条件,提出开发建议: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区域联动,共谋全域发展;智慧宣传,争取外界投资;创造条件培育旅游人才。希冀以人文旅游资源的呈现增进外界对尉氏文化的了解与重视,以开发策略的提供为其旅游业的发展给予理论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尉氏县;人文旅游资源;探查研究;开发策略

一、引言

随着游客出游广度和成熟度的增加,旅行由追求单一观光型产品向追求知识型、文化型的深层次体验过渡。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的人文景观。它以人为的创造性奠定了开发的可塑性,以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奠定了开发类型的多样性,显然人文旅游将成为旅游发展新的趋势和热点。尉氏县历经千年变迁,人文资源遍布县域各处脉络,现下资源保护以政府为唯一主体,难承传承之重。全域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为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全域旅游以旅游业为主导,对盘活地区人文资源、地区文化传播.对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地区的就业创业、区域经济的跨越式提升作用巨大。

县域资源开发主要针对资源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城地域、乡镇域及村域等层次进行。县域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基础单元,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赵磊以山东嘉祥县为例。基于意向理论研究对其进行旅游文化形象定位和意象主题的演绎,通过载体设计提出嘉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对策。戴克清基于安徽寿县人文旅游资源赋存分析,对影响资源开发价值实现的社会系统进行评价,提出寿县人文旅游资源深度整合的开发对策。研究以特定的区域人手,结合县域内特色资源、现实条件进行战略部署和规划。尉氏县人文资源的开发以满足居民的休憩环境的增益进行,尚未与旅游业结合,此方面课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基于上述背景,通过地方文献等文字资源查阅与实地考察及与当地居民座谈结合的方式对尉氏县人文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分类评析,解析旅游开发的现实条件,提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二、尉氏县人文旅游资源评析

尉氏县位居豫东平原,隶属河南开封市。东与开封通许县、周口扶沟县相邻,西接新郑市,南临许昌鄢陵县、长葛市,北与开封祥符区、郑州中牟县接壤。辖17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面积1307.7㎡。尉氏,春秋时为郑国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承袭姓氏为名使用至今。自秦始皇三年(前229年)始置县,后经多次分并废置,至今已有两年多年历史。境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战国军事家尉缭、魏晋明士阮籍、东汉明贤蔡邕。并称“尉氏三贤”,为世人尊崇。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的辛亥女杰刘青霞.广为传诵……地区目前保存有北宋太平兴国寺塔、刘青霞故居、阮籍啸台、洧川城隍庙等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多处。此外歌舞、滑稽、杂技等民间表演和民间艺术传承至今。现下千年贾鲁河生生不息,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中有康沟河,见证历史沧桑。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具有发展旅游业巨大的资源潜力。

(一)人文资源类型

根据“国标”中人文资源的基本分类.对该尉氏县人文资源单体进行初步梳理汇总。人文资源涵盖4大主类,13个亚类,34个基本类型,171处资源单体。从呈现的资源数量来看,古建筑与设施类占比45%,拥有绝对优势;人文活动类为30%,其中以名人类比例居高;旅游商品类占比13%,其中饮食类占比居多;遗迹遗址类由于长期破坏.现存数量仅为0.6%。资源整体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如下表1所示。

(二)空间分布与特点

尉氏县人文资源呈大分散、小聚集空间分布格局。80%优势资源分布于中心城区城关镇,洧川镇资源次之。资源类型分布地域组合较好.资源群聚优势具有进行集中开发的便利。

(三)资源特征及评价

从资源特征来看,县域人文资源以物为文化载体的有形景观与无形资源并驾齐驱,丰盛的水资源、生态文化景观、农业景观等锦上添花。资源优势以古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为代表的“古”文化,以“人文活动”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特色饮食为代表的“食”文化,以民间风俗乡土特色为主的“农”文化,可综合提炼为古、人、水、花、食、农等特色资源。从资源的等级来看.尉氏县目前已评级的资源较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表1※标出),省级保护单位7处,包括紫铜钟、洧川城隍庙(含洧川南城门)、阮籍啸台和阮籍墓、椅圈马遗址、康王古城、岑彭及马武墓、青云禅寺。县级84處,各级保护单位总数93处。非物质文化遗存项目达26处,其中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余25项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讲.文化内涵丰厚,但是高等级的旅游资源较少,多数评定为二三级资源。主要归因于长期资源保护的动力不足.众多资源遭受破坏严重;实物型资源整体形象较差,可视性不强;建筑类资源极具代表性,但知名度有限,人文活动类资源类型多样,独有的特色不够鲜明;旅游资源缺乏大体量、高品位的载体,单体体量小、丰度不足,开发单薄。以上结合空间分布的相对集中,部分资源相整合的精品带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三、人文旅游开发现实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优越

尉氏隶属古都汴京、北邻省会郑州、南近魏都许昌、西近郑韩故里新郑,为郑、汴、许“金三角”。人文旅游开发位置上具有良好的“搭车”借力效益。经济区位上,地处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圈,与中原经济崛起同步共振。西部的航空港综合试验区,进一步加快尉氏与航空港区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形势良好。交通方面,尉氏将成为郑汴都市圈新的交通枢纽,伴随郑尉高速开通,可实现20分钟到达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形成郑汴尉半小时经济圈。以省道102、219、220、325为基础.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等外联交通呈“米”字形贯通八方,县区内地方公路直下乡村,村村通公路全面建成,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2.市区旅游业带动效应形成

为践行供给侧改革,开封近年来积极培育“旅游+文化”等新业态产品。将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依托宋文化品牌、千年古都史、历史名人事迹、黄河及市内广布的河湖资源、菊花文化、饮食文化,已形成宋、古、人、水、花、食等特色资源品牌。旅游业正在由景点吸引发展到城市吸引,由围城旅游向内外一体化发展,由点线发展延伸到域面带动,客源市场空间的不断拓展。旅游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标志以市区为极核向郊县辐射发展的旅游格局已发展成形。

3.旅游体验场景优势

尉氏县文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地区资源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文化需求、休憩环境的增益进行,与现代都市文明相比,后发资源优势造就了良好的体验环境。(1)传统生活方式“图景”再现,体验旅游之真。深入基层的乡村,不时得见老式的青砖民房.自家的毛驴拉着车“嘚驾喔吁”驱赶着上集会,牛羊散落在青青河畔悠闲地吃草,鸡犬相闻、绿影纵横的街道扎堆着若干人群高声谈论是是非非……这种体验是实实在在与人的生活相关的旅游.是浮躁之心的最好释放。(2)多彩的文化资源,丰富体验内容。尉氏如烟往事赋予每寸土地可以诉说的历史,每个村庄、每个地名皆有可以传诵的奇闻异事,有可感官的人文古迹,有可参与的乡土风情,弥漫其中,给旅游无限的想象空间。(3)地理空间广袤,有力竞争观光市场。县域所能呈现的广阔的视觉空间,给围困于混凝土方块间的都市人群强大的落差对比,是解放束缚最好的物质提供。即便尉氏不具备垄断性的名山大川,但这种能满足游客后现代情感诉求的资源就是最强的竞争力。

(二)劣势条件分析

1.客源市场竞争不利

人文旅游资源较之自然旅游资源最大的劣势在于其不具备靠“外形”就能引起市场的轰动效应。人文资源受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影响很大,因此文化体验产品的多样性、吸引性开发决定了开发的挑战性。其次,人文资源的宣传在视觉呈现上本身处于劣势,加上地区资源单体的体量、丰度与可视性不高,与以文化游打响的旅游城市如南京、北京、安阳等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再者与靠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乌镇、周庄、宏村)打造的古镇或以显著的少数民族民风古寨相比,显然也不占优势。另外,尉氏县人文资源历史上虽久负盛名。现下却无人知晓,资源的宣传如何与周边有效联合又能打响自身文化特色,存在较大的困难性。

2.资源转换人才缺乏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域来讲。地方只是一个向外输送人才的跳板,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旅游开发,首当其冲要面临潜在的资源向现实的景观转化,理想的转化是对资源本身的属性进行保留的同时,实现人与景观的良好互动,从这种互动中获得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景观转化对人才提出了较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人文资源独特性的保留对人才的需求。独特性是人文资源吸引性存在的根本,那么地区存在的大量的待开发或即将遗忘的资源谁来进行景观的塑造?二则,当地居民作为人文旅游的重要的组成,如何实现居民的主体地位又能营造良好的体验环境?三则,县域基层农村地区,人们文化意识和环境的治理系统都相对滞后,旅游发展将会带来多大的人流量,人流涌入对环境的破坏怎样监控和管理?总而言之,尉氏县人文旅游开发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城市规划的那套理论不能解决长远发展的可能,迫切需要贴近县域实际的人才来解决旅游的发展问题。

3.资源开发资金不足

人文资源的开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意味前期开发面临巨大的资金耗费。尉氏县人文资源的保护一直以政府为唯一的供给主体,诸多资源破坏性严重,现下恢复或塑造资金以及重大项目。高级别旅游区建设等资源需求,政府财政难承其重。地区无意识的待开发状态,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行业配套设施的打造资金,地区环境的治理和资源保护,后期的管理与维护也对资金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县域政府所能争取到的财政补给实属杯水车薪。如何高度融合社会各行业资金来弥补财政缺口,辅助资源开发运转是发展旅游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四、全域旅游背景下人文旅游开发建议

(一)以点带面,打造精品

区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尉氏人文旅游的开发需以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来培育旅游增长极。结合点轴理论有步骤、有重点的推动区域产业自发性、联动式的发展。建议优先选取城关镇、洧川镇、张市镇作为开发的重要节点。洧川镇为中州历史文化名镇,境内资源种类丰富且体量大、品位高,开发应以整体锻造为主,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文化名镇。中心城镇城关镇拥有刘青霞故居、太平兴国寺塔、阮籍啸台、紫铜钟等高品质、代表性强的资源,结合规模宏大的民俗节庆,广阔的东湖水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张市镇万亩桃花园近年来已形成稳定且巨大的客源市场.是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良好节点。此三地为一级发展区域,要施财力、人力、物力集中打造尉氏文化品牌。线路规划以庄头乡(青云禅寺、康王城遗址)一城关镇(刘青霞故居、阮籍啸台、东湖、钟楼与紫铜钟、兴国寺塔)一张市镇(万亩桃花园)一洧川古镇为主轴线,以此作为生长点,积极拓展包括庄头乡、大营、岗李、门楼任、小陈、蔡庄、十八里镇等二级发展区域。依托交通特色风景廊道的建设,深度挖掘周边地区存在的古、人、水、花、食、农等特色资源,全县乡镇梯度跟进,集全域发展合力,共同打造文化旅游大手笔。

(二)区域联动,共谋全域发展

散客化出行,打破常规线路的设定,景点选择的随意性决定区域间合作共存的关系愈加重要。尉氏县良好的区位条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人文旅游的发展要积极寻求区域合作,共谋发展大局。一方面借力“西融北接”发展政策,向西与航空港建设融为一体,加快打造郑东新区东部公路、铁路、航空的交通中心枢纽,进一步规划内外交通,有效链接省外客源市场。向东主要借力開封市区文化旅游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的影响力,以地区“古、人、水、食、农”特色资源有效承接市区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依托南面许昌市“三国文化”,鄢陵县“花文化”打造成熟的市场,实现客源市场的有效互送。在共同增加河南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同时,加剧旅游影响的集聚和放大,实现资源关联,信息共享,客源互送,合作共赢。

(三)智慧宣传,争取外界投资

对外宣传以品牌推动与新型媒体联合推介,在提高本地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解决开发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要积极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作为行业标杆,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是旅游者获取景区信任度、可游性及出游选择的重要参考值。地区可以以形象品牌塑造的方式争取外界关注,例如以洧川古镇整体形象为主;以“阮籍啸台”为核心,整合“三贤”名人文化、东湖水域、民间节庆等为一体的形象品牌;以张市镇的万亩桃林园为基础,融合名人唐相刘仁轨、革命烈士石文卓名人文化打造。分头立项,对外广而告知,共同协作寻找投资商。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影响,如县城春节期间规模宏大的“迎春文化大巡演”“万亩桃花园”的市场影响.结合新媒体传播推送,以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渠道,刻画与传播地区文化,拓展多元融资渠道。

(四)创造条件培育旅游人才

尉氏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旅游建设和服务人才队伍。现阶段开发迫切需要引进一批规划建设人才来实施地区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集聚人才搭建平台,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广聚人才。建立灵活用人机制。以来去自由、专兼结合的方式提供人才支撑。另外,广泛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计划,重点培养城镇建设与管理人才、城镇环境资源的规划人才、乡村规划人才、旅游管理等领域人才。组织企事业单位与高校有效对接,实施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尽快培养一支贴近县域需求实际的人才队伍,为尉氏县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五、结论

基于尉氏县人文资源的探查表明,人文资源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聚集格局特征,通过对资源旅游开发的优劣特点评析,认为相邻相关的资源整合以打造精品带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同时旅游开发的现实条件存在区位条件优越、市区旅游业的带动效应显著、旅游体验场景优势等可行性条件,同样存在客源市场竞争不利、资源转化人才缺乏、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等劣势条件.综合资源呈现的特征与开发的现实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开发建议:1.以点带面,重点推动;2.区域联动,共谋全域发展;3.智慧宣传,争取外界投资;4.创造条件培育旅游人才。借力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开启地區人文资源的挖掘,促使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发挥。探讨人文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实现地区文化的可持续传承。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
山区小学武术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生态体育视角下贵州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扎龙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及途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研究